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奋力写好高质量脱贫答卷
发布时间:2020-12-18

两年前,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元江县龙潭乡黑嘎莫村建档立卡户杨玉和家与全村人一起从深箐里搬迁到公路边,住进安全、方便实用的新房,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通过五年脱贫攻坚,杨玉和家的生活变化只是玉溪市贫困地区群众的一个缩影。2016年6个贫困乡镇、5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017年,全市9个贫困乡、140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全市贫困发生率从3.99%降至0.78%,县、乡、村贫困发生率降到了3%以下;2018年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至512户170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3%;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玉溪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

把脱贫攻坚

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玉溪是全省唯一没有贫困县的州市,虽然贫困人口总数不多,但分布零散,贫困程度深,攻坚难度大,是坚中之坚、贫中之贫的硬骨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应华介绍,2013年底,全市共有9个贫困乡(镇)、198个贫困村、12万贫困人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首要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和党政同责责任制。按照“12345”脱贫攻坚思路,扎实开展“六个到村到户”和“五个一批”脱贫攻坚措施,不断整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扎实开展“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扎实开展“挂包帮”工作,全市39名市级领导、22名县(市、区)领导负责联系68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乡(镇),全市953家单位2.9万名干部参与帮扶工作。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对任务相对艰巨的贫困村选派实职副县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扎实开展“万企帮万村”,235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06个村,实施帮扶项目535个,惠及建档立卡群众2.4万户8.7万人。

完善机制保投入

精准施策抓扶贫

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我市建立健全组织动员、责任落实、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合力攻坚、监督检查考核等体系机制,制定出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和产业就业扶贫、教育健康扶贫、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等“1+N”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同时,制定出台了《玉溪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玉溪市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玉溪市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度保障。

发挥政府投入主体主导作用,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和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2016年以来,各级共投入扶贫资金208.44亿元,其中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22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92亿元,市、县两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别达9.02亿元和3.28亿元),统筹整合行业部门资金近187.22亿元。产业扶贫投入57.93亿元,就业扶贫投入0.23亿元,教育扶贫投入45.74亿元,健康扶贫投入0.32亿元,住房安全投入18.00亿元,交通扶贫投入30.58亿元,水利扶贫投入9.75亿元,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投入2.32亿元,社会保障投入4.69亿元,电力等投入17.66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5亿元,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资金保障。在中央和省级补助10.2亿元的基础上,2015年至今,市、县两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9亿元,统筹整合各块资金近50亿元,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资金保障。对“养不好一方人”的村寨进行易地搬迁,在缺少发展后劲的地方培植产业,在干旱缺水之地实施水利建设。五年来,玉溪坚持靶向扶贫,坚持“六个精准”基本方略,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和“五个一批”脱贫攻坚措施,全市共有55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实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全覆盖,全市实现发展生产脱贫22928户、易地搬迁脱贫1279户、生态补偿脱贫5003户、发展教育脱贫15950户,特困供养388户424人,低保户10030户20321人,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5886人。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万人,教育扶贫1.6万户,易地搬迁扶贫1279户,生态扶贫5003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万户、特困供养2261户。

解决了“两不愁”问题后,我市重点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效,继续抓实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提高教育质量。把防止因病特别是因疫返贫致贫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重保障”全覆盖,巩固提升住房安全保障成效,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按照“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的原则,全面落实好特困人员“兜准、兜住、兜牢”措施。

住新房稳增收

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元江县龙潭乡黑嘎莫新村不仅保留着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元素,同时还建设了公厕、小广场。实施人畜分离后,传统养殖业得到发展,村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8元,比2015年增长了67%;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19元,近三年年均增幅16.7%。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贫困户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大病保险,符合条件的100%得到医疗救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慢病患者慢病证办证率100%。全市1279户5246人建档立卡搬迁户全部搬迁入住,并且有了稳定的产业和就业,产业帮扶1235户,就业帮扶346户;完成了1.9万户4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改造,完成655户非4类重点对象无力建房户危房改造。

乡镇、行政村和30户以上、贫困人口占比35%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行政村已全部通客运班车;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广电网络光纤全覆盖;活动场所、标准化卫生室和村医达标实现全覆盖。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洼垤乡虽然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集体),但由于自然条件制约,产业基础还不牢固,需要培植新的优势产业。”元江县政协副主席、洼垤乡党委书记白雄介绍,11月16日,该乡组织60多名乡村干部到通海县和江川区、红塔区,参观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开启迈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玉溪市坚持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加大贫困地区高标准农田、“四好农村路”、水利设施、“互联网+扶贫”等巩固提升项目建设力度,夯实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基础。以7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好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区党建、社会融入等后续帮扶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认真总结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脱贫致富典型,以身边脱贫典型和脱贫事迹引导贫困群众,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意识贫困,激发贫困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斗志。(记者  崔永红)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