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至玉溪市红塔区境内的亚洲象。图片来源: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连日来,云南15头亚洲象离开原有栖息地,一路向北行进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截至5月30日,象群在一路经过普洱市墨江县、玉溪市元江县、红河州石屏县、玉溪市峨山县后,已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再往北,将进入昆明市辖区。
15头亚洲象为何“北迁”?“北迁”途中有何异常?将如何应对?针对这一系列公众关心的话题,一直监测象群“北迁”轨迹的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云南大学亚洲象研究中心负责人陈明勇进行了回应。
“北迁”途中的亚洲象。图片来源:云南发布
理性看待大象“北迁”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一带,数量在300头左右。
“这些年观测下来,云南境内野生亚洲象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自今年1月以来,陈明勇便带领云南大学研究团队开始跟踪观测大象“北迁”活动,他介绍称,亚洲象没有一个固定的“家”,游走取食一直是它的生活习性。
“不能因为大象离开原来栖息地,就简单地说原来的栖息地不好。”陈明勇解释,从横向和纵向来看,此次“北迁”的象群离开原有栖息地并不是孤例,在云南范围内,好几个大象种群都有往外走扩大活动范围的现象;再往前看,现在普洱范围的大象,一开始也是从西双版纳迁移过来的。
陈明勇表示,此次15头亚洲象远距离“北迁”的确切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测象群迷路有依据
15头亚洲象一路往北,截至5月30日,已行进至玉溪市红塔区境内,距该群大象的原有栖息地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已有400余公里。
此前,有分析称一路“北迁”有可能是象群领象迷路所致。
对此,陈明勇解释称,根据墨江当地目击者讲述和实地调查发现,这次“北迁”的象群,在墨江时就有返回的迹象,因为象群里有3头幼象,有一些障碍物试了多次过不去,影响了象群的行进方向,大象可能转来转去把方向忘记了。
正在峨山县境内丛林中休息的大象。图片来源: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行进速度与沿途食物量多少密切相关
根据观测记录显示:
2020年12月,此次“北迁”的象群到达普洱市墨江县,在墨江县停留约5个月;
2021年4月16日,象群从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
2021年4月24日,其中2头大象返回墨江县,其余15头大象继续向北行进;
2021年5月16日,象群到达红河州石屏县;
2021年5月24日,象群进入玉溪市峨山县;
2021年5月29日,象群进入玉溪市红塔区。
梳理15头亚洲象“北迁”的行进时间可以发现,越往北,大象停留的时间越短。
对此,陈明勇解释称,在一路往北过程中,相较于原来栖息地,食源总体较少,特别在元江、石屏一带,因植物种类相对单一,遇到不能完全满足大象进食需求时,大象行进速度就相对较快。
15头大象身体状况良好 无主动攻击人情况发生
据公开资料显示,成年亚洲象每天要吃200多公斤食物。大象一路往北,离开原有栖息地,食物链发生变化,会否给身体和习性带来影响?
对此,陈明勇表示,象群向北途中,因气候带不一样,植物和农作物种植也不一样,大象的食物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以野草为主、部分农作物为辅。
“大象的活动轨迹,大多数时间是晚上活动,白天休息。”陈明勇介绍,尽管食物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到目前为止,15头大象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都较为平稳,没有主动攻击人类,习性跟以往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
15头亚洲象一路向北过程中,每到一处,当地政府部门都及时发布了预警防范措施,目前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云南林草局:将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象群“北迁”
截至5月30日晚,15头大象已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境内,距昆明市区已不到100公里。
亚洲象看上去可爱,但生性十分凶猛,具有极强攻击性。据统计,2013年至2019年,亚洲象在云南造成41人死亡、32人受伤,每年伤亡超过10人。
人员越来越密集,为避免人象冲突事件发生,“劝返”象群迫在眉睫。
根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通报的信息显示,5月29日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派出5名专家和领导到红塔区共同商讨应对象群“北迁”相关措施。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在通报中称,将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象群“北迁”,使其逐步返回普洱或西双版纳原栖息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有效保护亚洲象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