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盒山革命旧址静静矗立,鲜红的党旗分外耀眼。
建兴乡帽盒山革命老区是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渊源。半个世纪前,革命先辈在帽盒山成立党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投身云南和新平的解放事业,历尽千辛万苦,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匪霸李润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在滇中革命斗争史和党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近日,记者到建兴乡帽盒山对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进行了寻访,对帽盒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历史进行了追忆。
帽盒山党支部的建立
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配合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云南省工委于1947年冬派中共党员普贵忠到新平开展工作,任务是“发展组织,积蓄力量,准备开展武装斗争”。
按照组织安排,普贵忠带着省工委通过统战人士写给国民党第六行政督察公署驻新平专员严中英的介绍信,打算通过严中英安排一个教书的职业作掩护。当时,新平的地方封建势力非常顽固和封闭,外地人员如果没有亲属关系,一般不得录用。普贵忠因持有在昆明读书的老同学丁宗昌家信,才到帽盒山嵩安小学任教。
普贵忠到帽盒山后,不仅在艰苦的条件下教好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学生讲清革命形势,灌输革命思想,还经常接触和访问当地的上层人士,看望学生家长,从中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从不同角度了解社会状况及内部结构。普贵忠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各阶层、家长和师生的好评。
站稳了脚跟,普贵忠于1948年5月秘密发展校长丁绍吉入党,随后又发展外籍教师马骧入党。当年6月,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在帽盒山嵩安小学建立,普贵忠任党支部书记。
帽盒山的武装斗争
帽盒山党支部一建立,即按照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以小学为据点,交友串连,组织篮球队、歌咏队到附近村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为适应“反三征”的需要,先后秘密组织了帽盒山游击小组、漠沙联防队,撵走了李润之和国民党政府派来的征粮征兵人员,提出了“不出兵款不出粮,一切事务由联防队管理”的口号,深得穷苦佃户拥护。
帽盒山嵩安小学的革命活动引起国民党新平县政府的注意,他们派“督学”(学校视察人员)到帽盒山,要求学校赶走外地教师,遭到学校抵制和学生家长掩护,阴谋没有得逞。后来,帽盒山党支部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利用成立联防队的名义,于1948年11月成立了新平南区(即现在的漠沙、戛洒、建兴、平掌等乡镇)自卫联防武装(简称“新南联防队”),丁润山任队长,普贵忠任政委,丁绍吉任政工队长,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政工队,人数300余人。
新南联防队成立后,经过无数次交战,才迫使新平集官、匪、霸三位一体的总代表李润之及其匪部投降。至此,国民党梦想在哀牢山建立反共基地的阴谋破产。1950年3月,县委、县人民政府与南下干部会师后,开展了征粮、恢复生产等各项工作。
帽盒山是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从1948年8月至1950年6月,是南区(新平江西片区)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在普贵忠任书记的南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南区人民与云南省反共救国军总司令李润之为代表的地霸匪首势力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100多位烈士的鲜血洒在了南区土地上,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帽盒山的红色文化传承
“昨天是统战部、民宗局的过来接受革命教育,今天下午县委办的还要过来。”6月24日,56岁的帽盒山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丁正明向记者介绍,帽盒山是新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每年都有很多人到访参观,来这里感受学习革命先辈们身上的精神,今年全市已有15个支部到访接受红色教育。
跨进大门,几间历经风雨的老房子矗立在眼前,这就是帽盒山革命旧址。2014年,建兴乡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对旧房子墙体、楼梯等已损坏的部分进行了修补,还兴
建了帽盒山革命斗争史展览馆,展室内悬挂了帽盒山革命根据地有关斗争历程的历史资料展板,摆设了当年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所用过的物品数十件,一件件档案、一张张照片……见证着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帽盒山革命斗争史展览馆,现已成为帽盒村、建兴乡乃至新平县全体党员的活动阵地,历史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开发,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党史教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遗址是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凝结着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伟大民族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新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垠汁介绍,保护好革命遗址,对于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玉溪日报记者 姜彬 李志能 宋礼春 文/图)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