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铸青史 红色基因薪火传——寻访中共江川县工委旧址
发布时间:2021-07-15


重新修缮过的中共江川县工委旧址。
重新修缮过的中共江川县工委旧址。

夏雨绵绵的午后,记者前往江川区前卫镇小街村小街小组,在鳞次栉比的水泥房中,有一处木制的戏台尤为显眼,这是中共江川县工委旧址。这里曾是江川红色革命的中心据点,聚集过铮铮铁骨的英雄战士。氤氲雨雾中,推开古朴厚重的大门,一段承载着共产党员进行地下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从历史的长河中浮现出来。

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无声碾过,总有一种精神永不磨灭,总有一种力量不可阻挡。无数革命英烈投身人民的解放事业,舍身保国,无数江川儿女自强不息、坚忍执着,在前进的道路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这座城市日新月异,乡村振兴之路行稳致远,革命热土之上的人民安居乐业,奔向幸福的明天。

星星之火红遍星云大地

新中国成立前的江川,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土匪蜂起,官匪一家,江川人民灾难深重。

1948年,中国革命节节胜利,全省革命浪潮日益高涨。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江川人民,盼望翻身解放。当时江川县桥街镇(现前卫镇)邢家营村的邢若铦,经地下党组织动员,于3月回到家乡,担任桥街镇中心小学校长,建立江川革命工作据点。同年8月,邢若铦加入中国共产党,受中共云南省工委委派,在江川筹建地下党组织。

1949年4月,中共江川县工委成立,除了大力发展组织,发动群众以外,积极筹备开展武装斗争。从农会会员中挑选觉悟高、身强力壮的青年,组成半脱产的武装工作队。江川县第一支人民革命武装诞生了。

1949年11月,中共江川县委成立,原中共江川县工委撤销。中共江川县委根据中共滇中地工委指示,决定组织武装力量,开展统战工作,解放九溪、桥街、台山三镇。

江川解放后,前卫、大街一带的匪霸相互勾结,尤其是匪首金绍云(原华宁县维新镇镇长),指挥几百匪徒窜至小街、前卫一带,残杀征粮干部,抢劫公粮,气焰十分嚣张。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强有力支持下,江川广大人民群众开展艰苦的征粮剿匪斗争,经过上头营、安化、孤山等多次战斗,终于消灭了以金绍云为首的所谓“滇中反共独立师”反革命匪帮和以王跃云为首的叛匪,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江川革命斗争中,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106位革命烈士把他们的生命奉献给了这片热土,用鲜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精神永流传薪火代代承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中共江川县工委旧址里陈列的革命事迹和照片,黑白静默。这些照片背后,藏着每一位革命战士跌宕传奇的一生,展示着江川儿女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85岁的村民王德礼常到这里,至今仍记得房子里曾经热闹的光景。时年12岁的王德礼就读于桥街镇中心小学,校长是邢若铦,而一众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地下党员正是他的老师。

“我记得学校有200多名学生,成立了学生会,老师教我们语文、数学、历史和地理。那时候我不知道他们是地下党员,只是经常看到周末会有外村的人来学校找他们,现在想来应该是附近的地下党员聚集在此议事吧。”王德礼说。

农闲时,王德礼常与村中后辈讲起当年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王跃云的叛变。叛军以围剿共产党人为由,在村里烧杀抢掠。那天晚上,村里家家户户大门紧闭,村民们吓得四散而逃。忆起此事,王德礼老人说:“后来我们得知,很多战士被他们残忍杀害了,痛心不已。正是这些革命先烈的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老人说时眼含泪光、声音颤抖。

新中国成立后,穷苦的人家都分到了房子,王德礼家正好分在了中共江川县工委旧址这里。这个革命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成了王德礼安稳的家,再也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通过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他们也通过口口相传、代代相承的方式铭记着那些英雄的名字和故事。

2018年,为保护革命旧址,前卫镇投资180万元重新修缮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有些破败的中共江川县工委旧址。据前卫镇党委副书记刘蓉芳介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原有仍然完好的建筑构件,就连屋顶的青瓦都是拆下来清洗干净后重新放置上去的。培养了2名讲解员,向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人详细解说江川这段可歌可泣的斗争史。今年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单位达100余个(次)。

“接下来,我们还会开发党史教学课程,利用旧址中空闲的2楼进行江川革命故事展览,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江川地方党史和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让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又一代革命接班人。”刘蓉芳说。

红色基因催生奋进力量

在小街小组的田间地头,总能看见一排排清洗干净的青葱和胡萝卜与村民怡然自得的笑容交相辉映。红色基因扎根在此,催生出了源源不绝的奋进力量。

小街村党总支带领小街小组干部盘活资源,利用荒废的旧厂址招商引资,引进了建筑器材、钢筋加工、石材加工、农药销售等小型企业,每年实现集体收入6万元,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30余人。

有了充实的集体收入,就有了建设新农村的保障。眼前的小街小组,已实现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崭新的路灯照亮干净整洁的道路,村内绿化面积达到1300平方米。

“土改的时候,我们有了房子住。新农村建设,我们又建了新房,日子越过越好了。”王德礼说。

据小街村党总支书记张云柱介绍,小街小组主要采取特色烤烟和菜花轮作的模式,种植特色烤烟260亩、菜花100余亩,还零散种植胡萝卜、韭菜、葱、芹菜、香菜等。

为了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拓宽致富路,小街村党总支投资70余万元在小街小组新建了14座新式密集型烤房,新烤房不仅节省人力,而且烤出的烟成色好,解决了村民种烟的后顾之忧。在村头建成菜花交易市场,每年8月到次年3月,有很多收购商进驻此地。据介绍,旺季的时候每天有20多辆大货车来来往往,每天售出的菜花达40余吨。

通畅便捷的销路,增加了村民的种植信心。每年8月后,烤烟的金色从红土地褪去,一片片白绿相间的菜花铺满乡村沃野。“人均收入连年上涨,家家户户都搬进了新居,村里70%的人家买了私家车。小街人民过上好日子啦!”张云柱说。

记者手记

让信仰之光永照前行之路

岁月能侵蚀居所、摧毁房屋,却始终不能抹去英雄们留下的足迹。世居于此的人们口口相传着那段峥嵘岁月,讲述的年长者目光如炬,聆听的幼辈扬起的脸庞里有信仰的传承。

采访前,我通读了《中共江川县党史资料》,听小街村的老人们讲述那些无史可考的传奇,英烈们的形象一一浮现眼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牺牲之时风华正茂,遗憾他们未能看到革命的胜利,未看到如今山河无恙、国富民强。

在往来的书信和回忆录中,我看到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壮志,也读到他们“与家人相伴,与爱人相守”的平凡心愿。然而,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他们被历史赋予重任,成为黑暗中第一批觉醒的人,唯有革故鼎新才是中国的出路,才能谋得人民幸福的明天。从此,他们义无反顾迈上这条再难与家人相伴相守的艰难困苦之路,舍出生命,挽救于万一,用鲜血践行誓言与信念,用生命诠释青春与理想。

吾辈何其有幸,沐浴着这信仰之光,生于这幸福年代,得以安居乐业。而今的小街村,人们在阡陌纵横中精耕细作,田间地头溢满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正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创造着幸福的中国梦。

今天,我们从未忘却来时的路,以及路上那些曾经庇护过我们的信仰之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永远闪烁着耀眼光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记者 何蕾 文/图 )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