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密罗社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水”
发布时间:2021-06-18

“要振兴大密罗,只发展传统产业不行,必须立足社区特色,充分挖掘开发文化资源,利用大密罗独特的民族资源,亮出民族特色文化‘底牌’,以此来助推乡村振兴。”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大密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晓琼这样认为。

大密罗社区距玉溪中心城区16公里,辖6个自然村,农业收入一直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曾经是红塔区又穷又偏僻的山区村。2019年,大密罗被列为全市45个党建引领促振兴示范点之一。怎样振兴?靠什么来振兴?这些成为了大密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思考的首要问题。经过调研,大密罗找到了发展路子:通过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彝族风情 特色浓郁显活力

驾车沿着乡间道路行驶,刚进入大密罗,道路两侧不时地就有巨大的蘑菇、耕地的老牛、推石磨的农家人等一幅幅彝家农耕场景闯入眼帘,这些农耕图景或用木头制成,或用稻草扎制而成,或用石头加上三两段钢筋,简单却逼真,浓浓的彝族特色气息随着这一组组图景扑面而来。

而在村子里,雪白的墙面上,一幅幅彝族人挝罗、过火把节、进行农事活动的画卷生动再现了大密罗人的生活场景;在团结文化广场,古香古色的石磨石碾、青砖灰瓦白墙的房屋、栽花种草的瓦罐,连简简单单的洗手台,都透着浓烈的民族文化色彩……

据介绍,实施乡村振兴,大密罗社区从基础设施入手,建设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团结广场等文化活动场地,通过墙体彩绘、景观小品等形式展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历史文化。现在,大密罗社区共设计了60多组景观小品,已制作完成了10多组,全部安置在道路两边、观景台等地,这些景观小品全部由村里人自行设计,利用稻草、废旧轮胎、石头等制作完成。

“为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属于我们大密罗的彝族文化品牌,我们邀请玉溪的两名词曲作家创作了富有大密罗特色的村歌——《春满山坡幸福多》,开通了‘水田彝谷  大密罗’公众号。”大密罗社区专干方超介绍,除此之外,社区还邀请了红塔区文联作家实地采风,计划再创作一系列村歌村曲、故事传说、对联等,让大密罗的文艺作品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还组建了大密罗民间文艺队,不断培育和挖掘乡土文艺人才,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向游客讲述大密罗的历史和民族文化。

农耕文化 留住久远的乡愁

“大密罗的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目前仍然在种植水稻,是红塔区农耕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的地方之一,为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增加大密罗文化的厚重感,我们与玉溪民间收藏家陈宝贵合作,2020年建成了滇中农耕文化馆,集中展示原始农耕文化,以此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李晓琼说。

在滇中农耕文化馆546平方米的展厅里,记者看到,除了展示与农业生活相关的水车、打谷机、插秧机、马鞍等传统生活工具和运输工具外,还有瓦甑子等生活用具、彝族文化浓郁的民族服饰、大密罗群众1961年的保险单、大密罗村民1952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1963年出版的《云南农民报》……

据介绍,滇中农耕文化馆是红塔区第一座展示农耕文化历史及实物的主题展览馆,分哇家大密罗好地方、稻花香里说农耕、诗书画意忆农事三部分,农耕源流、生产类工具、大密罗历史资料、水稻种植图片等12个展区,分门别类地以图片、史料、实物展现滇中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记忆,共展出了近500件农耕器具、票据、书刊、文献、生活用品等实物,每一个老物件都在诉说着人们的乡愁记忆。为了让人们更深入理解农耕文化,除了实物展示外,大密罗社区还制作了宣传片,在文化馆里循环播放,并聘请讲解员,节日期间在馆内讲解。自建成开馆以来,滇中农耕文化馆受到众多游客的欢迎,仅今年“五一”假期,在农耕文化馆登记册上登记的游客就达2000多人。

土司分署 穿越历史惊艳时光

在大密罗社区龙潭村,一座古朴的建筑令人瞩目,门头高大,五踩斗拱层层叠叠,雕梁画栋,透着威严。推开沉重的大门,穿过门厅,走过天井,再上九级石阶,一个肃穆的大堂映入眼帘。“这就是东山土司龙潭分署,100多年前东山土司管理大密罗事务的办公室就是在这里。”方超说。

据记载,东山土司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民国十九年(1930年)结束,管辖着当时新兴州49个彝寨,历经247年,总署在研和东山村。龙潭分署是东山土司设立在大密罗的办公点,是典型的玉溪传统建筑“一颗印”四合院,三间四耳房,雕刻精美,建筑工艺精湛,是滇中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土司衙门之一。距土司分署不远的南安哨,因水草丰美,是元朝蒙古大军的牧马之地,到明朝,为巩固云南的统治,在南安哨留下许多军队屯垦边疆,烽火台等遗迹保留了下来。

“这些历史遗迹,是宝贵文化遗产,对研究玉溪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有较高的价值,不能在我们手里湮没,我们正趁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充分挖掘这些历史文化,打造文化旅游项目,反过来推动乡村振兴。”对于未来,李晓琼很有信心。大密罗社区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了规划,将对东山土司龙潭分署进行修缮开放,并在南安哨建立屯兵文化馆,配套打造星空露营地,把大密罗的历史文化推出去,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载体。同时,由于大密罗的老村子保留比较完整,社区计划保留村寨原貌,对有特色的80多间进行修缮、配套环境整治,建设特色民宿,打造密罗古寨。“把大密罗推出去,把游客请进来,让群众自觉参与到文化旅游产业中来,改造环境,振兴乡村,富起来对大密罗来说并不是梦。”

的确不是梦,李晓琼这样说是有底气的。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大密罗社区有了崭新的变化:环境整洁了,停车规范了,进入大密罗的游客多了,群众参与度高了。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六,进入大密罗旅游的人数达到了3万多人。2020年,社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17元,人均增加1812元,同比增长12.49%。(记者  王春美  赵娜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