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生态廊道景色
1月4日至5日,市委书记王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德华率玉溪市党政代表团赴大理州考察学习湖泊保护治理经验。本报记者跟随代表团的足迹,实地感受大理洱海保护治理成效,问道洱海保护治理的“大理模式”。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是全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大理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湖泊面积252平方公里,南北湖长42.5公里,东西平均湖宽6.3公里,最大湖深22米,平均湖深10.8米,入湖河道沟渠117条,蓄水量29.59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大理,在洱海边“立此存照”,作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大理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重大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12月,按照省、州党委和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大理以“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坚定信心和拼搏精神,持续深入实施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七大行动”。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大理、讲到洱海,充分肯定洱海保护治理成效,作出了“希望你们守住守好洱海”的谆谆教导,为大理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发展动力。2020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7个月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主要指标趋稳向好。
走出“六大误区”,实现“四个彻底转变”,全面打响“八大攻坚战”
大理州在介绍洱海保护治理的主要做法时谈到,坚决走出“六大误区”,实现“四个彻底转变”,全面打响“八大攻坚战”是关键。
走出“保护治理洱海的责任主要是大理市”的误区,举全州之力保护好洱海;走出“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误区,走一条跳出洱海、保护洱海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走出“环湖地区是重点、流域和矿山整治慢慢来”的误区,做到流域综合整治全面推进、系统整治;走出“救火式治理”的误区,优化顶层设计,处理好应急与谋远的关系,既解决突出问题,又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走出“环湖截污闭合、治湖就大功告成”的误区,树立久久为功、打持久战的信心和决心;走出“就洱海抓洱海保护治理”的误区,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持之以恒,全面打响“八大攻坚战”。坚决打赢环湖截污攻坚战,决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洱海;坚决打赢生态搬迁攻坚战,决不让“人进湖退”的现象发生;坚决打赢矿山整治攻坚战,决不让已关停取缔的矿山死灰复燃;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决不让“大药大水大肥”的种植方式持续下去;坚决打赢河道治理攻坚战,决不让劣质水体流入洱海;坚决打赢环湖生态修复攻坚战,决不让湖滨生态再受伤害;坚决打赢水质改善提升攻坚战,决不让大面积水质恶化风险发生;坚决打赢过度开发建设治理攻坚战,决不让洱海流域无序开发乱象重现。
智慧洱海监管平台:助力实现科学治湖、精准治污
在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记者看到了高效运转的智慧洱海监管平台。在这个管理系统里,具体到某一个排污点、某一条入湖河道的实时水质变化都一清二楚,还可对洱海流域管理作出辅助决策和预警。
为助力实现“科学治湖、精准治污”,大理州开发建设了洱海监控预警系统。该系统以改善洱海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实现了“数据资源规范化、环境监管可视化、综合办公自动化、业务管理一体化、水质决策科学化”。该系统构建完善洱海流域“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感知网,整合和新建涉及洱海流域气象、水质、水雨情、视频等449个自动监测、监控站点的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一张网”,实现流域内态势实时监控预警;构建完善洱海流域资源整合共享的综合数据中心,打破各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已累计入库数据11亿多条;完善建立统一的多部门协同应用监控管理平台,结合建立工作管理机制及监督考核机制,升级建设八大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横向到州级各相关部门,纵向到2县市、16个乡镇统一的业务协同监管。
目前,该系统已进行全面升级和丰富完善,从原先的“系统”向“体系”转变,做到监管、决策、服务与运营一体化,于2020年1月启动实施了“大理州智慧洱海监管及服务体系一期项目”建设,总投资概算1.6亿元,不断推动实现“智慧洱海”工作目标。
洱海生态廊道: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形象多重功能的集中展现
蓝天下,碧水旁,风景如画的洱海生态廊道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这里已成为各短视频平台曝光度较高的网红打卡点。对于当地党委、政府来说,这里则是生态修复工程中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形象多重功能的集中展示地。
洱海生态廊道全称为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是洱海水生态系统抢救模式下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和改善洱海水质,对构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沿线旅游转型升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生态城市关键的生态资产库。同时也将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生活和生态空间,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共享洱海保护治理的成果,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洱海生态廊道项目可研总投资91.91亿元,采用PPP模式建设,包括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生态搬迁、管网完善、科研试验地建设五大工程。项目于2018年3月启动,完成了1806户生态搬迁。2019年组建了PPP项目SPV运营公司(大理苍洱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52公里洱海生态廊道主体工程建设。去年以来,129公里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已全面实施。据了解,阳南溪至才村码头12公里段试运营以来,每天都有近万名游客到此,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洱海生态廊道内环,以低碳交通、配套服务、知识科普、旅拍打卡等功能为基础,进一步实现了生态文旅相融合的核心运营理念。(记者 李晓兰/文 曾永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