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达数字化转型启示
发布时间:2021-04-20

   核心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数字化”悄悄替代了“信息化”。时至今日,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观云南腾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之路,可以看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在于,数字化能够赋予企业在新时代存活的新生命。对于传统企业尤其是传统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存题。企业数字化是必然趋势,更是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数字化建设如火如荼,希望我市企业都能看到这一点,为企业长久健康发展而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玉溪建设作贡献。

0

云南腾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系统维护人员正在查看部件加工车间内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在云南腾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达”)的生产车间内,无人值守的立磨设备高速旋转加工转台齿轮圈,所有加工参数自动导入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控。生产管理系统显示屏上,投产部件的设计图、工序图、工艺数据、检验指标等一点即现,设备运行情况一目了然,白圈是停机、绿圈是运行、黄圈是等待、红圈是故障。

  腾达董事长杨艳春介绍,建设数字车间,实现了生产可知、可管、可控,设备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打造智能工厂,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迈向服务型制造。注入数字动能的腾达正在重塑发展新优势,插上数字翅膀的腾达将再次展翅腾飞。

  回望腾达的数字化发展之路,杨艳春说:“企业家的理念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格局,企业家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转型路径,企业家的决心决定了企业的升级成败。”

  理念决定格局

  2009年,杨艳春在江川区周官村创办了腾达。尽管只有200多万元的设备,最好的就是重庆产的20万元滚齿机,企业只有生产拖拉机齿轮的能力,但在迈向高端制造理念的支撑下,杨艳春带着腾达一路前行。

  依靠持续提档升级生产设备,强化技术工人队伍建设,2010年,腾达接下了首个6万元的机床齿轮生产订单,开启了从低端制造迈向中高端制造的第一步。

  2013年,腾达迁建入园,在玉溪高新区龙泉片区建成3.8万平方米厂区,购置了价值8000万元的150多台设备,拥有单台价值700万元的进口成形磨齿机,成为云南机床齿轮制造的龙头企业。然而,这仅仅是腾达在转型升级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2014年,腾达从日本订购高端设备,上马数控光机制造项目。但杨艳春发现尽管拥有高端设备,仍然无法制造出高端产品。因此,他两次赴日本学习考察,发现日本同类企业在做生产数据采集和集成。通过多方打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只有依靠数字赋能,才能跨进高端制造门槛,让腾达飞得更高更远。

  当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能制造的理念植入杨艳春的大脑后,从2015年开始,他为腾达定下了打造数字车间,建设智能工厂的发展新蓝图。从引进技术支撑进行顶层设计,到搭建管控平台,直至推进系统集成,一步一个脚印实施数字化转型。

  指着生产管理系统显示屏上适时变动的图标和数据,杨艳春介绍,通过六年的努力,腾达构建起从订单生成、工艺技术制定、原材料采购、质量数据采集和追溯、生产自动排产在内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了生产可知、可管、可控。

  杨艳春直言,时至今日,腾达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还在继续。最终要做到建立全部产品标准作业体系,实现产品数据集成,依靠工业互联网支撑,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走向服务型制造。他坚信再用三到四年时间,腾达最终会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进。

  选择决定路径

  从承接首个机床齿轮制造订单,到成为云南机床齿轮制造行业龙头;从承接首个印刷设备齿轮制造订单,到成为中国高端印刷机齿轮制造行业领跑者;从承接中铁大型铁路养护设备配套件制造,到积极拓展大型高端设备制造配套市场。杨艳春带领腾达选择了配套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道路,决定了腾达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才能立足高端装备制造配套市场。

  “现在高端设备制造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如果配套企业不能提供数字化配件,人家就不会找你了。”杨艳春说,“传统制造如果不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十年之后,市场就跟你没关系了。”

  腾达通过持续六年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了包括数控机床、印刷机、自动生产线在内的上万种规格的齿轮以及大型设备配件制造的能力。截至目前,设备使用效率提升了10%,每年创造出超过100万元的效益。

  随着腾达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杨艳春估算,企业设备使用效率还将提高80%,保守测算,每年将创造超过1000万元的效益。数字化转型最终会让企业走出单纯依靠提升价格消化成本上涨而又不断失去市场的不归路,走向依靠提升效率、质量、服务消化成本上涨赢得更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大道。

  同时,腾达选择了数字转型之路,决定了企业必须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杨艳春介绍,现在企业有120名员工,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占比达到了69%,大中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达到了70%。

  “我们现在没有一名业务员,更没有一名销售员,甚至压缩一线生产人员,增加的是后台系统维护人员。”杨艳春说,“目前,企业产品主要运用客户超过80家,大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三分之一的客户从没有直接见过面,但他们可以通过腾达的智能制造系统,实时生成订单并查看订单完成情况。”

  决心决定成败

  “我们搞数字化转型,是想让企业明天还活着,后天能活得更好。”杨艳春说,“正是因为下了这个决心,我们才坚持了六年的数字化转型,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

  2015年,踏上数字转型之路时,正是腾达面临债务危机深陷发展低谷之际。用杨艳春的话说,如果当时不下决心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将失去与高端设备制造配套的机会,那么危机最终会压垮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将会进一步赢得高端设备制造配套市场,才有化解债务危机,走出低谷的机会。

  正是凭着这种逆流而上,危中寻机,变中求进的决心和勇气,杨艳春带领腾达持续投入500万元资金实施建设数字车间,打造数字工厂。杨艳春介绍,接下来腾达还要投入上千万资金完成后续工作,最终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走向服务型制造。

  回顾腾达的数字转型之路,杨艳春深有感悟。他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脱胎换骨的一次涅槃,具有周期性长、投入巨大、参与面广的特点,考验的是企业家的决心和耐心。如果不是痛下决心,如果没有足够耐心,数字化转型只会半途而废。

  企业数字化转型还是检验企业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素质和能力的试金石。不仅需要企业家把握发展趋势确立数字化理念,还需要企业家下决心掌握数字化转型的每个细节,实施科学的顶层设计,确保数字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终才能构建数字价值链,展现数字赋能效益。否则,企业数字化转型只会成为面子工程。

  站在无人值守、高速运行的设备面前,回首腾达十二年风雨历程,杨艳春说:“下定迈向高端制造的决心,我们用十年来打基础。下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我们再用十年时间,一定会实现从技术向价值的转变。”(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雯霖  通讯员  王泱)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