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要实现省委对玉溪提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要求,就必须要聚焦产业重点抓好经济发展。市委常委会近日专题学习了省内州市招商引资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特别强调了优化营商环境与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其原因就是玉溪的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痛点”,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对玉溪而言,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革除积弊,直击“痛点”,把营商环境打造好,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项目,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哪儿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儿走、资金就往哪儿流、项目就在哪儿建。可以说,打造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提升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力,更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生产力,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推进“放管服”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但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相关工作未能做到位的情况,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经济增速全省排名靠后。
按照省委对玉溪工作提出要实事求是查问题找差距的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真正拿出认识从全面深刻认识玉溪市情入手,认真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决不能单纯从营商环境评价、招商引资全省排名去审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单纯归根于发展形势的变化。要紧密联系实际,跳出玉溪看玉溪,从项目签约、项目落地、项目推进、项目服务、政策争取等具体工作中找差距。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方法举措、制度机制等方面找问题查原因,辩证地看待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把问题找准、把措施定准。如一些部门担当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沟通协商不力,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不坚决,思想行动存在偏差;投资审批效率不高,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职能转变不到位,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体责任不到位,企业获得感不强等。要客观实际地反映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出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
认真查找梳理招商引资及营商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投资商和群众都有真实的考量。招商引资工作研究不深谋划不够,被动招商、面上招商多,精准招商少;产业集聚效应不强,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龙头型企业少,这些都是我们的短板。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有的部门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一定程度上存在“推、拖、滑”现象,个别审批事项存在“政策相互冲突,审批互为前提”现象,造成企业在行政审批“转圈”中无所适从。此外,推动发展的意识不强,向上争取的力度不大,对政策研究不深不透不细,没有形成“政策转变为项目,项目对接到政策”;一些领导干部对企业家“敬而远之”,招商引资、亲商安商的氛围不浓;对企业的帮扶爱“大”嫌“小”,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重视不够。这些问题虽然显得“小”而“细”,但正是这些各个环节出现的“绊脚石”,阻碍了玉溪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速度,最后成了玉溪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说到底,优化营商环境,还是要从思想认识上发力、在真抓实干中落脚。
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解决好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要打造好硬环境和软环境,为企业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必须树立“企业投资、政府服务、共谋发展”的理念,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必须狠抓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以刀刃向内的态度杜绝工作中不敢为、不愿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引导广大干部学习先进经验和前沿知识,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积极破解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难题,主动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发力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补齐短板,围绕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