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历经坎坷而经久不衰的秘诀。具有自觉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在领导革命斗争中有创新,在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团结问题上也有创新。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总结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历史经验,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并以党中央决议的权威形式形成全党共识,使之成为全党团结的思想政治基础。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一个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伟大创举。
党的七大的重要准备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大,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开好七大的重要准备。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的是党成立以来,主要是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个时期所犯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讨论并通过这个决议,本来是党的七大的重要议事日程。毛泽东认为,七大的工作方针是团结和胜利。大会的眼睛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因此,关于党的历史问题在七大前就应该形成共识。
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这个决议改在七中全会讨论通过。由此可见,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开好七大的重要准备。
延安整风的重要成果
召开七大,对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是在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1938年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已经决定的。要开好七大,必须对党的历史问题特别是对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路线进行清算。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思想,为筹备和开好七大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南。
以1941年3月毛泽东出版《农村调查》并为此撰写序和跋、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提出要反对主观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党性原则,废止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为开端,中央领导机关和高级干部通过阅读毛泽东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六大以来》,开始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同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围绕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后,在毛泽东领导和部署下,成立了中央学习组,高级干部带头开始整风学习。接着,以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作《整顿党的作风》报告和在中央宣传部干部会议作《反对党八股》报告为标志,开始了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
在此基础上,1944年5月,中央决定召开党的七大,并成立了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等文件起草委员会。在毛泽东领导下,任弼时主持起草历史问题决议。决议准备委员会以毛泽东1941年写的《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结论草案》为基础,很快就写成了决议草案稿。毛泽东前后七易其稿,党的高级干部反复讨论修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稿于1945年4月20日由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
党的建设的重要创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前,曾经多次发生过“右”的和“左”的错误,但在反对这些错误的时候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一方面,没有使干部在思想上彻底了解当时错误的原因、环境和改正此种错误的详细办法,以致后来又可能重犯同类错误;另一方面,太着重了个人的责任,未能团结更多的人共同工作。这就是当年许多人所说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党内斗争方法。毛泽东说,对此我们要引为鉴戒。
毛泽东在领导延安整风的时候,从中央领导机关和高级干部开展党的历史研究,到在全党普遍开展整风运动,一直到起草修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始终强调这样四条原则:一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二是“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三是“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四是“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他说:“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鲜明地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他说:“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这样的自我批评中形成的,而这样的自我批评也是这一决议的最大特点。
通过自我批评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增强党的团结,这无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都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创举。
(作者:李君如,系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