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坚持推进教育扶贫“拔穷根”,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扶持政策,发挥教育扶贫最大效应,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谱写出一曲教育“造血”扶贫新乐章。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艾丽 文/图
一幢幢美丽的校舍拔地而起,一堂堂优质的课程通过互联网传入偏远地区,一项项助学帮困活动有条不紊开展……连日来,记者走访玉溪城乡,真切感受到浓厚的教育扶贫氛围。
夯实办学基础设施
城乡教育齐头并进
炎炎夏日,走进新平县戛洒中心小学,一幢幢崭新且融入花腰傣文化元素的大楼映入眼帘。宿舍楼内,学生们正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
据戛洒镇小学校长王国春介绍,随着戛洒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点曼哈社区项目建成,原有的办学规模已满足不了需求。2016年,戛洒中心小学整体迁建,2017年9月新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新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配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条件能与城里的学校媲美。”见证了学校变化的教师周兴丽感慨地说。
戛洒中心小学建有录播教室,有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戛洒镇,发启小学、南蚌小学、冬瓜林小学、青树小学和纸厂小学等完小经过改造升级,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且,各完小实现教育信息化“班班通”,教育云平台全覆盖,触控一体机教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办学质量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职业教育补短板和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等项目的实施,累计投入资金近百亿元,拆除了全部85万平方米D级危房,加固改造174万平方米B、C级不安全校舍,新建校舍达240余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提高到了13.42平方米。
2017年底,全市616所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要求”全部达标。2018年初,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2019年底,我市完成了“全面改薄”五年规划任务。
围绕落实国家“幼有所育”战略部署,我市学前教育始终坚持“普及普惠”的发展方向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发展原则,推进“一镇一公办、一村一幼”和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建设。截至2019年,全市幼儿园数量达47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29所、集体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24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68所)。
坚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优质化发展,稳步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满足初中毕业生尤其是贫困地区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需求,逐步实现了全市高中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共同提高。
立足提升贫困地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对贫困地区普通残疾儿童实施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全覆盖,对贫困地区6至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尽最大努力满足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需求。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市学校接入互联网教室6311个,占比93.1%,拥有多媒体教室6766个、计算机教室787间、计算机28505台、教师用计算机14307台。全市高中及部分初中建设固定式录播教室40余间,全市教科所建设移动录播设备10余套,移动学习终端学生用机28505台、教师用机14307台。
我市中小学校积极运用玉溪教育云平台开展“互联网+课堂教学活动”“互联网+教研活动”“互联网+教学评价活动”,促进城乡教育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建立健全资助体系
为学生提供教育保障
家住红塔区洛河乡双龙村的春妍(化名)家经济困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9月就读玉溪二职中,除了免除学费,她每年还可享受2000元国家助学金及来自“雨露计划”每年3000元的补助。她说,初中毕业后,为了不给体弱多病的父母再增加负担,自己曾想过放弃学业,当读到《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时,才看到新的希望。
近年来,为加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及时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顾之忧,我市每年印制《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在中、高考前后发放到每一位初、高中毕业生手中。各县(市、区)也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活动。
2019年是我市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电子合同的第三年,全市为1600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贷金额达1.25亿元,全市办贷金额首次突破亿元。多年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成为帮助我市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
同时,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目标,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
为保障教育精准资助政策全面落实,我市立足做到预算分配精准,在摸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贫困学生分布状况,研究制定合理的资助资金分配方案;做到资助对象精准,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规范认定程序;做到资助力度精准,除国家政策有明确规定外,根据受助学生贫困程度分档发放资助资金,加大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力度。
2019年,我市六县两区一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任务,各县(市、区)教育体育服务大厅全部投入使用,全市学生资助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强化控辍保学工作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2019年6月的一天,新平县扬武中学学生华欣(化名)突然离开学校,老师迅速联系上她的父母。弄清原委后,在老师和父母的反复劝说下,她回到学校参加了期末考试。但之后,她又辗转新平、红塔区打工,无论大家怎么劝说都不肯回学校念书。直到今年新学期开学,经过老师多次上门做工作,她才终于返校读书。
“我成绩不好,又受到外界影响,想着还不如早点打工挣钱。很感谢老师直没有放弃我,让我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华欣说。如今,老师会抽时间给她补落下的功课,同学们也热心帮助她,华欣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据扬武中学校长龚兆平介绍,学校通过精准实施劝学返学,对未入学和已辍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学生,及时跟进劝返,“一人不漏”劝其入学返学,如今已实现辍学率为零,使“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成为现实。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始终把控辍保学作为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决胜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及时出台了《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实施意见》《玉溪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控辍保学职责任务分解的通知》《关于印发玉溪市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紧急通知》,扎实推进控辍保学工作。
目前,我市加大控辍保学工作的统筹指导力度,从今年3月开始,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控辍保学工作视频调度会,每月开展一次覆盖所有县(市、区)的控辍保学专项督导检查,不断降低辍学率,提高巩固率。各县(市、区)已启动控辍保学“四步法”程序,依法对所有失学、辍学学生开展劝返工作。
发展职业教育
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我市加大贫困人口、贫困家庭的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特别是玉溪职业教育“一县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办学思路,使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
我市各职业教育学校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助力教育扶贫。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技术扶贫,在建兴乡扶贫点结合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打造了以食用菌栽培、蜂产品生产、中草药栽培三张致富名片,做到了教育扶贫“稳、准、狠”;通海职中烹饪专业2019年毕业的287名学生,全部输送到各大酒店就业,直接解决了其中16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经济难题,该专业就业率已多年保持在100%;不少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扎根乡村,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示范、现场解决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农户养家糊口和增收致富的本领,彰显出职业教育学校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的带动作用。
2018年3月,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陈丽萍作为“校乡企”合作科技创新基地、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项目实施成员之一,驻扎在玉溪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所在地新平县建兴乡马鹿塘,开展食用菌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一年半的时间里,陈丽萍克服种种技术难关,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咨询等方式,从食用菌品种类型选择、栽培场地规划建设、栽培技术等方面,为建兴乡食用菌产业扶贫提供援助,使食用菌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陈丽萍(右)指导农户进行白参出菇管理 (资料图)
为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不断扩大转移就业规模,提高转移就业质量,我市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力度。2019年,全市职业院校开展了草莓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柑橘种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机维修、家政服务、陶瓷制胚、电工等80多个项目的培训,共培训8727人次。
如今,我市职业教育学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强化校企共建,加强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贫困生定向培养和定向就业力度,发挥着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