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16>>记者下基层>>新闻

王梓聿:用大爱守护生命平安

发布时间:2021-06-02

在昆磨高速公路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善言辞,却数十年如一日发放“福”字进行提示;他们非常普通,却在危急险难关头挽救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生命;他们义无反顾守住“死亡之坡”,把大风垭口铺就成一条平安大道。这是一支来自云南玉溪、殊荣不断的英模团队,是首创救命“大网兜”、自助消防水箱,打造“五位一体”山岭高速防控模式,被誉为“哀牢山守护神”的最敬业交警。王梓聿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玩命的较真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昆磨高速公路玉溪段车流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轮长假,王梓聿和两名辅警驾驶警车值守在甘庄立交,负责甘庄至红龙厂路段的巡逻和交通事故处置。早上短短两个小时里,他们已经处置了6起交通事故,涉及14辆车。事故现场,他们一边跟几位肇事车辆驾驶员进行调解,一边还要保持专注随时应答对讲机,忙个不停。

正午时分,烈日当头,车外气温已升至35度,王梓聿和两名辅警在警车上随便吃了点盒饭就接着巡逻了。来到昆磨高速公路甘庄至青龙厂一个弯道不远处,一辆大货车因为故障抛锚在路边。警车上的同事通过扩音器喊话,询问对面正在修车的司机是否放置了三角警示牌。虽然得到了肯定答复,但凭着一种职业本能,王梓聿感到司机没有说实话。他跳下隔离带,几步冲到高速公路另一侧,压抑住心中的埋怨,立即让司机到150米处放置好警示牌,然后苦口婆心地告诉司机高速公路安全的注意事项。

在记者眼中,车辆川流不息,横穿高速公路、翻越隔离带,这样的行为简直是在玩命。对此,民警杨兴亮解释说,驾驶警车到前方收费站调头,至少需要一刻钟的时间,而高速公路上惨剧的发生,往往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职责所在,不得不冒风险紧急处置。

这一天,王梓聿在该路段来回巡逻七次,巡逻里程252公里,经他之手处理的交通事故和故障车共有十起,七起碰撞,三起车辆危险停放。

然而,这一天并不是王梓聿最忙的一天。“遇上伤人或者是死亡交通事故,忙起来一两天难以合眼是常有的事。”王梓聿说。元江目前有三个交警中队,分别是甘庄中队、石红中队和大风垭口中队,平日里王梓聿他们一组4个人就分散在三个点轮流值守,三个点总管辖里程达到105公里,他们平均每十天轮休一次,至于长假,从事高速交警这个职业六年来,从未正常休过一次。

宣传劝导违法上高速公路的行人
宣传劝导违法上高速公路的行人

从失落中奋起

王梓聿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而且有八级英语水平证书。

2015年10月,因为放不下儿时的梦想,已在昆明一家银行就职的王梓聿回到玉溪,半年后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了昆磨高速公路上距离玉溪最远的一个交警中队的一员。当时,有朋友曾打趣王梓聿,说他从城里人变成了贴近自然的荒郊野人,他自己也品尝到人生这次转型所带来的苦涩。夏季40多度高温下的热和闷,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法律法规不熟,业务技能生疏,置身事故现场时的恐惧,让他感到了失落、不甘和焦虑。

大风垭口位于墨江与元江两县交界附近,自开通以来,这一路段重载货车起火和失控导致的车毁人亡事故频发,造成超过1000余辆货车失控,123人死亡,300余辆车被烧毁,曾是全国十大危险路段之一。2007年,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大风垭口设立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2016年成立大风垭口中队。经过几年探索,集“提示、清患、应急、自救、保通”“五位一体”的山岭高速长下坡路段生命防护工程日趋完善,曾经的“死亡之坡”变成了平安坦途。

把“死亡之坡”变成平安坦途,让王梓聿切身感受到了交管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让他逐渐接纳了这里的风与雨,看淡了这里的冷与热,业务能力突飞猛进,迅速成为一名活跃在27公里长下坡青山和悬崖间黑色飘带上的合格“追雾人”。

传承大爱的真谛

时过六年,王梓聿当初有过的那份浮躁早已烟消云散。王梓聿常说,司机奔忙在外,让家人牵挂,让他们的行程多一份平安,自己责无旁贷。

一次,一名中年男子醉酒,闹着说要到玉溪城区买车,便跑到高速公路边堵车,他的妻子知道这种行为的危险性,也跟了上去,却怎么也无法把丈夫劝回家。王梓聿冲了上去,二话不说,把男子拎入巡逻警车送回了家。还有一次,一位老人挑了两筐菜准备到红光卖,因为错过了公交车,老人准备顺着高速公路步行过去。巡逻至此的王梓聿问明情况后,把老人及其货物送到了红光。

几年来,在值守的这条交通大动脉上,王梓聿当过“放牧人”,多次驱赶牛羊下高速公路;他搬过山上的落石,锯过倒伏到路上的树木,和驾驶员一起扑灭过轮胎起火的车辆……较真和细致的工作作风,让当地群众和往来的众多司机记住了这个外表瘦弱的热心交警。

“作为一名交通警察,让我们守护的路段多一份通畅,少一起事故,是自己职责和使命所在。”王梓聿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队伍是一支光荣的团队: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被省公安厅记二等功……他在这六年里,时时感受着那种催人上进的力量,明白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分量,领悟到了用大爱守护生命平安的真谛。

□  本报记者  邢定生/文  通讯员  冯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