新华社天津4月17日电(记者 尹思源)坐落在辽源市北郊的市烈士陵园松苍柏翠,庄严肃穆。75名在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的中华儿女长眠于此,“独胆英雄”陈树棠就在他们当中。
陈树棠,1925年生,天津市塘沽区(今天津市滨海新区)人。他出身贫寒,幼时受尽凌辱。因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欺压,逃到东北做苦役。1945年9月参军,在冀热辽东军区第16军分区挺进东北的先头部队第21旅61团3营8连(1946年1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8师22团3营8连)当战士。
1946年,陈树棠在四平、通化保卫战中作战英勇,先后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11月5日,国民党军队第30师向我通化地区进犯。陈树棠所在8连当时驻守在二道江,连长命令他带小炮配合3排9班,坚守仙人洞前沿阵地。在小炮的配合下,击退敌人三次冲锋。这次战斗后,陈树棠被选为全营第一名战斗模范,并被提升为小炮班副班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3月,“三保临江”战役中收复辉南县城的战斗打响了。在这次战斗中,身为炮兵的陈树棠从敌人手中夺得1支步枪和1枚手榴弹,只身冲进据点,俘敌61人,缴获枪炮48件,荣立特等功,纵队领导机关授予他“独胆英雄”称号和红星战斗英雄奖章。
同年5月,陈树棠率部参加清原县草市阻击战,他率领一个班坚守一家油房西南山阵地,打退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多次进攻。夜间又带领3名战士突入国民党军阵地,出其不意,杀伤敌数十人,俘敌53人,缴获60毫米迫击炮、机枪、步枪、冲锋枪等32件,立特等功,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授予他“毛泽东奖章”,并被提升为副排长。
6月27日,在四平外围战中,陈树棠带领一个班抢占八棵树南山366高地,并接连打退国民党军增援部队一个营的七次猛烈进攻,腹部受重伤,仍顽强作战。在阵地将被突破的危急时刻,为掩护战友撤退,毅然拉响手榴弹,与突入阵地的国民党军士兵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年仅22岁。
为纪念这位年轻的“独胆英雄”,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领导机关命名他生前所在排为“树棠排”,在全区开展了创“陈树棠式战斗英雄”活动。辽宁省人民政府将366高地命名为“树棠山”。
英烈已逝,浩气永存。2004年11月,在纪念陈树棠80周年诞辰之际,辽源市烈士陵园正式向公众开放,并被列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每年辽源市都会在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今年清明节期间,13800余名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缅怀革命烈士,学习革命精神。”辽源市烈士陵园主任王程告诉记者,“陈树棠身上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