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华宁县城55公里的青龙镇倒马坎村,地如其名,箐深、坡陡、弯急、山高、路远。过去的倒马坎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发展缓慢。“20多岁才去过县城。”倒马坎村委会副主任吴仕云的经历,道出了倒马坎的偏远与封闭。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倒马坎驻村扶贫工作队扎根大山。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疾风骤雨,他们都活跃在田间地头,奔走在入户回访的路上。扶贫的春风吹进来,如今的倒马坎跟上脱贫步伐,一天天褪去了贫困的面貌……
爱心超市促扶志
“干自己的事还有奖品可拿,干劲更足了。”在倒马坎村的爱心超市,村民杨艳伟用自己参与村内卫生扫除攒下的积分,兑换了两袋香肠和两个果冻。不久前,他还因为积极发展生产脱贫摘帽,从爱心超市获得了一袋大米的奖励。
2019年7月,玉溪市知识产权援助中心职工骆凯来到倒马坎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驻村后,骆凯发现这里的村民购买物资比较困难,“买包方便面得到10公里以外的商店,太不方便了”。于是,骆凯有了开个爱心超市的想法。
方案上报后,市、县扶贫联系单位协调华宁多家爱心企业,于今年1月份送来了第一批物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成立了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工作小组,明确管理员和监督员。并根据村民产业发展、环境卫生、家风建设及参加村集体活动等情况,详细制定了《倒马坎村脱贫攻坚爱心超市运行管理办法》《倒马坎村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实物标准》。4月,爱心超市开了起来。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精心布置,在超市两排货架上整齐地摆满商品,有牙刷、脸盆、大米、食用油等。
“群众打扫卫生、赡养老人、教育子女、带头致富等都有积分,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了。”骆凯说,爱心超市开起来后,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善行美德评比、扶志扶智激励等工作与爱心超市的运行结合了起来,贫困群众比着干、争着干的内生动力被激发,“扶贫+扶志”得以落到实处。
心系教育促扶智
“宗大哥,瓦窑小组有一名初三的女学生不打算读书了,今天早上就要出发去通海帮衬亲戚,我们得赶紧去劝一下。”3月31日,倒马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赵金鹏听到村内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要辍学的消息,立刻约上同是工作队员的宗云远,踏上了劝学之路。
天还没亮,两人赶到学生家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她好好学习,用心准备中考,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在进行了一番思想工作后,这名学生终于放弃了辍学的打算。两名工作队员亲自把学生送到学校,与班主任对接接收工作,并为她办理好入学手续。
教育扶智可以有效防止返贫,是脱贫攻坚的长远之计,驻村扶贫工作队一直非常注重通过教育扶智来改变倒马坎长久以来的贫困面貌。
通过各类助学资助政策,工作队联系爱心企业为倒马坎村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们争取到了助学金。“雨露计划”也在工作队的努力下顺利运行,每年到了申请时间,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帮学生准备材料,多次跑相关部门替他们争取补助,满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愿望。
今年碰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队的办公室成了倒马坎村的小教室,经常有学生来写作业。“家里没有视频教学的条件,他们就来这里上网课,顺便让我们辅导作业。”赵金鹏介绍,辅导功课的同时,工作队员还会跟学生谈谈心,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
得益于驻村工作队、挂钩帮扶联系人和爱心企业的帮扶,虽然学习条件艰苦,倒马坎小学教学成绩在青龙镇名列前茅,村里考上大学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发展产业促扶贫
“村里现栽有1000亩烤烟、700亩蔬菜。近几年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水窖和坝塘一个个修起来,村民打开水龙头就可实现田间灌溉。”谈起村内产业的发展变化,吴仕云感慨颇深。
倒马坎村原先主要种植烤烟和小麦,村民增收困难。驻村扶贫工作队进入后,白天参与生产作业,晚上到访农户,融入村子了解贫困原因,探寻脱贫有效路径。“下雨和天黑后是入户走访最忙碌的时段,这时候村民才会在家,天气好时都是外出干活。”宗云远说。
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倒马坎驻村扶贫工作队继续沿着“1+N”模式调整产业结构,走出“烤烟+佛手+核桃+应季蔬菜”共同发展的路子。如今倒马坎产业有了一定规模,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648元。
为了让种出的东西更值钱,工作队用足智慧出点子。“现在他们正酝酿着搞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把村里的佛手花等农副产品推出去。”吴仕云说。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日夜守望下,倒马坎村一点一滴发生着变化,朝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不断前进。(记者 马兰)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