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形势下,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郁郁葱葱的森林植被和河谷两侧的稀树灌木草丛萨王纳植被,对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流域的生态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元江各族人民提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基础与环境条件,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3、4月的元江干热河谷,茂密的旱生禾草把整个大地铺就得一片金黄。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从元江县城出发,向着普漂方向前往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元江自然保护区”),在行进的路上,透过车窗,能看到对面的山上一片绿意。夏季,一场场雨水滋润着大地,也唤醒了山中的植物,散落分布在林间的野生芦荟青翠欲滴,带刺的霸王鞭竞相生长,稀疏散生的乔木早已充满了绿意。“这个季节山上都是绿的,到了3、4月份便是截然不同的光景,整个山上一片金黄,犹如非洲大草原。”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技术应用所所长李寿琪说。 事实上,眼前这种独特的植物群落是元江干热河谷特有的稀树灌木草丛植被,它与非洲的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十分相似,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有的群落特征和植物区系组成,科学上称它为河谷型萨王纳植被。元江自然保护区就是这些世所罕见的珍稀动植物生存栖息的“守护者”。 珍稀植物跨越大洲的相遇: 富有传奇的“希陶木”与“火焰兰”
绿意葱茏,绵延起伏的萨王纳群落。 “稀树灌木草丛主要分布在元江自然保护区的江东片区,这里大部分由我们澧江管护站管护,有希陶木、虾子花、牛角瓜、瘤果三宝木等元江干热河谷特有植物。”在自然保护区,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澧江管护站副站长白玉发一路向记者介绍了元江干热河谷特有植物情况。 在吊桥边上,白玉发走到一株低矮的灌木旁向记者介绍:这种叶片细小而多毛的低矮灌木只生长在元江干热河谷海拔350米至550米的山坡上。为了纪念著名植物学家、中国最早在云南热带地区开展植物调查的前辈蔡希陶先生,这种植物被命名为“希陶木”。 跨越两个完全不同的大洲,在云南元江这片偏远的河谷,为何会出现与上万公里之外的非洲如此相似的植被景观?其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秘密? 事实上,元江干热河谷特有的生态系统与该区域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云南的版图上,元江是云南六大水系中唯一发源于云南境内的国际河流。千百万年来,流水的侵蚀雕琢造就了元江两岸高山突兀、峡谷深切的地形地貌。当西南暖湿气流越过河谷西南面的哀牢山时,常常会在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一种干燥高温的风,俗称“焚风”。显著的“焚风效应”和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元江河谷成了中国最热、最干的河谷。这里的年平均气温超过新疆吐鲁番,达到了23.9℃,极端最高气温43.1℃,每年只有在5至10月的雨季,这片土地才会迎来800mm左右的降水,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750mm。恰恰是这种炎热少雨、干湿分明的特殊气候,孕育了耐干热的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群落外貌多为稀树灌木草丛状,即萨王纳植被。 研究表明,云南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的外貌特征乃至形成原因,与非洲草原的萨王纳植被有许多相似之处。外貌特征呈现出乔木层稀疏,以耐干热的旱生落叶树种为主,乔木低矮、分枝低、树冠大;灌木层盖度小,有刺种类较多;草本层盖度大。此类植被只分布于干热河谷,因此称为河谷型萨王纳植被,是我国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的特殊植被类型。元江干热河谷是我国最典型的干热河谷类型,在此发育的河谷型萨王纳植被也是我国西南地区同类植被中最典型的类型。元江自然保护区的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分布在曼旦、普漂、小河垤等低海拔河谷区域,群落以草本为主,植物种类多为耐旱、耐干和耐火烧种类。 “元江河谷是盆地,周围是高山,封闭的河谷地带与高山之外的物种形成气候上的隔离。元江的地形地貌、干热河谷气候,孕育了元江特有的植物。”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张春早说。 像希陶木一样,元江这一区域特有植物还有很多。2004年,特异大戟科植物新种瘤果三宝木也在元江干热河谷首次被发现。2016年,人们又发现了一种在野外已经灭绝了50年的珍稀濒危物种——云南火焰兰。这种爬行附生在大树上的特殊兰花,目前仅在元江干热河谷和越南有少量分布,国内数量不足30株,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截至目前,在元江干热河谷,已发现元江狭域特有植物13种、云南省植物分布新纪录10种。 生物多样性凸显独特研究价值: 掌握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的演进“密码” 研究表明,河谷型萨王纳植被虽然不茂密,但是对维持干热河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这类植被具有许多古地中海或非洲干旱地区植被成分,对于我国西南地区干热河谷植被的形成、演变及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作为热带雨林与荒漠中间过渡带的植被,稀树灌木草丛十分脆弱。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突出的水热矛盾,我国西南地区大部分的干热河谷植被覆盖率都极低,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之一。正因为如此,掌握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及其环境要素的变化和演化规律,推动干热河谷植被保护与恢复,一直都是政府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目标与热点。 每年到了夏季,坐落在元江南岸普漂村旧址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就开始热闹起来,一批批科研人员先后到此开展科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科研人员在给树木测胸径。(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从选址、建站,到后来的科研,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执行站长陈爱国一直坚守在此。“元江干热河谷是我国最典型的干热河谷类型,从生态系统到植物群落都保存完好,是开展生态研究的理想基地。”陈爱国说,“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是2011年成立的,生活区有20多亩,实验区有200公顷,目前元江站是省级野外台站,正在申报国家级野外台站。元江站的任务是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气象、水文和土壤等进行研究,开展干热河谷退化和恢复重建的生态学和机理研究,掌握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及其环境要素的变化和演化规律,推进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据了解,近年来,依托大面积保存完好的干热河谷典型植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研究人员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国内CSCD上发表论文12篇,为干热河谷环境和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萨王纳群落”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解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方程式” 稀树灌木草丛是大自然耗费无数时间和匠心造就的顶级耐旱植物群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宝贵馈赠。正是为了保护这一特有的生态类型,元江县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保护。 “元江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9年8月,2002年5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江东和章巴两个片区组成,总面积22378.9hm2。”李寿琪说,“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干热河谷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干热河谷的河谷型稀树灌木草丛植被、元江风车子、元江苏铁、桫椤和原始常绿阔叶林等元江特有植被类型以及珍稀物种。” “元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中南部高原温和气候带与热带季风林气候带之间的干热河谷型气候带,同时也位于云南自然地理和生物地理交汇过渡区域,保护区海拔最低350米,最高2580米,相对高差达2230米。”李寿琪说,“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保护区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这一区域的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对拯救和发展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保护好元江干热河谷特有的生态系统,多年来,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从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自然资源经营利用等方面下足功夫,全方位探索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的协同发展路子,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为元江流域及其下游国家和地区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更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为生动的现实。(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红兵 季永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