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术之士[1],必远见而明察[2],不明察,不能烛私[3];能法之士[4],必强毅而劲直[5],不劲直,不能矫奸[6]。
注释:
[1]智术之士:精通统治术的人,指精通法术的政治理论家。智,通“知”,通晓,明了。术,统治臣民的策略和手段。 [2]远见:看得远,目光远大。明察:观察得分明,指眼光敏锐,能透彻地察见事物。 [3]烛:照见,洞察。私:隐私,阴情,指私下的勾当、营私舞弊的阴谋诡计。 [4]能法之士:能够执法的人,指积极推行法治的政治实践家。 [5]强毅:刚强坚毅,坚定果断。劲直:刚劲正直,指执法严明。 [6]矫:矫正,纠正。奸:邪恶,指违法乱纪的罪恶活动。
原边注:
“远见而明察”应是政治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强毅而劲直”应该是清官的固有品性。
人臣循令而从事[1],案法而治官[2],非谓重人也[3]。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4],亏法以利私[5],耗国以便家[6],力能得其君[7],此所为重人也[8]。智术之士明察,听用[9],且烛重人之阴情[10];能法之士劲直,听用,且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11]。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12],不可两存之仇也[13]。
注释:
[1]循:遵循,按照。令:命令。从事:参与政事,办理公事。从,参。事,职事,职务。 [2]案:通“按”,按照。治官:治理政事,履行职责。官,官职,职务。 [3]非谓重人也:不是我所说的重人啊。重人,权臣,擅自操纵大权的人。下文的“贵重之臣”“当涂之人”“邪臣”“大臣”“重臣”等都是指这种人。 [4]无令:没有命令,这里指无视法令。擅为:擅自行动,即专断独行。擅,擅自,独自,自作主张。 [5]亏:亏损,损害,破坏。利私:使私家得利,即谋取私利。 [6]耗:损耗。便家:便利私家,与上文“利私”的意义相同。便,利。家,指大臣的私家,参见《有度》注。 [7]力:力量,指权力,权势。得:得到,引申为掌握,控制。 [8]为:通“谓”,说。 [9]听用:指被君主听信任用。听,听从,听信。用,任用。 [10]且:将。阴情:隐私,私下的勾当。 [11]在绳之外:比喻不为法律所容,要受到法律制裁。绳,木工用的墨线,比喻法律的准绳。 [12]是:这,这样。智法之士:“知术能法之士”的省称,统指法术之士。当涂:当道,当权,掌权。涂,通“途”,道路。 [13]不可两存:不可并存,即势不两立。
原边注:
明察正直、公正执法的“智法之士”与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贵重之臣”是“不可两存之仇”,这是由其品性(品质性格)决定的。
当涂之人擅事要[1],则外内为之用矣[2]。是以诸侯不因[3],则事不应[4],故敌国为之讼[5];百官不因,则业不进[6],故群臣为之用;郎中不因,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7];学士不因[8],则养禄薄礼卑[9],故学士为之谈也[10]。此四助者[11],邪臣之所以自饰也[12]。重人不能忠主而进其仇[13],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烛察其臣[14],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15]。
注释:
[1]擅事要:独揽处理国家政务的机要大权。擅,独揽,据有。事,指政事。要,机要,关键。 [2]外:国外,指其他诸侯国。内:国内,指臣子,即下文提到的“百官”“郎中”“学士”等。为之用:给他使用,为他效劳。之,他,指当涂之人。 [3]不因:指不依靠当涂之人。因,凭借,依靠。 [4]事不应:事情不被答应,指外交事务办不成。应,应承,接受。 [5]敌国:力量匹敌的国家,指“诸侯”。为之讼:给他歌功颂德。讼,通“颂”,颂扬。 [6]业不进:职位不能提升。业,职业,职务。 [7]“郎中不因”三句是说:郎中如果不依附当涂之人,就不能接近君主,(现在靠他当上了君主身边的侍从,)所以那些君主身边的侍从都为他隐瞒罪行。郎中,君主的侍从官,主管通报和警卫工作。左右,君主身边的侍从,此指“郎中”。为之匿,为他隐瞒罪行。匿,隐瞒。 [8]学士:有学问的人,指儒生。 [9]养禄薄:给养薪俸微薄,指经济待遇低。礼卑:礼节上的待遇低下,指政治待遇低。 [10]谈:说话,指说好话、吹捧。 [11]四助:四种辅助,指诸侯、百官、郎中、学士这四种为当涂之人效劳的帮凶。 [12]邪臣:奸臣,指当涂之人。饰:掩饰,粉饰,伪装。 [13]进:推荐。仇:仇敌,即上文提到的与重人“不可两存”的“智法之士”。 [14]越四助:指冲破这四种辅助势力制造的假象。越,越过,超出。 [15]弊:通“蔽”,蒙蔽。大臣:指重人。重:指权势大。
原边注:
当权者之所以可使国内外之人为他效劳,都是因为权势具有可使人获利的性能。钱权交易、权色交易之类,也都是权势性能的滋生物。
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1],希不信爱也[2],又且习故[3]。若夫即主心、同乎好恶[4],固其所自进也[5]。官爵贵重[6],朋党又众[7],而一国为之讼[8]。则法术之士欲干上者[9],非有所信爱之亲、习故之泽也[10],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11],是与人主相反也。处势卑贱[12],无党孤特[13]。夫以疏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14];以新旅与习故争[15],其数不胜也;以反主意与同好争[16],其数不胜也;以轻贱与贵重争[17],其数不胜也;以一口与一国争[18],其数不胜也。法术之士操五不胜之势[19],以岁数而又不得见[20];当涂之人乘五胜之资[21],而旦暮独说于前[22]。故法术之士奚道得进[23],而人主奚时得悟乎[24]?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25],法术之士焉得不危[26]?其可以罪过诬者[27],以公法而诛之[28];其不可被以罪过者[29],以私剑而穷之[30]。是明法术而逆主上者[31],不僇于吏诛[32],必死于私剑矣。朋党比周以弊主、言曲以便私者[33],必信于重人矣[34]。故其可以功伐借者[35],以官爵贵之[36];其不可借以美名者[37],以外权重之[38]。是以弊主上而趋于私门者[39],不显于官爵[40],必重于外权矣[41]。今人主不合参验而行诛[42],不待见功而爵禄[43],故法术之士安能蒙死亡而进其说[44]?奸邪之臣安肯乘利而退其身[45]?故主上愈卑,私门益尊。
注释:
[1]凡:凡是,所有的。 [2]希不信爱:很少不被信任和宠爱。希,同“稀”,少。 [3]且:而且。习:熟悉,亲近。故:故旧,老关系。习故,熟悉的老关系。 [4]若夫:至于那。即:就,靠近,迎合。心,心意,心理。同乎好恶(hàowù):在好恶方面与君主相同,即君主喜爱的也喜爱、君主憎恶的也憎恶,指投合君主的好恶。乎,于,在。好,喜爱。恶,厌恶。 [5]固其所自进:本来就是他们用来取得进用的手段。固,本来。其,他们,指当涂之人。自,由,从。进,进身,向上爬。 [6]官:官职。爵:爵位,君主国家所封的贵族等级。贵:显贵,地位高。重:重要,指职务重要、权力大。 [7]朋党:同党,党羽。 [8]一国:全国,指国内的百官、郎中、学士等人。讼:通“颂”,颂扬。 [9]则:而,可是。法术之士:即知术能法之士。干上:求取君主任用。干,求。 [10]所信爱之亲:被信任宠爱的亲密关系。亲,亲爱,亲近。泽:恩泽,指交情。 [11]阿(ē):偏袒,曲从,迎合。辟:通“僻”,邪恶,这里指重人的罪恶。 [12]处势:所处的地位。势,势位,地位。 [13]孤特:孤独。 [14]其数不胜也:按常规来说是不会取胜的。数,定数,常规,情理。 [15]新旅:新到的旅客,比喻陌生而交情不深厚的人。旅,客。 [16]反主意:违反君主的心意,就上文“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而言。同好:投合君主的爱好,就上文“同乎好恶”而言。 [17]轻:轻微,指职务不重要。贱:卑贱,指地位低。 [18]一口:一张嘴,形容法术之士的“无党孤特”。一国:全国,指当涂之人“朋党又众,而一国为之讼”。 [19]操五不胜之势:处于这五种不能胜利的形势下。操,掌握,引申为占据。势,形势。 [20]以岁数:用年来计算,形容时间长,就是长年累月的意思。数,计算。不得见:指不能见到君主。 [21]乘:趁着,凭借。资:资助,凭借的条件。 [22]旦暮:早晨和晚上,指每时每刻。说(shuì):进说,劝说。于前:指在君主面前。 [23]奚道:何由,靠什么。奚,何,什么。道,由,从。得进:得到进用。 [24]奚时得悟:什么时候能够醒悟。 [25]资必不胜:凭借的条件一定不能得胜。势不两存:客观的形势决定不可能(与当涂之人)同时并存。 [26]焉得:怎么能,哪里能够。 [27]以:用,凭借。诬:诬陷,陷害。 [28]公法:国家的法令。诛:杀。 [29]被:加。 [30]这句是说:派遣刺客来暗杀他。私剑,私门豢养的刺客。穷,穷尽,指结束生命。 [31]是:这样。明:明了,精通。逆主上:违背君主,即上文所说的“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逆,违背,不迎合。 [32]不僇于吏诛:不被杀于官吏的惩处。僇,通“戮”,杀害。 [33]这句是说:拉党结派、紧密勾结来蒙蔽君主,花言巧语、歪曲事实来使权臣得利的人。比周,勾结。弊,通“蔽”。曲,歪曲,指歪曲事实、颠倒是非。便,利。 [34]信于重人:被重人信任。 [35]可以功伐借者:可以用功劳作为借口的。功伐,功劳。借,凭借,借助,借口。 [36]贵之:使他们显贵,指提高他们的地位。 [37]借以美名:用美好的名声作为凭借。 [38]外权:其他国家诸侯的势力。重之:重用他们,使他们担任重要的职务。 [39]趋:奔走,投奔。私门:指重人的门下。 [40]显于官爵:因加官进爵而显贵。显,显贵,地位高。 [41]重于外权:由于外国势力而得到重用。 [42]合:会合,指把言与事、名和实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符合。参验:检验,验证。合参验,(用事实来)比较验证。“合参验”是韩非提倡的一种考核办法,即所谓的形名术。行诛:行使刑罚。 [43]待:等。见功:见到臣下的功劳。爵禄:此处用作动词,给予爵位俸禄。 [44]安:哪里,怎么。蒙:蒙受,冒着。 [45]乘利:处在有利的时机。
夫越虽国富兵强[1],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2],曰:“非吾所得制也[3]。”今有国者虽地广人众,然而人主壅蔽[4],大臣专权,是国为越也[5]。智不类越,而不智不类其国,不察其类者也[6]。人主所以谓齐亡者[7],非地与城亡也,吕氏弗制而田氏用之也;所以谓晋亡者[8],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9]。今大臣执柄独断[10],而上弗知收[11],是人主不明也。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12],不可存也。今袭迹于齐、晋[13],欲国安存,不可得也。
注释:
[1]越:古代南方的一个诸侯国,范围包括今浙江大部和江苏、江西的部分地区,公元前473年攻灭吴国后迁都琅琊(在今山青岛黄岛区),后为楚所灭。 [2]中国:指当时中原地区各诸侯国。 [3]制:控制。 [4]壅:阻塞,隔绝,此处用作被动。壅蔽,被蒙蔽。 [5]这句是说:这样,他的国家就成为越国了。也就是说,他的国家和越国一样,不能加以控制了。 [6]“智不类越”三句是说:知道自己的国家不像越国那样遥远而无法控制,却不知道自己的国家被大臣专权已不像自己的国家了,这是不明了自己的国家与越国的相似之处啊。智,通“知”。类,类似,相似。 [7]主:当作“之”。齐:诸侯国名。西周初,周武王把齐国封给姜太公吕尚,以后为吕尚后代世袭,故为吕氏之国。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田常杀死了齐简公而拥立齐平公,自己任相国,于是齐国的政权完全为田氏控制,吕氏之君名存实亡,所以韩非称之为“齐亡”。亡:灭亡,指不能控制政权。 [8]晋:诸侯国名,侯爵。西周初,周公灭唐,成王把此地封给自己的弟弟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唐城南有晋水,改称为晋侯。周是姬姓,晋国为姬姓世袭,所以为姬姓之国。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hánɡ)氏等六卿以国法诛灭晋国的宗族,夺取了姬氏宗族的封地,各任命自己的儿子为大夫。这样,晋国的政权完全控制在六卿手中,晋侯已名存实亡。 [9]卿:诸侯国内的高级官爵,在公之下,大夫之上。六卿,指晋顷公(公元前525—公元前512年在位)、晋定公(公元前511—公元前475年在位)之时的范氏、中行(hánɡ)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大家族,由于这六氏酿成了晋国的灭亡,所以一般所称之“六卿”往往是指这六氏。专:独占。 [10]执:掌握。柄:权柄,指国家大权。 [11]收:指收回权力。 [12]事:行,做事。 [13]袭迹于齐晋:沿着齐国、晋国的老路走,指重蹈覆辙。袭,因袭,沿着。迹,踪迹。
原边注:
君主不能控制政权就是亡国之君。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韩非既着眼于地理作横向类比,又着眼于历史作纵向对照,再着眼于现实以“死人”喻说。其连类博喻以明其意,于此可见一斑。
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1],千乘亦然[2]。人主之左右不必智也[3],人主于人有所智而听之[4],因与左右论其言,是与愚人论智也;人主之左右不必贤也,人主于人有所贤而礼之[5],因与左右论其行,是与不肖论贤也[6]。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行于不肖[7],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8]。
注释:
[1]独:单,只。万乘(shènɡ):万辆兵车,指拥有万辆兵车的诸侯国,泛指强大的诸侯国。 [2]千乘: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泛指较小的诸侯国。亦:也。然:这样。 [3]不必:不一定。智:智慧,聪明。 [4]这句是说:君主在人们中间发现了自己认为是有智慧的人而听取他们的意见。所智,被认为有智慧的,指君主心目中的聪明人。 [5]礼:礼遇,尊重。 [6]不肖:不贤,指没有道德和才能的人。 [7]“智者决策于愚人”二句是说:有智慧的人要由愚蠢的人来裁决自己的计谋,有德才的人要由无能之辈来评定自己的品行。决,决断,判断,裁决。策,计策。程,衡量,度量,品评。行,德行,品行。 [8]羞:感到耻辱,受耻辱。论:论断。悖:谬误,荒谬。
原边注:
所谓“左右不必智”,则未必皆愚。韩非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便不顾上文所言而推断说“与左右论其言,是与愚人论智”。从逻辑上来说,此论证显然无效。
外行评价内行、无德者评价有德者之事所在多有,可见韩非揭示的是社会通病。
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絜固身[1],其智士且以治辩进业[2]。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3],恃其精洁[4];而更不能以枉法为治[5];则修智之士不事左右、不听请谒矣[6]。人主之左右,行非伯夷也[7],求索不得[8],货赂不至[9],则精辩之功息[10],而毁诬之言起矣[11]。治辩之功制于近习[12],精洁之行决于毁誉[13],则修智之吏废[14],则人主之明塞矣[15]。不以功伐决智行[16],不以叁伍审罪过[17],而听左右近习之言,则无能之士在廷,而愚污之吏处官矣[18]。
注释:
[1]修士: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指法术之士。且:将。以精絜固身:以廉洁来约束自己,即保持自身的廉洁。精,通“清”(用松皋圆之说),清白。絜,通“洁”,廉洁。固,坚持,约束。身:自身。 [2]智士:有智慧的人,指法术之士。治辩:办事分明,指不枉法,即下文的“不能以枉法为治”。辩,通“辨”,分辨,分明。进业:使自己的功业有所长进。 [3]货赂:财物贿赂。事:侍奉,奉承。 [4]恃:依仗,依靠。 [5]根据上下文,“更”字上脱“其智士”三字。枉法:违法。 [6]不听请谒(yè):指不接受私下的说情请托。请,请求。谒,请求,拜托。“不事左右”指修士而言,“不听请谒”指智士而言。修士廉洁,所以不用货赂侍奉左右;智士治辩不枉法,所以不听请谒。 [7]行非伯夷:品行并不像伯夷那样清高廉洁。伯夷,古人心目中的清高廉洁之人,韩非也沿袭了这种说法。 [8]求索不得:索取的东西没有得到。求索,求取,索取,这里指私下的要求和勒索。 [9]货赂不至:财物贿赂没送到。 [10]精辩之功息:指修士、智士的功业被抹杀。精辩,指上文的“精絜”和“治辩”。息,止息,消灭。 [11]毁:诋毁,毁谤。诬:诬蔑,诬陷。 [12]制:控制。近习:亲近的人,指君主身边的亲信。 [13]决于毁誉:指根据君主左右亲信的诋毁或吹捧来判断。决,判断。毁誉,诋毁和称誉。 [14]修智之吏:品德好、有智慧的官吏。废:废除,罢免。 [15]则:而。明:明察,聪明。 [16]决:判断。智行:智慧和品行。 [17]这句是说:不通过多方面的比较检验来审查罪行和过错。叁伍:三与五,表示多而错杂,引申为将多方面的情况放在一起加以比照检验。 [18]污:贪污,腐败。处官:在官位上。
原边注:
受贿之事在古代官场上司空见惯,而并非限于“人主之左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人们为了不吃亏或者想多得利,就会千方百计地向有权者行贿。结果,也就没有了公正,不愿送礼行贿的修智之士得不到任用,得到重用的就只能是那些奉承拍马、大搞腐败的人。
究竟是“以功伐决智行”“以叁伍审罪过”,还是只听“左右近习之言”,实是区别君主是英明还是昏庸的分水岭。
万乘之患,大臣太重[1];千乘之患,左右太信[2]:此人主之所公患也[3]。且人臣有大罪,人主有大失,臣主之利与相异者也[4]。何以明之哉[5]?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6];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7],臣利在朋党用私[8]。是以国地削而私家富,主上卑而大臣重。故主失势而臣得国[9],主更称蕃臣而相室剖符[10]。此人臣之所以谲主便私也[11]。故当世之重臣,主变势而得固宠者[12],十无二三[13]。是其故何也[14]?人臣之罪大也。臣有大罪者,其行欺主也,其罪当死亡也[15]。智士者远见而畏于死亡,必不从重人矣;贤士者修廉而羞与奸臣欺其主[16],必不从重臣矣。是当涂者之徒属[17],非愚而不知患者,必污而不避奸者也[18]。大臣挟愚污之人[19],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20],朋党比周,相与一口[21],惑主败法[22],以乱士民,使国家危削[23],主上劳辱[24],此大罪也。臣有大罪而主弗禁,此大失也。使其主有大失于上[25],臣有大罪于下,索国之不亡者[26],不可得也。
注释:
[1]“万乘之患”二句:患,祸害。重,指权势重。 [2]左右太信:对身边的近臣太信任。 [3]公:共同。 [4]与相异:当作“相与异”,不相同。 [5]明:说明。 [6]事:职事,指官职。 [7]豪杰使能:对豪杰使用其才能。 [8]用私:任用自己的臣属,指任用党羽。 [9]势:权势,指君主的权力和威势。 [10]更称蕃臣:改称臣属。更,改变。蕃,通“藩”,属国,封建王朝给诸侯王的封国。蕃臣,从属国的臣子,受封的臣属。相室剖符:相国剖分信符,指执政大臣掌握了政权,行使君主的权力,用信符任命官吏、发号施令,即上面所说的“主失势而臣得国”。相室,指相国,是国内最高的执政大臣。剖符,古代用符作为君臣间的凭证。君主任命官吏、分封领地、调兵遣将时,把符分成两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交给官吏作为凭证,这叫做剖符。剖符的大权应该是君主掌握的。剖,剖分。符,信符。 [11]谲(jué):欺诈。便私:利私,谋取私利。 [12]这句是说: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后,能得到原有尊宠的。主变势,君主改变了权势,指君权更替,新的君主掌握大权,改变了政治形势。固,通“故”,原来的。宠,尊宠,荣耀。 [13]十无二三:十个里面还不到两三个,形容稀少。 [14]这句是说:这种情况,它的缘故是什么呢?是,此,这。 [15]当:判决,判处。 [16]这句是说:贤能的人廉洁自好而认为和奸臣一起去欺骗他的君主是可耻的。修,有修养,美好。廉,方正,正直。羞,羞耻,此处为意动用法。 [17]是:这样。徒属:指当涂者的追随者。徒,徒党。属,部属。 [18]污:贪污,腐败。不避奸:不回避邪恶,指肆无忌惮地去干坏事。 [19]挟:挟持,控制。 [20]收:搜刮(钱财)。利:贪污(钱财)。侵:侵害。渔:猎取,掠夺。 [21]相与一口:互相统一口径,指串通一气、相互附和。一,统一。 [22]惑:迷惑。败法:败坏法制。 [23]削:指国土被其他国家侵占割削。 [24]劳:劳累,劳苦。辱:耻辱,屈辱。 [25]使:假使,如果。 [26]索:求。
原边注:
韩非把“人臣有大罪”,归咎于君主的“大失”,这其实也是君主集权思想的组成部分。既然实行君主集权,那么臣子有罪,君主就负有管理责任了。
点评:
本文主要论述法术之士的孤独与愤慨,所以题为“孤愤”。
由于法术之士“远见而明察”“强毅而劲直”,他们将“烛重人之阴情”,“矫重人之奸行”,所以,他们与掌握重权的“当涂之人”一定是“不可两存之仇”。
由于“当涂之人擅事要”,因而“外内为之用”,把君主给蒙蔽了;再加上他们善于迎合君主,“即主心、同乎好恶”,所以他们受到了君主的信任和重用。至于法术之士,不但没有“信爱之亲、习故之泽”而“处势卑贱,无党孤特”,而且还要“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君主又不能觉悟,不但“不以功伐决智行,不以叁伍审罪过”,而且一切都“听左右近习之言”,因此,法术之士一定斗不过“当涂之人”,结果“不僇于吏诛,必死于私剑”。至于那些“奸邪之臣”,“朋党比周以弊主,言曲以便私”,从而获得了重人的赏识和重用,“不显于官爵”,就“重于外权”,结果使得“主上愈卑,私门益尊”,君主也就不能不危亡了。这种极为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是当时韩国朝政的真实写照,在那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富有典型意义。因此,它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状况和政治现实,都具有极大的价值。
当然,奸臣有如此“大罪”,得归咎于君主的“大失”,因为这是君主使“大臣太重”、对“左右太信”的结果。由于“臣主之利相与异”,所以君主不可不防臣下“谲主便私”,以避免“主上卑而大臣重”“主失势而臣得国”的结局。韩非的论述语重心长,因此秦王政读了《孤愤》之后,赞叹不绝。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在当时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
作者:张觉(解读)
出处:《韩非子》,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
授权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编辑:刘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