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落下
发布时间:2020-06-16

 0 (2)

    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摄于易门县六街街道白邑村) 美丽乡村更加适宜人居。(摄于峨山县富良棚乡塔冲村) 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摄于通海县秀山街道大树社区) 柑橘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摄于华宁县华溪镇)

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减贫画卷:新中国成立以来,玉溪累计减贫人口百万以上。

这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脱贫攻坚战:短短几年间,12.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198个贫困村、9个贫困乡镇脱贫退出。

这是一个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兄弟民族都不落伍、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落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我市围绕实现2017年全面脱贫,2018年、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苦干实干、扛实责任,交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这张漂亮的民生答卷,在全省率先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扶贫开发波澜壮阔  贫困村贫困乡镇全部脱贫退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先后经历了小规模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整村推进式扶贫、精准式扶贫五个阶段,我市和全国一样,农村扶贫工作实现了由粗放扶贫向精准扶贫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减贫成绩斐然:12.11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小康,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从根本上解决了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和住房难等突出问题,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应华告诉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坚持“12345”脱贫攻坚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制定出台“1+N”政策“组合拳”,加大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统筹整合力度,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挂包帮”工作,扎实推进“六个到村到户”和“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三年在省级对州(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综合评价为“好”。

回望来路,这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攻坚战:按照国家2011年最新确定的农村扶贫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2013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110人,2014年脱贫2794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6.95%;2015年脱贫1941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50%;2016年脱贫22808人,新增贫困人口2501人,年底贫困人口数534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99%,为全省最低。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2017年底,我市脱贫攻坚迎来历史性跨越和巨变: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3946户12440人,县、乡、村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2018年贫困发生率降至0.13%;2019年9月30日,全市2018年末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2户1705人全部脱贫。

“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2元;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0元,增幅14.15%;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1元,增幅14.06%;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2元,增幅13%;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8元,增幅14.76%,贫困群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个百分点,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2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把使命责任担起来

滇中大地,扶贫攻坚已进入“深水区”。“玉溪虽然贫困人口少,但贫困程度极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刘应华告诉记者,容易脱贫的大都实现了脱贫,剩下的扶贫对象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

“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落下。”到2020年,我市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全市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这是市委、市政府对238万玉溪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

我市把使命扛在肩上,客观分析全市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凝聚全市力量,层层明确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坚持攻坚拔寨,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活动,推进“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努力在全省脱贫攻坚战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四级书记抓扶贫”,这是我市的使命和担当,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2015年以来,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遍访贫困户、贫困村,建立“市委领导挂县、县领导挂乡、乡领导挂村、村干部挂组、组干部包片”的五级责任区,推行“扶贫项目党支部”负责制,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推进中的项目逐个分解到领导、单位和个人。2015年以来,市级35个厅级领导直接联系35个贫困村,其中9位市委常委分别联系9个贫困乡镇,挂包1个贫困行政村,至少帮扶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在党的各级干部。

我市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玉溪市市直及中央和省驻玉单位“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玉溪市精准脱贫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制定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和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1+N”配套政策措施,打出了强有力的“组合拳”,构建起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无论是修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还是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每一项都需要真金白银。据市扶贫办统计,2015年至2020年4月底,累计市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376.1万元,年均增长23.07%。

3 苦干实干勇于担当  构建大扶贫格局

作为头等大事,脱贫攻坚在我市全民皆知、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六年来,我市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强化政府责任,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扶贫资源形成强大攻坚合力,助推我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易门县六街街道白邑村委会地处偏远,下辖1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97户2283人,建档立卡户182户699人。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村里多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交通不便、用水紧张、产业发展落后等问题,曾一度困扰村民。

2014年,市纪委对白邑村开展对口帮扶后,精准扶贫、精准施策,使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的白邑村路网通了,灌溉“水到渠成”,村民活动场地宽敞明亮,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了辣椒、三七、白及,村里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像市纪委这样的定点帮扶单位脱贫摘帽的,我市还有很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据市扶贫办统计,全市953家单位25879名干部参与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村引进各类项目723个,协调或直接投入资金4.8亿元。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列,凝聚起广大群众改变命运的斗志和力量。

新平县老厂乡勐炳村,地处绿汁江沿岸,通过精准识别,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293人。因基础设施薄弱,无优势产业,该村经济发展一直滞后。

2017年8月,来自市人大常委会的李万标作为“第一书记”被下派到勐炳村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后,他把贫困户建房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并动员农户种植热带蔬菜,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勐炳村的蜕变不是特例。在全市各地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像李万标这样的扶贫干部。从绿汁江畔、红河谷底到哀牢山巅,贫困村里的“新面孔”渐渐成了乡亲们喜爱的老熟人。

从2015年开始,我市共有646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206名“第一书记”、20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扎在贫困村,与广大群众并肩作战。他们察民情、汇民意、解民忧、助民富,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扑下身子埋头苦干。

除了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外,民营企业通过“万企帮万村”加入扶贫大军行列。全市220个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06个村,实施帮扶项目458个,累计投入资金9641.74万元,惠及建档立卡群众23809户86689人;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市妇联等部门,向全市社会组织发出倡议,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全市1216家社会组织加入到精准扶贫行动中……

“小康路上,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落下。”为了这句重若千钧的承诺,全党全社会的力量都行动起来。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温暖着边远山区贫困群众的心田,汇聚成脱贫攻坚路上砥砺前行的强劲动能,为玉溪交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异答卷提供了强大支撑。

短    评

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  无逸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12.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198个贫困村、9个贫困乡镇脱贫退出,全市脱贫攻坚不仅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累了宝贵经验,即在党的领导下,尽锐出战、迎难而上,举全社会之力,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党的领导是根本,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政治保障和根本保障。我市把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激励各级干部到扶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把扶贫开发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制度建设是关键。我市健全长效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不仅从宏观层面构建更有利于脱贫的顶层设计,而且在实践层面探索了更有效的脱贫办法。

社会扶贫是合力。脱贫攻坚需要社会总动员、全民齐上阵,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玉溪擎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搭建星创天地,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无偿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建立产销合作关系,带动建档立卡户种植大马士革玫瑰;玉溪盛康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科研创新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建立扶贫车间和培训基地,为新平县建兴乡注入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方参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握指成拳,形成高效有力的大扶贫格局。

贫困群众是主体。新平县建兴乡马鹿社区老箐小组的建档立卡户鲁卫平,回乡种植了八九亩重楼,一年收入超过80万元;易门县铜厂乡碧多村李发胜、李成明,铜厂村蔡品良等建档立卡户不等不靠,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种养方式,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成为脱贫光荣户……我市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强自立,依靠勤劳致富脱贫,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千年愿景即将梦圆。玉溪驰而不息的脱贫脚步,是为绝对贫困画上句号的最强底气。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我们频道不换、靶心不散,必能迎来新的历史性跨越。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