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22>>强国复兴有我>>要闻

“云南好人”施贵华:27载坚守初心 “小喇叭”传播大能量

发布时间:2022-06-28来源:玉溪网

  今年2月底,由于年龄大加之身体状况不好,72岁的施贵华不得已离开了热爱的广播员岗位。施贵华在峨山县小街街道兴旺社区前前后后当了27年的乡村广播员,每天5点30分起床,风雨无阻只为广播按时响起。27年间,施贵华通过广播向村民传递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农业生产知识等,“小喇叭”释放出了大能量,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27年坚守平凡岗位

  “1986年,大队安排我放广播,那时候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个小喇叭,大小事都靠这个小喇叭来通知,作为广播员是很光荣的一件事。”回忆起播放广播的经历,施贵华仍然记忆犹新。当过兵又热爱文艺工作的他,对广播员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尽管当时每月只有5元的工资,但他仍然坚持了11年。到了1997年,由于电视的普及,村里的广播暂时停了,这一停就停了近10年,直到2006年又恢复使用,施贵华重新走上乡村广播员的岗位,一干又是16年。

7

施贵华通过广播向村民传递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农业生产知识等

  在从事广播员工作的27年间,施贵华坚持每天5点30分起床,6点10分准时播放广播。“没有人规定我要这么早起来放,是我自己多年养成的习惯。”施贵华说,为了按时播放广播,他每天晚上7点30分就睡觉,也几乎不出远门,村里要是有紧急情况需要通知,他也是随叫随到绝不拖延或推诿。

  提起施贵华,村里的人都是赞不绝口。“感觉他太厉害了,每天都能坚持,真的没几个人能做到,不愧是老党员,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兴旺三组小组长普燕说。

  “小喇叭”传播大能量

  施贵华的广播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常规的新闻、通知等,森林防火、疫情防控、法律法规等内容也都通过广播传递,他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方式讲解,村民们很喜欢听。“我们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就喜欢听他的广播,每天早上起来听听新闻长长见识,已经成习惯了。”村民普焕英说。

  “每天早上,学生上学、村民下地干活或是去县城卖菜,都是听着我的广播起床。”施贵华回忆,有一次由于设备坏了广播没放,几个学生起晚了,便开玩笑“质问”他:“为什么不放广播,我们上学都迟到了。”这件事让施贵华印象深刻,也更加觉得自己的坚持是有意义的。

  村子里有紧急情况发生时,施贵华的广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一年,村子附近的山上起火,施贵华立即赶到广播室发出通知,很快就召集了许多村民上山灭火,由于灭火及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还有一次,村里有个小孩和家人走散了,天黑了小孩急得哇哇大哭。一位老奶奶问清楚情况后带着小孩找到施贵华,通过广播通知后,家人很快就来把孩子领走了。

  无私奉献不忘初心

  1971年3月入党的施贵华,如今已光荣在党51年。“我是一名党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每当被问起这么多年坚持放广播的原因,施贵华总是这样回答。他的家境并不富裕,早年间也有人约他到外地打工,但是为了放广播,他还是放弃了。近几年播放广播每月也仅有150元的收入,但他从没有想过放弃,反而自己掏钱买磁带、光盘,只为能播放更多老百姓喜欢的内容。每天早上播放广播的时候,施贵华就会拿起扫把打扫广播室门前的小广场,因为来这里玩的村民多,打扫干净了,大家才会觉得舒服。

  仅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的施贵华,多年来坚持学习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心中一直揣着文艺梦的他,一心想要讲好家乡故事。闲暇时间,他就去拜访家族老人,经过13年的资料收集,写成了《兴旺村志》和《施氏家谱》两本书,并自筹资金出版,只为能更好地传承本土历史文化。

  “施老在村里是名人,村民们亲切地叫他‘小广播’,不计报酬坚持播放广播27年,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兴旺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建明说。

  2014年,施贵华被评为“峨山好人”;2016年,被评为“玉溪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8年,获“2017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提名奖;2020年,被评为第六届“玉溪好人”;2021年,入选“云南好人”。荣誉满身的他说自己还有一个心愿:“我希望可以有人接替我广播员的职位,让兴旺社区的广播可以一直‘响’下去。”(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蝶)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