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22>>强国复兴有我>>图片

奋斗者正青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云南籍运动员王家超:从“飞鱼”到“铁人” 用运动和世界对话

发布时间:2022-06-06来源:云南日报
dce7b524-3e36-4ecf-b944-e83925c5df9b.jpg

王家超(左)在比赛中

“冬残奥会落下帷幕了,但我可没有闲着。”近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云南籍运动员王家超在朋友圈“晒”出一组训练照,和大家分享最近的成果。

参加“残奥精神进校园”宣讲、平衡铁人三项的日常训练、青年主题交流分享活动、创业学习……结束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比赛的王家超,仍然奔忙于不同“赛场”。

说起王家超,“体育迷”可以轻松列出不少他获得的荣誉:2012年伦敦残奥会游泳冠军、2020年中国铁人三项风云人物、2008年北京残奥会2银1铜的成绩……国内国际赛场,都有这位31岁的云南红河小伙活跃的身影。

5岁时的一场意外,导致王家超失去了左臂,但热爱游泳的他却并未因此消沉。凭借着顽强毅力,他从家门口的小河起步,一直“游”到国家队、“游”到了国际赛事上,蜕变为赛场上破浪前行的一条“飞鱼”。

2015年从国家游泳队退役后,不服输的他又开始挑战铁人三项。最终,他在2020年拿下东京残奥会铁人三项第四名,也成为我国第一位参加残奥会该比赛项目的运动员。

从“飞鱼”到“铁人”,要顺利完成比赛、取得成绩,王家超要克服种种困难,其中一个困难是语言障碍。

“对教练说的话一知半解,连赛场上对手间的交流聊天也会给我造成压力。”王家超说,作为经常出国比赛的选手,语言方面的问题日积月累甚至会影响到赛场上的发挥。一次参赛时,外国选手向他热情问好,望着对方期待的眼神,搜肠刮肚只能想出英文的“你好”和“再见”两个单词的他,仓皇逃离现场。那次尴尬经历,王家超记忆犹新。

2007年,王家超决定自学英语。在比赛中场休息和晚餐后,他手里总拿着英文学习材料,嘴里不时念念有词。坚持用训练之余的碎片时间学习,他“啃”下了一本本厚厚的英文书籍和一盘盘磁带,培养了每天听英文广播、读英文文章的习惯。“现在,我不怕说英文了。出去交流、演讲,除了中文讲稿,甚至还会主动准备一份英文稿。”

语言有了进步,参加国际比赛的王家超也有了和以前不同的收获。他似乎也能更深刻地体会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这句话语里的力量。

2018年至2021年,在省残联和中国残联的大力支持、协调下,他拖着行李箱和自行车先后前往菲律宾、美国、葡萄牙、泰国、瑞士等国家参赛。“除了奖牌,超越国别、金牌、个体利益的宝贵友谊,更让人难忘。”

王家超和德国教练皮特亦师亦友,受其影响,他有了更多自律、科学的训练习惯。日本选手宇田秀森得知王家超患了胫骨骨膜炎,马上将自己的队医介绍给他;日本运动员佐藤圭一在知道王家超赛前训练时自行车不慎爆胎后,借出备用轮胎,王家超最终在该次比赛中获得冠军;一位西班牙选手在泳池中就和王家超是势均力敌、相互鼓劲的对手,直到铁人三项的赛场上还在为对方打气……王家超说,虽然是比赛场上的对手,但是“热爱体育”却成为了大家彼此间永远聊不完的话题。

作为一名云南籍运动员,他在国际舞台上也会骄傲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2020年,王家超在美国借宿家庭中备战赛事时,经常做一些云南口味的家常菜给房东。“有一次我做了甜白酒,他们品尝之后觉得很神奇,一直和我聊关于云南的话题。”他说,自己还会和国际友人们介绍云南人怎么吃花、如何品茶,也会拿出自己在云南旅游的照片和大家分享云南美景。

最近,王家超在训练之余开始自主创业。他关注的领域是青少年体育教育事业和成年人运动习惯的养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青年人参加体育运动。“前几天,一位英国铁人三项爱好者告诉我,他对我们团队很感兴趣,想加入一起做好这件事。”王家超说,自己的创业思路获得了各方的支持。未来,他会带着对运动的热爱,和不同国家的朋友继续在“飞鱼”和“铁人”的路上走下去。

本报记者 韩成圆 实习生 马艺菲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