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党员干部扮演好“老中医”的角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脉农村和农民需求,善于用“望闻问切”综合施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
所谓“望”,就是要深入一线,了解乡村总体面貌。乡村兴则云南兴,乡村美则云南美。村容村貌可以直接反映一个村庄及其村民的精神风貌,而良好的村容村貌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要确保乡村振兴规划的科学化就必须深入农村基层,通过大量的走村入户观察和走访,充分掌握乡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绿化景观等总体情况,全面考察、了解乡村总体发展状况。只有做到乡情了然于胸,才能实施乡村总体规划,从而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要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提升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所谓“闻”,就是要实地调查,倾听农村群众呼声。乡村振兴战略既事关村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农村未来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疑,新时代村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关心的不再是“有没有”“够不够”,而是关注“美不美”“好不好”。因此,要加快把云南建设成为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中国最美丽省份。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村民切身利益。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仅要着眼于村民的物质生活需要,更要着眼于村民的精神生活需要。故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广泛吸收“地气”,倾听村民的呼声和诉求,时刻关注村民在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与以前相比有哪些不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
所谓“问”,就是追根溯源,要找准乡村问题症结所在。在“望”“闻”的基础上,通过对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剖析,切实找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但是不同乡村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不尽一致,因此,乡村振兴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乡村振兴更关心的是“人”的问题,往往以满足新时代村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更注重“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等目标的实现。在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有的乡村关心“产业”问题,主张通过“产业兴旺”来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只有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在采取对策时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要立足省情实际,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所谓“切”,就是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乡村是塑造云南山河基本面貌的主体,承载着绝大部分自然资源和绵延数千年文化。没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作为支撑基础,就难以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基于“望、闻、问”三法后,各级政府要根据所见、所闻和所问,理清思路,按照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搬迁撤并型、守边固边型分类制定出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以实现“让农业强起来、村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目标。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乡村振兴规划不同于城市发展规划,情况更为复杂,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村民参与制度,确保村民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中来,充分听取民意,集思广益,达到“规划源于村民,规划为了村民”的目标,以避免制定的规划不切实际。
姓名:李钰婕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