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22>>强国复兴有我>>图片

奋斗者 正青春|张四春:高原土著鱼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2-06-24来源:玉溪网

6

张四春在投放鱼食。

    炎炎夏日,走进江川大头鲤保护基地,铁勺敲击的叮叮咚咚声此起彼伏,不多时,原本平静的水面开始暗流涌动,四面八方的大鱼小鱼收到“开饭”信号后,争先恐后迎着水花向岸边游来。此时,它们的“大家长”张四春正手握铁勺将鱼食均匀撒向水面,大头鲤跃出水面互相争食,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星云湖边铺展。

    张四春,玉溪市江川区畜牧水产站站长,被喻为高原水乡的渔业专家、土著鱼种守护人、生物多样性守护人。34年来他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开展土著鱼类的驯养繁殖、病害防控、苗种培育、增殖放流。经过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星云湖中的大头鲤、星云白鱼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土著鱼种,种群数量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到了延续。

投身土著鱼种繁育和保护

    星云白鱼是星云湖特有的土著鱼种,由于环境改变、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等因素,数量锐减,步入濒危鱼类行列。这让从小在星云湖边长大的张四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下决心一定要让星云白鱼重新焕发生机。张四春带领团队投身土著鱼种的繁育和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而要进行培育和繁殖,找到星云白鱼野生鱼种是关键。2005年经过多方打听,张四春得知在一条名为跳鱼沟的河道里,端午节前后偶尔会有星云白鱼从星云湖逆流而上。于是,他赶紧聘请了一位老人,在跳鱼沟中设地笼诱捕星云白鱼,两人一起在这条河道里苦苦守了近两个月,终于捕获了800多条珍贵的星云白鱼来当作母本。

    张四春认真观察,仔细琢磨星云白鱼的生活方式,在驯养池里最大程度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人工驯养。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在池塘驯养的星云白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2009年,张四春又成功繁殖出子二代星云白鱼鱼苗,有效补充修复了星云湖水生生物种群资源。

    作为曾经濒临灭绝的大头鲤,这些年来也在张四春团队的努力下改变了“命运”。江川大头鲤保护基地建立后,张四春作为大头鲤原种恢复项目的组织者和主要参与人,境内大大小小的水库和池塘边就是他的办公室、实验室,废寝忘食搞研究,渐渐地他摸索出了大头鲤的摄食和繁殖规律。2001年,大头鲤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从2002年的春天起,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培育出的大头鲤鱼苗年复一年源源不断投放到星云湖中,不断优化湖泊鱼类种群结构,土著鱼类保护与湖泊生态修复相辅相成。同时,张四春还注重强化渔业公共品牌创建,成功注册了“江川大头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大头鲤开拓市场、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大鱼每天要喂两次,小鱼要喂三到六次,喂的时候注意把鱼食拌均匀。”在江川大头鲤保护基地,张四春谈起大头鲤的喂养事宜。在这里,关于鱼儿的一切事情张四春都亲力亲为,确保每一个环节万无一失。

    这些年来,在张四春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大头鲤、星云白鱼等土著鱼类通过人工驯养、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种群数量逐渐扩大,截至目前,星云湖共有鱼类30种,土著鱼种群得以恢复。

奔走推广养殖技术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四春积极投身农技推广服务,奔走推广养殖土著鱼类。多年来,他共组织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670人次;现场观摩培训10批次,参训800人次;池塘边的现场指导1260次。除此之外,他还积极推广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对传统鱼塘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水产养殖智能化。“以前无论天气怎么样都要去池塘边查看鱼情,一天好几趟,现在养殖户只要打开手机上安装的软件,就可以随时监测水质指标,进行断电预警、自动投喂,实现高效生态养殖。”张四春说,“让土著鱼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最大的心愿,与鱼为伴,护鱼护水,我是幸福的。”

    数十载守望着高原水乡的土著鱼类,张四春先后获得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全国最美农技员等荣誉,获得县(市、区)级以上科研推广成果奖及表彰奖励51次,其中,省部级11项,厅局级13项。还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6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出版图书4册。 

    2009年至2022年,星云湖共计增殖放流大规格大头鲤鱼种36751.4公斤,5至7厘米夏花鱼苗1205.8万尾。为了保护大头鲤,江川区在辖区内的水库、坝塘等适宜水域推广养殖,为养殖户免费提供大头鲤鱼苗8548公斤,惠及养殖户累计503户,推广示范养殖面积累计1.2万亩。(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汤思琪  文/图)



编辑:陶晓兰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