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桥乡:移风易俗治陋习 村规民约倡节俭
发布时间:2021-06-22

“儿子结婚给彩礼用了家里一笔钱,如果在以前,我们老两口还在为持续一周的宴席费用发愁。现在好了,村规民约规定婚丧嫁娶一律从简,不得铺张浪费、互相攀比,咱老百姓再也不用打肿脸充胖子了。”近日,说起儿子热闹又节俭的婚礼,红塔区小石桥乡小石桥村村民杨玉荣打心眼儿里高兴。

2017年以来,小石桥乡各村纷纷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村村建章立制,彝乡大地吹起了一股“节俭风”。

婚丧嫁娶、迎来送往中的人情风俗承载着人们交流互动、情感沟通的功能。小石桥乡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以前除常见的红白喜事、满月酒、生日宴、建新房外,村民购新车、生病出院、家畜病死等都要摆宴席。富裕起来的群众在操办红白事等方面一度互相攀比,“人情消费”给不少人带来巨大负担。

小石桥村委会副主任张世明介绍,以前该村红白喜事宴席普遍持续近一周,办一场宴席常花费五六万元,宴席菜品从传统的8大碗变成了一桌25个菜,吃不完只能倒掉。“大操大办不仅让主人家‘身不由己’,客人的礼金一年下来也花费不少。”张世明颇为无奈。在玉苗村,婚丧嫁娶办宴席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情况同样存在,“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老人逝去,家当减半”“你家杀鸡,我家宰羊,你家宰羊,我家就要宰牛”……玉苗村委会副主任韩秀霞表示,过去该村一场宴席摆下来就得三天以上,村民间甚至借钱相互攀比,大操大办浪费钱不说,还弄得大家筋疲力尽。

农村宴席操办关系千家万户,管好了这个事儿,就等于减轻了群众负担。2017年,在村规民约修订工作过程中,小石桥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而又“身不由己”的宴席风俗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法依规取缔和纠正了一些宴席陋习,同时对一些名目繁多的宴席种类进行了取缔。小石桥村和玉苗村村规民约中均对遵守殡葬改革规定及制度、提倡移风易俗、喜事新办等内容都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自办宴席需按相关要求逐级申报,正餐不得超过两餐,操办前后不得超过三天。操办前需向小组交纳2000元预付款,若未超过三天的,如数退还;若超过三天的,每天收取1000元的场地使用费。取缔‘瞧背啰’宴席(生病痊愈等宴请)陈规旧习;提倡不设灵堂,不敲锣打鼓”。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后,群众盲目攀比之风大有改观。”玉苗村村民李晓庆对此感受深刻,2016年,儿子结婚时花费近三万元;2019年给孙子办满月酒时,按照村规民约标准摆的桌数和以前差不多,但时间更短,菜更精简更好吃了,算下来只花了3000元。“过去人情债不堪重负,现在新事新办反倒轻松了,这样的村规民约大家都乐意去照着做。”在采访中,村民们纷纷表示,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结合本地实际,把原来大而化之的条文进行细化,增强可操作性,让每个村民看得懂、做得到、乐践行。在村规民约的引领下,经过4年的坚持,全乡上下掀起了一股讲节约、反浪费的文明新风尚。(记者  李瑞铭)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