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稳则经济稳、社会稳、人心稳,就业不仅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是国家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十三五”以来,我市始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立足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帮扶,让老百姓的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统筹城乡及重点群体就业
“十三五”期间,我市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消除劳动者就业的城乡差别和就业歧视,重点群体就业成效显著。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89万人,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4.87万人实现再就业,帮助特殊困难群体3.98万人实现再就业,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58.5万人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4%以内。预计“十三五”末,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将达到46.2∶20.1∶33.7,与“十二五”末相比,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年来,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全市共筹集就业补助资金近3.7亿元;发放各项社会保险补贴超过1.6亿元,惠及3.6 万人次;发放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超过0.6亿元,惠及2.31万人次;发放就业见习补贴1033万元,组织3048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发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超过1089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1.09 万人;发放就业扶贫各项补贴456.5万元。
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陈玉有怀揣梦想,于2016年创办玉溪晨邦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来他带领员工专注软件研发。2020年11月,他参加了红塔区技能提升行动培训班。通过培训,帮助他弥补了市场营销、企业计划等方面的不足。
五年来,我市围绕提高就业培训质量、加强创业培训为主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深入企业、乡村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使劳动者素质得到提升,为劳动者择业就业提供知识技能储备。统计数据表明,五年来全市累计组织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13.76万人次,开展创业培训1.69万人次。
五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政策,在全省首创网络申贷模式,变“群众跑腿”为“网络跑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13亿元,扶持4.79万人创业,带动吸纳就业10.58万人。贷款规模位居全省前列。红塔区北城街道北城社区的贾子雄,2016年创办了“好朋友汽车养护中心”,2019年获得了15万元三年期的“贷免扶补”创业贴息贷款用于扩大经营规模。作为个体经营户的贾子雄,如今带动了7人就业。
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创业平台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7个创业孵化平台,入驻创业实体1000余户,成功孵化300多户创业企业;切实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认定优秀大学生创业实体177户,带动就业1006人,兑现创业补贴383.9万元。
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和稳岗就业
江川区前卫镇前卫社区前街村的建档立卡户吴留宝,全家5口4人残疾。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吴留宝参加了蔬菜种植培训班,成了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带领全家实现脱贫。
“十三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人社职能作用,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精准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市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98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累计达13.8万人次。全市实现转移就业66.53万人,转移就业率达64.87%;全市5.7万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5万人,转移就业率达61.45%。
同时,我市积极发挥失业保险稳定企业就业岗位作用,全市预计为6200余户参保单位减轻负担4.85亿元。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市向4102户(次)不裁员少裁员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返还)资金1.47亿元,惠及职工32.64万人次。此外,2017年以来,实施失业保险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向3611名企业参保职工发放提升技能补贴资金633.58万元。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基本民生核心作用,全市共向24293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金1.65亿元,向2868名农民合同工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2825.8万元。(记者 李艾丽 )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