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21>>生物多样性保护>>聚焦

建万物和谐共生美丽家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玉溪样本

发布时间:2021-10-10

  今年,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向北的象群“短鼻家族”,成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举办地云南最萌的形象宣传大使。

20211010_224843_051


“短鼻家族”在玉溪。(记者 崔永红 摄)

  在玉溪市境内,“短鼻家族”前后流连100余日,偷食酒糟醉倒的小象囧态,象群队列惬意地穿行峨山县城、徜徉于玉溪山林河谷的身影,通过媒体直播,给世人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隔三岔五为象群投放数以吨计的香蕉、鲜玉米之类食物,大片的玉米、秧苗等作物任其践踏……追随象群的行踪,在被媒体称为“向(象)往的地方”——玉溪,大饱眼福的国内外观众看到了当地人民对待野生动物的善意和善行。

  在玉溪,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生态治理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爱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逐渐成为共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开始显现。

  土著鱼类的新“活法”

  资料显示,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及大大小小的河流曾有200多种鱼类生息繁衍,而在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周边,共生活着野生鸟类35科90种,其中包括国家级保护野生鸟类7种。

  闻名遐迩的抗浪鱼和大头鱼两大土著鱼类步入不绝如缕的境地,让众人痛彻心扉,而挽救和保护土著鱼所付出的高昂代价,引发了玉溪人的反思。教训和代价令人深思和警醒,人与动物的关系就像多米诺骨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保护好与我们相生相伴的每一个物种。

  多年来,抢救、保护、救助、打击猎杀和交易的行动在玉溪步步升级。

  鲤鱼是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物。鲜为人知的是,全国人工养殖的四大家鱼中数量较大、分布极广的鲤鱼,其实流淌着元江鲤的血液。

  据元江县鱼种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袁林聪介绍,元江鲤又名华南鲤,在玉溪市分布于元江水系,外省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元江鲤生性活跃,尾鳍下叶呈红色,偶鳍呈淡红色,所以当地称其为红尾鲤鱼。

  20世纪50年代后期,元江鲤作为养殖良种开始在我省推广。20世纪70年代,国家水产总局长江水产研究所(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长江水产研究所)用元江鲤作父本,与江西的荷包鲤杂交,培育出荷元鲤,其子代生长优势均高于父母本。随后,国家水产总局长江水产研究所在有关单位协作下,以特定的荷包鲤与元江鲤为亲本,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以及雌核发育等一系列育种技术,获得遗传性稳定的鲤鱼新品系建鲤,成为我国养殖鱼类杂交选育的第一个品种。建鲤具有肉质好、含肉率高、抗病力强、饵料转化率高等优点,因此迅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每年春季,元江鲤从下游溯游几百公里,到达元江产卵,元江鲤正是因其产卵地而得名。然而,多年前,因为下游修建水电站及生态环境改变等原因,元江鲤陷入危境。十余年前,元江县鱼种技术推广站开展元江鲤人工育繁攻关,改变了元江鲤这一“鲤鱼祖宗”种群濒临灭绝的命运。

  在玉溪,说到土著鱼类的抢救,不能不提到抗浪鱼。

  抗浪鱼被称为玉溪的“鱼名片”。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抗浪鱼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让无数游人流连在抚仙湖畔驻足观看的车水捕鱼几成绝响,鱼洞成为让众多人叹息伤怀的文物。

  1999年4月,《抗浪鱼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项目》在玉溪启动。由省、市、县水产专家组成的课题组,经过4年努力,终于使渔民眼中“见天就死”的抗浪鱼通过人工技术得以“传宗接代”。

  有了抗浪鱼人工繁育技术的底蕴,经过近二十年努力,玉溪境内抗浪鱼、大头鱼、星云白鱼、云南倒刺鲃、抚仙四须鲃、花鲈鲤、杞麓鲤、抚仙金线鲃等多种珍稀濒危土著鱼种的人工繁育先后取得成功,阻止了它们走向消亡的命运,留住了根脉。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鱼类专家陈小勇曾评价说,玉溪市是国内最早开展土著鱼类人工扩繁行动的地方之一,玉溪的经验,给省内外徘徊于灭绝边缘的众多土著鱼类找到了一种新“活法”。

  为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

  玉溪有着丰富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有记录的陆生脊椎动物资源共有4纲32目112科386属736种,包括兽类9目30科87属144种,鸟类19目55科204属452种,爬行类2目18科60属81种,两栖类2目9科35属59种,占云南陆生脊椎动物的49.53%和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25.25%。

  玉溪共记录各类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另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收录的408种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从被乱捕滥杀到受到精心保护,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玉溪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

  位于新平与镇沅两县交界处的金山丫口鸟类监测环志站建于2004年,今年51岁的罗有明是金山丫口附近村民,4年前,他成为金山丫口鸟类监测环志站的一名管护员,平日里,他是护林员,查处森林火灾隐患,制止猎杀野生动物犯罪。每年从9月中下旬开始,直到11月末,从北方迁徙而来的鸟类要经过这里,飞往海南一带的温暖地区越冬。这就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段,迁徙开始后,每天清晨,罗有明和同事就要出发去巡查,他们带上午饭,渴了喝凉水,饿了吃冷饭。罗有明告诉记者,走得最远的一次,他们早上8点出发,一直走到镇沅县地界的山神庙,返回住地时已是晚上9点。

  过去,在候鸟迁徙时,附近一些村民沿袭着上山打鸟的传统,有了罗有明和8名同事的辛勤守护,换来了候鸟每年的平安经过。

  元江是候鸟南迁的重要通道和驿站,每年9月至次年3月,大量南迁的鸟类有的继续南飞,有的则选择在温暖的元江栖息越冬。在候鸟重要通道上,许多地方暗藏杀机,每年都有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张网捕鸟。

  为了加强对野生候鸟的保护,元江县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每到候鸟过境时,提前组织警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性执法。加大对候鸟重点栖息地、主要迁徙通道及滩涂、河流、山峦等鸟类集中活动区域进行巡查,清除天网、毒饵等猎捕器具,切实消除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安全隐患。

  元江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夏林友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我们择机在候鸟通道、集贸市场、餐馆以及中药市场集中开展巡查和检查,集中力量打击猎杀、贩卖野生动物犯罪。”2018年以来,元江县森林公安局共办理涉及野生动物案件109起,其中刑事案件55起、行政案件54起。通过专项整治,猎杀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已基本销声匿迹。

  在新平,野生动物有一个温馨的家。玉溪、普洱、楚雄三州(市)所辖哀牢山落难野生动物被送到这里,会得到悉心的保护、救助和照顾。

  位于新平县戛洒镇耀南跑马场的哀牢山野生动物救护站建立至今已有二十年。作为目前玉溪、普洱、楚雄三州(市)六县(市)所辖哀牢山区内唯一的野生动物救护站,2016年以来,这里共收容救护野生动物201只(头、条),其中黑熊2头、猴类10只、蟒蛇8条、眼镜王蛇33条、菜花蛇123条、鸟类猫头鹰20只、绿鬃蜥1条、麂子1条、松鼠类2只、白腹锦鸡1只、苍鹭1只、钳嘴鹳1只。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护局工作人员张春华告诉记者,哀牢山野生动物救护站援救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受伤的野生动物,二是走失的幼兽。虽然受伤动物基本都被治愈,但大多数伤后致残,重新放归大山,难以适应生存竞争;幼兽被照顾长大,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在救护站生活,成为它们最好的选择。元江县也建立了类似的野生动物救护站。


20211010_224843_052


漫步于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白鹇。(玉溪日报资料图)

  1995年5月,易门县投资250万元,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占地20亩的百鸟园,放养孔雀、八哥、画眉、白鹇、锦鸡等40多种3000多只鸟类。

  多年来,玉溪市一直致力于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大量珍稀濒危物种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


20211010_224843_053


  通过10年对哀牢山西黑冠长臂猿的追踪调查与监测,目前西黑冠长臂猿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护局供图)

  在哀牢山开展西黑冠长臂猿保护监测项目。通过十年的调查与监测,哀牢山区西黑冠长臂猿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生活习性、活动范围基本摸清。目前,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林区共调查发现西黑冠长臂猿124群500余只,通过加强巡护、实施社区共管,西黑冠长臂猿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20211010_224843_054


  2017年在新平县境内发现有绿孔雀种群分布以来,我市就建立绿孔雀保护小区和监测点网络。(新平林草局供图)

  建立绿孔雀保护小区和监测点网络。自2017年在新平县境内发现有绿孔雀种群分布以来,我市共建立绿孔雀保护小区4个,面积32815亩,投入绿孔雀保护与监测资金350万元,建设绿孔雀管护站点7个,安装绿孔雀监测红外线自拍相机76部,聘请绿孔雀巡护人员25人,开展绿孔雀保护宣传活动10场次。

  织密绿色生态防护网

  眼下,正是新平汉克苣苔开花的季节。这种不起眼的植物,在当地人眼中并没有奇异之处。然而,极少有人知道,这种绽放着黄色花朵、叶子和花瓣都很漂亮的植物,竟然是新平的特有物种。

20211010_224843_055


被誉为植物中“大熊猫”的云南火焰兰,失踪50多年后在元江发现。(玉溪林草局供图)

  玉溪地处滇中腹地,境内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三大高原湖泊如明珠般熠熠生辉,大大小小的河流似经纬线交织,最终或流入湖泊,或注入大江。青山逶迤,湖泊清澈,河流碧水淙淙,山水相依,苍笼翠罩。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孕育了品类繁多的动植物。

  新平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同纬度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被联合国列为“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

  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干热河谷自然保护区,其特有的稀树灌木草丛植被与非洲的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十分相似,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有的群落特征和植物区系,具有独特生态价值。

  资料显示,玉溪市境内有高等植物226科1081属2394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5种(滇南苏铁、陈氏苏铁、云南红豆杉、伯乐树、藤枣),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6种。


20211010_224843_056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文山兜兰。(玉溪林草局供图)

  大自然具有极强的修复能力,野生植物只要有一个不被干扰和破坏的环境,种群数量便会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市在不断加大退耕还林和荒漠化治理力度的同时,先后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27个,其中自然保护区15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森林公园3个,风景名胜区4个,地质公园1个,世界自然遗产地1个,保护地面积227487.97公顷,占玉溪市国土面积的15.2%,保护类型涵盖了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为保护珍稀濒危和极小种群物种,我市在玉白顶国有林场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云南松良种种质资源库;2019年,省、市林草主管部门下达40万元陈氏苏铁保护资金,专门用于新平县境内陈氏苏铁资源保护,建立4个社区共管就地保护小区,保护小区总面积1073公顷,组建了陈氏苏铁巡护队伍,聘请巡护人员13人;新平、元江等地建立喜树、旱地油杉、蓑衣油杉、文山兜兰、丁茜、澄广花等珍稀濒危和极小种群物种小区,实施保护与监测项目;建设旱地油杉、伯乐树和篦子三尖杉育苗基地;易门开展翠柏原地保护和迁地繁育保护,建立翠柏珍稀植物采种育苗基地10亩,每年培育苗木10余万株。

  玉溪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

  今年6月21日,玉溪市林草局生态资源科科长吴建勇与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管理人员深入保护区内考察,发现了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箭叶大油芒,这种植物在华宁和易门也有发现。


20211010_224843_057


极小种——希陶木。(玉溪林草局供图)

  在2014年的一次植被调查中,科研人员意外发现一种生长于元江干热河谷海拔350米到550米山坡上的植物——希陶木,经过采样、研究和分析,最终确认这是一个从未被描述过的大戟科植物新属,并以在西双版纳创建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研究基地的植物学家蔡希陶的名字命名。


20211010_224843_058



在新平发现一种姜属植物新种——紫唇姜。(玉溪林草局供图)

  近年来,随着考察研究的深入,一大批珍稀植物在玉溪先后被发现。最近十年,我市先后发现了紫唇姜、希陶木、元江木蓝、金毛石蝴蝶、黑眼石蝴蝶、绿汁江翅茎草、新平汉克苣苔、维明冷水花、黄氏帚菊、瘤果三宝木10种玉溪本地特有的珍稀植物。

  云南火焰兰,这种爬行寄生在大树主干上的特殊兰花,失踪50多年,在元江县又被找了回来,目前仅在元江干热河谷和越南有少量分布,国内数量不足30株,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为更好地保护好这一珍稀植物,近年来,元江县开展了火焰兰组培技术攻关并取得了成功,为这一珍稀植物开拓出了新的活路。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经过多年努力,玉溪市构筑起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三道安全屏障。

  首先,划定生态红线。

  在新平,生态保护区的划定一变再变,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已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03.31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8.21%;境内各类保护地面积658.15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58%。

  围绕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湖”保护治理,玉溪市动员全市上下加快落实“退、减、调、治、管”5字方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来一场“湖泊革命”,努力把“三湖”流域打造成为全省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

  铁腕“关停拆退”、加快“人退水进”,抚仙湖一级保护区38家企事业单位全部退出,一次性启动沿湖3.1万余人生态移民搬迁安置、9个安置区加快建设,关闭一、二级保护区餐饮住宿服务业153户、砂石料厂和砖厂等37个;星云湖一级保护区退出农田1500余亩,431户房屋退出410户,拆除企事业单位4家、公房10家;杞麓湖径流区28户地条钢企业、7座小水泥窑及34户小造纸厂全部关停,54户企业全部搬迁。

  这些被人类活动所侵占的地域在退出后重新还给了大自然,有的变成了绿地,有的则成为湿地。



在玉溪,白鹭与人和谐相处。(通讯员 张本聪 摄)

  近年来,玉溪市加大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通过积极申报国家湿地公园,持续开展退耕还湿及湿地保护修复,玉溪市国家湿地公园面积达30605.47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05%,位列全省第一,玉溪作为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州(市)之一,全市共有湿地4类9型641块,湿地总面积44388.3公顷,位列全省第四,自然湿地面积39286.67公顷,位列全省第三,湿地保护率达76.76%,自然湿地保护率达82.14%,湿地保护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均位列全省第一。

  从不断挤压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到大幅退让,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多样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自“三湖”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以来,常见水鸟有红嘴鸥、白骨顶鸡、黑水鸡等17种,2020年比2019年监测记录增加8种,数量由1416只次增加到5501只次。我市首次在通海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世界最美水鸟”——紫水鸡,该动物曾一度被认为是灭绝的鸟种而没有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是反映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相对完善的标志性物种之一。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曾宣布彩鹮已在中国国内绝迹,2020年3月,在江川星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21只彩鹮,是国内目前发现的较大种群,也是我市在生态建设、湿地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中取得成效的重要体现。

  其次,架起禁止猎取和交易野生动植物的“高压线”。

  2019年5月16日,玉溪市森林公安局与元江县森林公安局联合开展清查行动时,民警在元江县城的一个农贸市场发现有人在出售疑似穿山甲鳞片。通过进一步调查,民警从这对杨姓夫妇的摊位和租住房屋内共查获116片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鳞片。2019年11月20日,元江县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这起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及附带公益诉讼案件的被告人杨安某因犯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杨小某因犯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被判处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同时判处杨姓夫妇共同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10.624万元,用作保护野生动物经费。这起案件的判处结果,在全市广大群众中引发了震动。

  “十三五”期间,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各类森林和野生动物案件3981起(刑事案件588起,行政案件339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84人,查处违法人员3384人次,收缴木材1241.53立方米、野生动物1762头(只)、野生植物284株,罚款2287.60万元,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全市共清理木材、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加工经营场所及野生动物活动区域1380处,清理非法占用林地项目123个,巡查湿地和自然保护区334处(次),清理取缔小摊点、小档口等372个。

  通过强化执法打击,震慑了各类盗取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一起起野生动物刑事和行政案件的审理和判决,一次次地告诫人们,野生动物不能猎杀、交易和食用。

  最后,通过宣传教育构筑生态保护防线。

  各地通过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时间节点,宣传绿化造林、封山育林、森林防火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增强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在新平县新化乡,一头受伤的黑熊被当地群众发现后,电话告知了相关部门,最终这头黑熊被送到哀牢山野生动物救护站,及时得到了救助。2020年2月26日,在元江县澧江街道,居民刀金学将他救助的一只猴子送到元江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

  近年来,各地救助野生动物的故事比比皆是。类似的善举,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新型关系正在形成,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倡导在民间得到了广大群众响应。(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定生)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