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城市规划建设有亮点,但整体还待进一步提升。
核心阅读
关于玉溪的城市建设,职能部门作为管理主体最有发言权。现在怎么样,未来怎么干,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怎样改进,他们有思考、有措施,也有建议。
规划部门:急需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规划是龙头、是统领,站在规划部门的角度看玉溪的城市建设,最能获得全面的印象。
“总体不错。”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李继明说。当然,不足也同样存在。一直以来,许多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走在街上,在现代化的建筑群中,忽然会看到一栋或者一片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的低矮建筑,让人疑惑:究竟身处何地?街道时常被开挖,灰尘漫起不说,蓝色围挡一立,道路瞬间变窄,市民出行大受影响。此外,还有行政单位散落在各个地方,办事需要跑来跑去,街道建筑风格杂乱,公共车位少,停车难,城市道路狭窄,路口多、断头路多,上下班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玉溪这座城市确实有局部的亮点,也有“里子”,但整体还待进一步提升。
“新老城交融,城镇村交织。”李继明用专业术语总结了第一个问题。李继明分析,玉溪坝子狭长,高速公路、铁路穿城而过,城市建设本就有地形客观条件上制约的“先天不足”,因此,规划工作掣肘颇多,“没有太多空间去成就大项目,搞新城建设”。加之,城乡二元建设管理模式下,城市统一规划,总体建设效果尚可,乡村建设则多为群众自主实施,效果参差不齐、不够统一协调,风貌当然就没法统一。
“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还不到位。”李继明说。第二种情况,他连用两个“多”来指出问题核心所在,即建设主体多、管理主体多。如按区域分片管理项目审批,中心城区玉兴、玉带、凤凰等核心片区的建设项目由市里审批,外围街道由区里审批,高新区、工业园区则由自己审批。城区内的市政类项目,有些由市里实施,有些则由区里实施。“体制、机制没有理顺,未实现‘一张图管控,一支笔审批’。”李继明说。
去年底,由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参与,开展了关于提升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品质的调研。调研后拟定的报告从群众反应、部门反应与社会公认三个方面总结了目前玉溪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各类要素保障不足,建设资金紧缺,土地等各类环境资源要素供给紧张,规划执行不到位,少批多建、未批先建、违法乱建和随意变更规划的现象还未彻底根除,城市建筑风格缺乏地域特色和主题形象,城市公共服务产品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等。具体来说,城市路网密度不足,低于国家标准8公里每平方公里;停车难问题突出,车与车位比达2.3∶1,远高于公认的1.3∶1 的合理比例;生态环境涵养修复压力大,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近城面山景观打造不足,局部山体被城市蔓延侵占;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与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现状教育资源缺口突出,文化设施和养老设施总体规模建设不足,且基层设施严重缺乏;城市开敞空间供给难以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公园绿地总体规模不足、体系不完善、布局有待优化;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不足,传统民居缺少有效的保护体系与足够保护力度;城市见山望水的诸多视线通廊受阻,局部建筑簇群过密过高、斑块式问题突出,“山水田湖环绕、城在其中”的天然优势未得到有效保护提升,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与传统“四门对四山”的格局缺少协调,城市门户廊道未能充分彰显高品质空间形象;街道空间缺少特色化、精细化塑造,未形成舒适宜人的街道氛围,部分街道空间尺度较大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作为职能部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
在关于提升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中,首先提出的一项建议就是“充分尊重并严格执行规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合理安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布局,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此外,报告还提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高度关切群众诉求,突出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打造城市个性特色,大力推进增绿添色工程,立足长远发展推进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市发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包括各建设单位、房地产企业,各社会团体和每个人都要有共建共享的意识。”李继明建议,“所谓‘开门编规划’,玉溪规划工作希望广大市民参与进来。目前市规划馆已开馆,大家可以去参观了解,向我们提出意见、建议,参与规划制定、监督规划实施,一同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住建部门市政科: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区交通系统管理服务水平待提高
“中心城区路网基本形成,玉溪的城市道路已有了一定的建设基础。”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科科长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总结玉溪城市交通建设情况。
如同在规划上受制于地理条件的影响,玉溪的城市交通建设规划约束力弱,前瞻性、统筹性不足,加上人口、具体的规划落实等因素,当前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在近期住建部门与相关单位对中心城区城市交通建设状况进行的数次调研中,就得出这样的具体结论:目前玉溪的城市交通建设城区路网密度不合理、交叉口间距较小影响流畅性、水铁地形阻隔,公众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率低和城区停车设施匮乏。
“打通东西向,畅通南北向。”采访中,李伟告诉记者,住建部门与相关单位通过实地踏勘,目前已梳理相应的规划方案,即打通东西向、畅通南北主干路,让南祥路延长线、冯井路(星云路延长线)、红塔大道延长线、彩虹路、西横十二路、西横七路、环山路南延长线等多条主次干道,形成有效的东西向交通通行力。
“譬如,现在从聂耳路到珊瑚路是不能直接联通的,需要经过南北大街,而后转七星街,绕行后才能到达目的地。等这些方案落实到位后,就可以直接穿过窑头市场到达珊瑚路。”李伟举例说明。
总结过去与现在,玉溪城市交通建设无疑又到了提档升级的关键期。城市路网结构待完善,城市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待提升,因此,中心城区交通急需及时调整发展政策,改善现状。站在管理部门的角度,对于今后的工作,李伟建议,进一步增强规划龙头意识,统筹做好中长期规划并长期执行落实;合理布局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全面改善改造公共服务设施能力不足、配置不均的问题;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有效协调配合不强问题,着力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协调做好水电气项目规划前、中、后的调研、协调、接洽,纠正反复开挖、重复建设问题;合理整合各类资源配置和利用率,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着力解决项目配套资金不足,避免出现烂尾问题;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配足配强管理人员,增强公众管理意识,让群众真正享受参与支持城市建设管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住建部门:亟待建立“大城管”格局
城市管理一直是个棘手问题。在城市这个开放、复杂的大系统中,其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千头万绪、纷乱复杂,要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实非易事。
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科指导着全市的城市管理工作。据科长杨杰介绍,玉溪近年来不断推进“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人性化”城市管理,但城市管理千头万绪,具体工作复杂棘手,多重问题依然未根治,管理工作依然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马路拉链’仍然存在,反复开挖修补,施工扬尘、施工噪声等监管不到位,既影响了市容环境,也影响了群众生活。西河路、汇溪路、明珠路等道路路面破损严重,人行道地砖、下水道盖板老化破损,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杨杰直言。此外,他还列举了城市交通、公共车位、市民行为等方面的问题,认为交通管理仍有短板,存在公共车位紧缺、停车管理不合理、非机动车专用道发挥作用不明显,以及管理时松时紧,缺乏长效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城市管理工作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体会和享受到科学化城市管理的实际成果,管理部门就目前的工作局面与需面对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建议,其中重点与关键点就是建立“大城管”格局,并进一步理顺当下的体制、机制。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和互动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一个部门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必须依靠各部门统一管理,相互协作,构建‘大城管’格局。”杨杰对记者说,“譬如,噪声问题,除了城管,公安、规划、住建、文化,乃至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对于噪声整治管理都负有责任,只有各司其职并加强协作,才能做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下一步,在城市管理实践中,要利用数字城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克服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
体制机制是管理工作背后的根本支撑。杨杰认为,近年来,玉溪持续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并理顺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成效明显,但依然存在人员配置不到位、管理投入不足等问题。比如,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县(市、区)城管执法队伍人数配备建议不低于城市人口的万分之五,辅助执法人员不超过在编人员,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人员配备远远不足,辅助执法人员超过在编人员。对此,管理部门在工作的总结汇报中,一再提出应理顺层级职责、厘清职责边界、加强队伍规范化建设以及加大城市管理投入等。
“只有理顺体制机制,才能提高工作队伍的战斗力,才能提高城市管理的工作效能。”杨杰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娟 文/图)
编辑:王雪峰 审核: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