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强:不苦不累哪能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2019-08-25

李生强正在绑紧货车篷布,准备将盘溪柑橘运往曲靖出售。
李生强正在绑紧货车篷布,准备将盘溪柑橘运往曲靖出售。

曾经,一家人辛苦一年到头,收成不好的年景还苦不到5000元钱。然而,最近三四年时间,这家人却建房、买车,不仅摘掉了“穷帽”,还成了脱贫致富的典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7月30日,恰逢华宁县盘溪镇的赶集日,集镇上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等待两个多小时后,记者见到了刚从曲靖跑车回来的李生强。因为盘溪柑橘的上市,李生强近期都在忙着跑车,帮人拉柑橘到曲靖卖。开了三四个小时的车,他却一点疲态也没有,健壮的体格似乎表明他有使不完的力气。交谈间,记者发现,李生强话不多,但目光中流露出坚毅、自信。他告诉记者:“这几年,靠着养猪、跑运输,我家终于从贫困中走了出来,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

曾经靠借款维持生活

今年34岁的李生强家住盘溪镇矣得村委会小白厂村民小组,家里一共4口人,大女儿刚升入初一,小儿子在上幼儿园。2013年经过评定,李生强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的主要致贫原因是缺乏资金和技术扶持。

“我和妻子都只有小学文化,家里主要经济收入就是种植烤烟和花菜,收成不好的时候年收入不足5000元,有时不得不靠借款维持生活。”李生强告诉记者,当初自己被评定为贫困户时,思想上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也从未想过政府能帮助他脱贫致富。

2016年,对于李生强一家来说,是命运转折的一年。那一年,上级扶贫部门针对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为了利用好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精准识别、因户施策,把政策的红利实实在在体现在百姓身上。当时,扶贫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员、村“三委”成员针对每户贫困户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逐户制定了计划,李生强也成了精准脱贫对象中的一员。

“扶贫工作队征求意见的时候,我主要考虑到家里田地较少,靠种植脱贫不现实,于是就提出了发展养殖业。”李生强说,尽管当时已经下定决心搞养殖,但心里还是会有很多顾虑,可转念一想,自己还年轻,即使养殖失败了,也还有扳回本的一天,倘若一直观望等待,那么贫困户的帽子就永远也摘不掉了。

后来通过养猪摆脱贫穷

最终,李生强选择了养猪。作出这样的选择,他是有些底气的。他二叔李家成的家就在隔壁,李家成于2012年开始涉足生猪养殖产业,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正是这些年的耳濡目染,使得他在思想和技术上奠定了基础。

李生强当年共养殖19头母猪、1头公猪,其中母猪补贴2000元/头、公猪补贴5000元/头,2016年合计享受补贴43000元。正是因为这次扶贫项目的实施,李生强家逐步摆脱了贫穷,当年仅靠养猪就收入5万元。尝到养殖甜头后,2016年末,夫妻俩决定扩大养殖规模。获知这一消息后,各级扶贫部门积极为他争取相应政策,最终获得了小额扶贫信贷5万元。怀揣着靠养猪赚来的钱及政府贴息贷款,李生强开始扩建养殖场,从之前的几十平方米扩大到800多平方米,养殖规模达200余头。

养殖规模扩大后,李生强肩负着还贷重担,不敢懈怠。他开始四处向养殖户“取经”,在养殖技术上逐步摸索出自己的一整套流程,而且在成本预算和生猪出栏计划上思路清晰。现在,李生强家共有生猪150余头,每头大约160公斤,按当前市场价格14元/公斤预估,今年有毛利润二三十万元。生猪出栏后,李生强仍有32头母猪在饲养,正常母猪一年产猪崽2次,每头母猪每次产猪崽7至8头,能成活下来的也有300多头,来年他的养殖规模又是一番新景象。

不苦不累哪能脱贫致富

现在,李生强家不仅住房条件改善了,去年花16万元买了一辆小货车,且家里还有一辆小轿车。李生强的妻子李梅高兴地说:“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一家人只想着怎么吃饱饭,但是现在想着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家庭收入,将生活越过越好。”

目前正值盘溪柑橘上市季节,李生强将养殖场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开着小货车帮人拉柑橘去曲靖卖,每跑一趟有1500元的收入,除去成本,每趟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就在记者采访当天,李生强下午2点多刚从曲靖回到盘溪,停留1个多小时,待柑橘装满车后,他又要耗时3个多小时将这批柑橘运到曲靖出售。“每年就忙这两三个月,虽然苦点累点,但靠这几个月跑运输也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不苦不累哪能脱贫致富?”李生强说。

李生强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他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将养殖场规范化,完善消毒室、保育室等设施,提高仔猪成活率,同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致富。(玉溪日报记者  蒋跃  黄思敏)

编辑:何蕾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