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版面 踩着缝纫机做衬衣的女孩,用竹筐扣麻雀的小朋友……一群“80后”青年墙画师,把自己的童年景象,惟妙惟肖地画上了玉溪市老旧小区的墙面,今天的《中国日报》整版报道了这群玉溪青年。之前,新华社也对此发布过标题为《这群“80后”墙上画童年 城镇老小区变身“网红点”》的报道。 新华社昆明5月3日电(记者岳冉冉、杨牧源、胡超)踩着缝纫机做衬衣的女孩,用竹筐扣麻雀的小朋友……一群“80后”青年墙画师,把自己的童年景象惟妙惟肖地画上了云南省玉溪市老旧小区的墙面。
近日,记者在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桂峰小区见到了他们。四位墙画师选好一面墙,调好颜料,准备画一幅男孩在小卖部买泡泡糖的场景。
墙画师张梦婷在调颜料。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桂峰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刚进行过改造,路面平整、街道干净,除了居民楼还有年代风格外,小区的超市、花园、公厕、健身区域等都是新建的。
改造后的桂峰小区一景。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玉溪市自2019年底开始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四位墙画师受邀参与其中。团队两男两女:35岁的王杰,话不多,画工最好,最难画的人物面部细节都由他上手;仲燕松和刘瑾是两口子,团队主力;张梦婷是“管家”,负责业务接单和外联。
王杰在勾勒墙画人物面部。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四个好友是玉溪师范学院美术系同班同学,毕业后一起开了家墙体彩绘公司。墙画在2009年的玉溪还很新鲜,四人合计,认为市场有需求,可以试试。“趁年轻,要敢尝鲜和试错,最好能把爱好变职业。”王杰这样回忆当时的创业念头。 年龄相仿、手艺相近、脾气相投、话题相似,让他们一合作就是13年。13年间,团队画了2万平方米的墙画,近2000幅作品遍布玉溪的城镇街道、小区广场、公园校园……栩栩如生的作品也让他们慢慢火了,订单越来越多。 “有人叫我们‘城镇美容师’‘墙面画家’‘街头艺术家’,这些称呼挺好听。我们几个都有点完美主义,每幅作品都力争画到最好。”王杰说。
王杰(右二)、仲燕松(右一)、刘瑾(左二)、张梦婷在讨论墙画题材。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如果把老旧小区改造形容为一户人家装修房子,在墙上作画就是‘软装’。”峨山县住建局副局长合成晓说。 当初为了选择老旧小区墙画题材,玉溪市住建局广泛征求了居民意见,大家一致把“怀旧风”推为首选。 于是,这群手艺出众的“80后”痛快“接单”。他们把童年亲历的点滴,一件件、一桩桩画上了街道、路面、花园、居民楼。“那个‘摔豆腐块’的胖子是仲燕松,这个踩缝纫机的女孩是我。”张梦婷指着团队作品笑道。
墙画师张梦婷指着墙上的“自己”。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两年多时间,他们为玉溪市改造的700多个老旧小区画了1000多平方米的墙画,不少居民更是拿他们当家人,送水、递伞、请吃饭,孩子们想让小兔子出现在墙画上,他们都会满足。“当大家说喜欢我们的作品、墙画让环境更美时,真的很有职业成就感。”仲燕松说。 令四人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把童年最爱的动画片《哪吒闹海》画上墙,竟意外地让这栋居民楼成了“网红点”。在该小区住了28年的居民杨雪说:“看着我生活的地方发生变化,很欣慰。每个小区都是城市拼图的一块,小区美了,城市就美了。”
四位墙画师给作品《哪吒闹海》补色。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些墙画不仅是我们‘80后’的童年,也是老住户的回忆,更让下一辈了解那段时光,我们还会继续画下去。”王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