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哀牢山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建站18年来,共救护野生动物70只。 核心阅读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有着重要意义。新平县哀牢山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建站18年来,共收容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21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种27只、其他三有动物(国家公布目录中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8种22只。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哀牢山野生动物数量激增,野生动物救护压力也越来越大。希望能有更多的组织和爱心人士加入野生动物收容救助和保护中来,让哀牢山落难野生动物的这个家具有更强大的庇护力量。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定生 文/图 野生动物从曾经被滥杀到如今受精心保护,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新平,野生动物有一个温馨的家——新平县哀牢山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以下简称“收容救护站”)。玉溪、普洱、楚雄三州(市)所辖哀牢山地区落难的野生动物会被送到这里,得到悉心的保护、救助和照顾。 随着野生动物保护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收容救护站的故事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救护站里的野生动物 从新平县戛洒镇耀南村向南而行,到达被当地人称为跑马场的一处山麓,远远望去,收容救护站就掩映在葱茏树木间,该站建立至今已有18年。 走进这里,记者看到,几只猴子和一头黑熊正津津有味地享用着它们的午餐。 一只小猕猴啃食完一苞鲜食玉米后,把玉米芯一丢,又抱起另一苞啃了起来。 沿隔着铁栅栏和铁丝网的动物笼舍转了一圈,除了几只猴子,记者还看到一头雄壮的黑熊和两只蓝孔雀。 这头黑熊为雄性,2014年6月由元江县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移交来,到今年已在收容救护站生活了7年,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目前,收容救护站内的野生动物以猴类数量居多。 在这里生活时间最长的是一只红面猴。2009年6月,这只刚成年的红面猴因为落入陷阱,右前肢被“铁猫”夹断了一截,由元江县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移交至此。过了12年,这只红面猴已老去,腹部红得瘆人,毛几乎掉光了。 两只猕猴,一只2015年3月从普洱市镇沅县送至此,目前身体健康;另一只因受伤,于2019年4月由新平县新化乡林业站移交到此,之后脚伤虽已治好,但还是断了一截。 2019年6月,由镇沅县九甲镇移交的两只熊猴关在同一个笼舍里,健康状况良好。 2020年2月,由新平县森林公安局移交到这里的一只短尾猴,后肢断了一只,经过救治,其伤势已经恢复,健康状态良好。 此外,收容救护站内还有两只蓝孔雀,它们虽然不属于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的物种,但没有合适的去处,送来后便在这里安了家。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理局工作人员张春华告诉记者,收容救护站援救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受伤的野生动物,二是走失的幼兽。虽然受伤动物基本都被治愈,但大多数伤后致残,重新放归大山,难以适应生存环境;幼兽被照顾长大,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在收容救护站生活,成为它们最好的选择。 救护野生动物70只 哀牢山脉起于大理州南部,止于红河州南部,全长近千公里,横跨热带和亚热带两大气候带;山脉峰峦纵横,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不同的海拔,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因此,哀牢山是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区。 哀牢山有包括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娑罗树等在内的1016种高等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钟萼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野银杏、篦齿苏铁、红花木莲等15种,以及众多省级保护植物物种,被誉为镶嵌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一块“绿宝石”;独特的地势,使哀牢山成为南北动物迁徙的“走廊”,群山中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孟加拉虎、绿孔雀、黑长臂猿、云豹、蟒蛇等,此外还有大量鸟类和珍稀动物,如相思鸟、太阳鸟、眼镜王蛇、黑熊等珍禽异兽,又被称为生物物种“基因库”。 长期以来,生存于哀牢山的各族群众都有狩猎的传统,野生动物被捕猎食用、交易的现象相沿成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狩猎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过去。然而,野生动物落难的现象却依然时有发生。一些野生动物被偷猎者所伤,一些野生动物则在彼此间的生存竞争中受伤,还有一些幼兽、雏禽离群后走失…… 哀牢山地区需要一处能让落难野生动物活下去的避难所。 2002年11月,经当时云南省林业厅和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收容救护站建设列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续建项目,2003年开工建设,总投资87.23万元,建设动物笼舍617平方米、动物活动区337平方米,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作为玉溪、普洱、楚雄三州(市)、六县(市)所辖哀牢山地区内唯一的野生动物救护站,收容救护站建站以来,共收容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21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种27只、其他三有动物(国家公布目录中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8种22只。 2007年10月,1只红面猴从收容救护站移交到云南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救护后身体恢复较好的3只红面猴也分别被放归自然。 野生动物中长寿的物种并不多。仅2020年,便有3只野生动物在收容救护站活到生命的尽头,分别是2008年元江林业局移交的黑熊(雌)、2014年新平县戛洒镇耀南村管家寨组移交的七彩山鸡和2019年镇沅县九甲镇移交的熊猴。经新平县戛洒镇兽医站医生检查,黑熊属于自然衰老死亡,在请示玉溪市林业和草原局和新平县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部门后,对其进行火化、消毒、深埋处理;七彩山鸡和熊猴也为自然死亡,同样进行火化、消毒、深埋处理。 救护站的饲养员 唐雄和其父经营的云海山庄与收容救护站毗邻,受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理局所托,父子俩承担起喂养收容救护站内野生动物的任务。 “这个季节青苞谷多,所以买一些来让它们自由啃食。”据唐雄介绍,平日里他们每天喂食两次,上午九点半喂一次,下午五点半再喂一次,猴类主要以玉米面和水果为主;孔雀以玉米面为主;黑熊是肉食动物,除喂食玉米面外,主要投喂动物内脏、碎肉和骨头,有时还添加一定量的水果。 唐雄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喂食动物的开销每个月不少于5000元,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理局每年拨给他们5万元用于喂养、清理等方面的工作。动物多时,全部资金投入喂养外,有时还要从自家经营的农家乐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补贴。 据唐雄介绍,由于笼舍有限,新收容救护的动物只能关养在小铁笼里,铁笼空间小,关养的猴子活动区域就更小,因为活动量不够,猴子体型偏瘦,四肢逐渐蜷缩变形。另外,由于相关设施简陋,投食区域面积较小,在清理笼舍垃圾时存在饲养员被野生动物攻击的危险和动物外逃的风险。 唐雄告诉记者,近年来,到这里参观的游客逐渐增多,一名来自北京的游客曾捐款200元,让他备受感动。他希望能有更多的组织和爱心人士加入野生动物收容救助和保护中来,让哀牢山落难野生动物的这个家具有更强大的庇护力量。 短 评 让这个家更温暖 □ 汪启 自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新平县哀牢山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为面临生存危机和生命危险的野生动物撑起了强有力的“保护伞”。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开始显现,哀牢山野生动物数量激增,野生动物救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新平县哀牢山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这个落难野生动物的家,同如今野生动物救治管护全面化、专业化的要求已明显不相适应。管护经费不足、缺乏专业人员和设施落后、陈旧三大问题越来越突出。 野生动物的救护,本质上是一项社会工程,长期以来仅依靠政府力量的运作模式,确实已难以完全适应当下野生动物救护的需要。 要做好今后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首先,针对野生动物救护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构建专业的野生动物救护方案,实施切实有效的野生动物救护措施,确保野生动物救护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 其次,在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应加强野生动物救护力量的整合。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理局、林草局、兽医站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更完善的救治、养护和放生管理体系。 再次,近年来,省内外一些救护站通过直播野生动物救助过程、发掘被救护动物背后故事圈粉无数,不仅扩大了野生动物救护的影响力,还获得了大量捐款甚至民间资本投入。借鉴这样的做法,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参与,从而壮大野生动物救护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