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玉溪美食
  3. 正文

在西门集市,与面耳朵“香”遇



就着烤洋芋、烤豆腐吃起面耳朵。


色香味俱全的面耳朵


小瓜、洋芋煮面耳朵。

说起玉溪的风味小吃,人们会想到红塔区的冰稀饭、华宁的稀豆粉、元江的红米干……峨山有什么呢?峨山有隐匿于西门集市、赶集日才能吃到的面耳朵。

小城最温暖的画面

峨山县城西部的西门市场,是“滇中畜禽山货交易市场”的简称,也是峨山最具烟火气息的地方。

每月逢五逢十的赶集日,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以及县城周边各乡(镇、街道)的人们聚集于此。很多世代居住于峨山县城的人都有着赶集日逛西门集市的习惯。

年过半百的市民张莲玉和老伴是西门集市的常客,一年四季,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每逢赶集日,只要身体允许,都要去集市里走走看看。五天一次的赶集日,已经渐渐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形成了习惯。张莲玉乐呵呵地说:“到了街天,这脚痒心也痒,忍不住要去凑个热闹。”

12月30日,是2020年岁末,也是西门市场2020年的最后一个赶集日,记者慕名走进了西门集市。随着慢慢挪动的人群,记者在集市上寻找起各类地道山货的踪影。当归、重楼等药材应有尽有,橄榄、丁香、柿饼等深山之物琳琅满目,竹编、刺绣、水烟筒等民间工艺品排列整齐,吹糖人、做棉花糖等手艺摊吸“粉”无数。在这集市淘淘一日菜品,凑凑人气,走动走动,听听各种叫卖声,平日里的琐碎之事抛之脑后,顿觉生活乐趣颇多。

这一幕让张莲玉感觉很开心,她认为西门集市是最值得逛的街,这里像一个“聚宝盆”,接地气。各类物品便宜又实惠。这里的景象,让张莲玉夫妻俩想起贫穷时期的日子,张莲玉用质朴的言语对记者说:“我喜欢逛西门集市,因为这里让我们这一代人体会到了生活的变化,感觉生活幸福、满足。”

像张莲玉夫妻俩一样喜欢逢五的小街天、逢十的大街天到西门集市逛逛、淘淘的峨山人,在逛与吃中感知这座小城的曾经与如今,感受生活的冷暖变化,感悟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逛完集市、凑完热闹,与亲朋一起就着烤豆腐、烤洋芋等吃着面耳朵,任时光优哉游哉,是这个小城最温暖的画面。

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一口铝锅、一锅面汤,成就了西门集市多间小吃店铺的生意。排队等候的顾客,忙于招呼生意的店员,每家小店都是一派忙碌景象。

在诸多小吃店里,有着30年经营之道的李牙岩的手艺最受当地人称道。杂酱、焖肉、扒肉、红烧牛肉等帽子的面耳朵是“牙岩小吃店”的招牌。

李牙岩介绍说,她从小就爱吃外婆做的面耳朵,三十年前,为了养家糊口,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双江小学校门口摆个小摊专门卖面耳朵。由于面耳朵食材新鲜、味道好、收费合理,吃的人从学生、家长到各类人群,慢慢地,她的面耳朵竟然有了好口碑,而她这一卖就卖了三十多年。

如今,李牙岩在西门市场与人合租同一间铺面,依然卖面耳朵,不变的是口味,变化的是人群。她欣慰地说,每个街天她至少要卖掉300多碗面耳朵,遇到特别忙的时候,丈夫和好友会过来帮忙。来她店里吃面耳朵的人大多都是回头客,都是从十里八乡来赶集的农村人、本地人,也有慕名前来的外地人,最远的有上海、浙江等地的人。来者都是客,李牙岩的热情和她手里冒着热气的面耳朵,让顾客对她的手艺情有独钟。

面耳朵的制作包括和面、下面、煮面、上桌几个简单易学的环节。面耳朵要好吃,讲究的是现和面、现下锅。小麦面粉放在盆里,加水揉成面团,待锅里的水烧开后取出拳头大小的一团面放在手里,边捏边揪成耳朵大小,一片片放进锅。不停翻动的手腕,熟练的手指交替动作,下面、煮面等流程一气呵成,让煮面耳朵的过程成为一种视觉享受。要说面耳朵这个名字因何而来?看完这个过程大抵能猜出答案来。

待面耳朵煮透,一片片漂浮于水面,将其捞起盛到碗中加入汤汁,根据客人喜好浇上不同口味的帽子。还可配上备好的小葱、韭菜、芹菜、酸菜、辣椒等调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面耳朵就可以食用了。

张莲玉边吃面耳朵边说:“困难时期,面耳朵是一家人很奢侈的食物。现在在家里也会就着小瓜、洋芋,放点腊肉,放勺油,让面耳朵变出不同口味来。”

13岁的顾客普兆仕是面耳朵的忠实粉丝,每逢赶集日,放学后都会随母亲钱丽一起到西门集市吃碗面耳朵。普兆仕说:“就着烤鸡腿,吃上一口面耳朵,这一周的不愉快通通忘却了。”

小店里,人们三五成群地吃着面耳朵。小店外,路过的人们看着店内情景垂涎欲滴,不由自主地排起了队……(记者  沈杰 特约记者  毕晓琳  文/图)

编辑:刘玉霞   审核: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