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记者看玉溪
发布时间:2020-08-19

“抚仙湖水质现在还保持Ⅰ类吗?”“大营街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沃森公司的研发能力如何?”在8月17日至18日由中宣部及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中,玉溪抚仙湖保护治理模式、重点产业发展状况、大营街的小康故事等,吸引着来自中央及省级媒体的近50名记者冒雨踏湿地、登半山、进社区、访企业。

小湾民宿:“化腐朽为神奇”

位于环抚仙湖半山上的小湾村是澄江市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澄江市利用其背山面湖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保护好抚仙湖的前提下,着力打造高端特色民宿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接近山顶的一家民宿,远眺抚仙湖,烟雨朦胧,近观面山,草木滴翠。山水园林间,爱情海风格的民宿设计让采访团记者眼前一亮,纷纷围上去采访民宿经营者。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综合室主任刘文波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来抚仙湖,之前看过抚仙湖水下考古的纪录片。这次实地踏访,了解到了抚仙湖水量巨大,且水质保持得很好,是上天赐予玉溪的宝贝。依托抚仙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湖畔的马房村和小湾村建设得很漂亮。小湾村发展的是高端旅游,“化腐朽为神奇”,把湖畔半山小村变成了有创意的艺术建筑。

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保护抚仙湖的重要屏障,经过近5年建设,现已成为风景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旅游、宣教基地。8月17日上午,在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采访团一行了解了湿地保护恢复、入湖水质监测及日常管护等方面情况。

科技日报社云南记者站站长赵汉斌表示,湿地治理污水遵循自然规律,是很好的手段。环境得到美化后,调动了周边村民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

大营街社区:“羡慕”成为高频词

在红塔区大营街社区,1500余套斜顶灰瓦、粉墙彩画的滇中民居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这些民居是怎么建、怎么管的?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哪些福利?社区的支柱产业是什么?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随着采访的深入,大营街社区的共同富裕之路渐次清晰,“羡慕”成了采访记者挂在嘴边的高频词。“大营街社区的环境特别好,大家都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社会保障也很到位,居民都能实现老有所依、小有所养。”中国日报社地方部副主任单娟说。作为共同富裕的榜样,大营街社区的14项居民福利备受记者关注,“共同富裕的路子让社区居民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中获得了实惠,实现了奔小康的愿景。我们打算以大营街为案例,深刻反映小康生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的点滴变化。”工人日报社要闻部副主任车辉表示。

在高新区,采访团走进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关注玉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沃森公司的研发能力如何?运营状况怎样?可带动多少人就业?通过实地走访,采访团触摸到了以沃森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在玉溪的发展脉动。“沃森是个非常现代化的企业,它的发展必将为玉溪带来包括就业在内的更多好处。”光明网记者张雯说。

希望通海蔬菜产业越做越好

通海是闻名全国的蔬菜生产、出口大县。8月18日上午,面对整齐干净的地块、纵横交错的沟渠和忙碌采收蔬菜的农民,农民日报记者高文表示,蔬菜是出口农产品的重要品类,而通海是云南蔬菜出口大县,很早以前就听到过通海蔬菜的名号,但一直未曾到过通海。

“农产品的出口不能只看出了多少,还要看到为什么可以出这么多。通海县外向型农业的成功,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成熟的销售体系、高素质的农民、政府的全方位发力。”高文说。

看着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轰隆进出的货车,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戈然表示,通海县虽然地少人多,但大量的外向型企业、成熟的种植技术等,形成了一个完备的蔬菜产业体系,使无土地、无店铺的农民通过从事蔬菜相关行业,走上了小康之路,希望通海的蔬菜产业未来可以越做越好,老百姓也过上更好的生活。

(记者  蒋跃  李文雯  何超 )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