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形式主义是一种艺术创作倾向。它最典型特征就是脱离现实生活,强调独立性的审美活动和绝对化的艺术形式,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决定内容。它和“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都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出现,应该为鼓励和推崇,不应该被批评和禁止。但是,艺术归艺术,生活归生活。如果现实中,处处充满形式主义,那就如同一个人尽情遨游在博物馆里面,始终不吃饭。
若现实中形式主义盛行,表面充盈而实质空虚,尤其是在当前的脱贫攻坚领域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形式主义,如“转转不走心”“谈谈不落地”“走读式”“挂名式”“摆拍式”等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是达不到实际效果的,不仅仅是阻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的“拦路虎”,也是给广大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影响脱贫攻坚工作进度和质量。因次,搞脱贫攻坚搞形式主义要不得,还需实打实地做。
去年实施“基层减负年”,各地在力戒形式主义方面都打出了一些实招硬招,并取得明显成效。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令人谈色生变的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乱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如通过形式搞政绩,不断开会落实上级指示,嘴里喊着为基层减负,传达、督导、验收,最终上级一拍板,减负结束,实际却是在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最终基层负担不但没减,还空耗不少精力、财力。这样“无意义劳作”避实就虚常常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这也是所有基层干部的“心病”。农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基层干部是这场战役的主心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民间大事小事的排头兵,是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的指战员。基层干部所在每一份工作都惠及民生,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连,来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脱贫攻坚中有问题出现不奇怪,如果我们用错误的行为去解决它,就是一种错误。我们应该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勇于修正问题的自觉性力戒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广大一线干部正在和时间赛跑、与贫穷较量。而能脱贫攻坚否取得决战决胜,关键在干部,关键看作风。
力戒形式主义,要从解放干部开始。要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检接待、材料报表、软件信息更新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走出机关大院、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进农户,把所有精力真正用在解决问题困难上,访民情解民忧,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补齐短板,在帮助贫困群众致富奔康中出谋划策、主动作为。
力戒形式主义,要从干部自身做起。广大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应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心存盲目乐观、疲惫厌战思想和过关心态,咬定目标不放松,聚焦目标任务,夜以继日奋斗,以“绣花”功夫做实做细各项扶贫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勇于站出来打头阵,敢于顶上去作表率,在脱贫攻坚一线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增强宗旨意识,当好贫困群众的贴心人,深入群众,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及时研究对策办法,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团结带领贫困群众依靠劳动脱贫致富奔小康;增强实干意识,杜绝作风不实,力戒说了就是做了,做了就是成了,在其位谋其政,认真履职尽责,疏通堵点、化解痛点、消除难点,确保党中央各项脱贫攻坚决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为坚决整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再次对整治形式主义问题做出了部署和安排。通知要求,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由此可见,越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赛点”这个关键时刻上,越是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越是需要奋战一线的党员干部绷紧弦、咬紧牙,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和部署要求落地生根并取得实效,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果断下大力气,割除形式主义的“毒瘤”,为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减负,让其担当作为、轻装上阵,源源不断注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硬核”力量。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脱贫攻坚是我们党的民生大计,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铮铮誓言,是我们党必须完成的民生任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已到关键时期,形式主义是万万不能出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扑下身子、带领群众、干群齐心、努力奋斗,以实干凝聚人心、创造实绩,用汗水和奋斗为人民谋幸福,向人民交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答卷”。
作者:王晨秋
编辑:苏晴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