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21>>生物多样性保护>>要闻

从“嫁接苦瓜”到“韭菜稻”——我市农业生产利用生物多样性增产增收两大“花旦”速写

发布时间:2021-10-27

近年来,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增产增收成为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大亮点,其中新平漠沙嫁接苦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万余亩,全市多年生稻累计示范推广9万余亩。嫁接苦瓜和多年生稻的种植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我市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嫁接后的苦瓜变成“高富帅”

火热的漠沙坝子,背倚葱茏苍翠的哀牢山,面朝滚滚南流的漠沙江。每一年,这里2万余亩苦瓜都有上亿元的产值,当地农民种植苦瓜脱贫致富,建起房,买了车……

给当地群众带来巨大收入的苦瓜,正是玉溪有名的大白苦瓜,因口感脆嫩深受商家和消费者好评,入选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园艺果蔬名录。

据介绍,新平县漠沙镇1993年试种大白苦瓜成功,2003年全面推广反季苦瓜种植。近三十年来,大白苦瓜作为玉溪本土特色品种,在漠沙镇的热坝中得到大面积推广。截至去年底,全镇苦瓜种植面积21557亩,产值11220万元。202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18891元,高于全市和新平县平均水平。

“漠沙苦瓜产业发展也曾遇到危机,因长期连作导致病虫害严重和品种退化,差点就毁掉这个大产业。而挽救漠沙苦瓜产业的主要两大措施:一是水旱轮作,二是苦瓜嫁接。”漠沙镇曼勒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文昌对记者说。

提起苦瓜嫁接的话题,杨文昌说:“苦瓜嫁接最重要的是选择砧木,一般都会选择与苦瓜属性相近的葫芦科植物,如南瓜、丝瓜、西瓜、冬瓜等。为了高产,1995年我开始以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苦瓜,但不理想,后来又继续探索尝试。”

为了提高大白苦瓜抗病害的能力,漠沙镇曼勒社区苦瓜协会建立了试验基地,试验以黑籽南瓜、白籽南瓜、本地丝瓜、大肉丝瓜等为材料,每个品种嫁接苦瓜100株,观察嫁接成活率。大田移栽60株,观察其抗病性、产量及产品品质。

到了2000年,以丝瓜作砧木嫁接的苦瓜取得成功。因为丝瓜与苦瓜同属葫芦科,丝瓜亲和力强,嫁接容易,成活率高,抗逆性强,耐寒、耐热、耐水渍,于是在漠沙坝子大面积推广。近年来,全镇嫁接苦瓜推广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万余亩。

嫁接后的苦瓜表现出“高富帅”三大特点:一是产量明显提高,苦瓜没有嫁接前最高亩产只有5吨左右,嫁接后最高亩产可达8吨至9吨。二是品质大幅提升,个头又大又帅,卖相非常好,价格每公斤提高1元左右。三是因为产量高、品质好,瓜农的收益明显增加,现在漠沙镇8个村委会的3967户瓜农户均苦瓜种植收入达2.8万元。因此,漠沙的菜农都靠种植苦瓜致富,嫁接后的苦瓜自然得了“高富帅”的名头。

割而复生的“韭菜稻”谱写水稻种植新篇章

从2016年开始,玉溪就出现了一种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的水稻,这种水稻学名叫多年生稻,俗称“韭菜稻”,栽一次就可以连续收割好几年。

“多年生稻是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经过二十四年探索研究培育出来的一个水稻新品种,是全国水稻育种的一个创新。”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进成说。

据胡凤益教授介绍,多年生稻最大的特性就是能从稻子的地下茎长出新苗来,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长特性。目前,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试验田里栽种的多年生稻,已经连续采收6年共12季。

据了解,玉溪市最先于2016年在新平县戛洒镇引种试种多年生稻。2018年,元江县澧江街道南洒村委会那塘村民小组集中连片种植200余亩多年生稻。

“这种多年生稻只需栽种一次,就可连续收割两季或通过越冬后收割几年,其间不需要再购种、育秧、犁田、耙田、插秧,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稻农的劳动强度,且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突破了传统水稻的耕作方式,实现了水稻的轻简化生产。”元江县乡村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强告诉记者。

据介绍,从1997年开始,当时还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工作的胡凤益就与同事开始探索研究多年生水稻,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研究,育成了多年生水稻品种,并于2016年开始田间试验,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种植,在水稻的适应性、稳定性和丰产性以及病虫害防控等各个环节均获得了成功。目前,在全省已育成并审定应用3个适应不同区域种植的多年生水稻品种。

截至今年6月,云南已有12个州(市)、72个县(市、区)推广种植多年生稻,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多年生稻在云南省内走俏的同时,还被广西、贵州、江西、湖南等省引进种植。那么胡凤益团队是怎样把这种多年生稻培育出来的呢? 

杨进成告诉记者:“多年生稻利用非洲长雄野生稻与云南本地优质水稻品种杂交选育而成,其研究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是我省农业科技人员利用野生稻基因多样性育成新品种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据了解,长雄野生稻起源于非洲一种地下茎非常发达的野生稻。胡凤益教授及其团队把云南本地栽培的优质稻种和长雄野生稻杂交,对后代进行多年生性状选择,培育出具有稳定多年生性的高产优质新品系。

之后,再把这些具多年生性的稳定品系与云南本地优质品种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在后代分离群体中快速选择有多年生性基因位点的优质品系。通过20余年研究,解开了长雄野生稻多年生性的遗传密码,并成功选育出9个稳定的多年生稻品种(系)。

据了解,在双季稻区,这种“韭菜稻”第一茬收割后遗留的稻桩地下茎会再生成新的植株,当年就可以再收获一次,中间没有空闲期,只是12月和次年1月有休闲期,不需要管理。 

云南海拔1400米以下地区,多年生稻可以安全越冬,播种一次,每年就能收割两次,可连续收获多年。这种“韭菜稻”特别适合在我省南部低热河谷稻区推广。

多年生稻栽种省工省力,省谷种,节本增效显著,适宜籼稻主产区栽种。栽种多年生稻还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比较生态环保。与传统杂交水稻相比,产量持平或略增,但每亩可节省人工和化肥、农药成本500元以上。

今年9月17日至19日,玉溪市多年生稻推广应用现场观摩及培训会在新平县戛洒镇举行。经专家测产公布,今年我市在戛洒镇核心示范的502.6亩多年生稻云大107,第一季和第二季测产结果合计亩产1041.5公斤。

“迄今为止,全市共在新平、元江等8县(市、区)累计示范推广多年生稻9万余亩,多年生稻对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市显示出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杨进成说。 (记者  陈佳)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