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中国·云南篇】乌蒙磅礴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2-10-15来源:云南网

金秋时节,行走在乌蒙山腹地的昭通市,一个个富民产业展现生机活力,一座座美丽村庄绽放新颜。“坝上花海·七彩坝塘”等3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开园运营,昭阳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昭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市“六大战略”之首,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富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拓宽增收渠道,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富民产业新突破

  在昭通超越现代苹果产业种植基地,满山遍野的苹果树一眼望不到头,累累硕果压弯枝头,数十名务工群众忙着采摘、搬运、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早熟苹果已售完,销售额3000多万元。眼下中熟苹果采收接近尾声,每天有200多名工人在果园务工。”昭通超越公司总经理李炳伟介绍,公司已建成矮砧密植示范区3万亩,示范带动区7万亩,去年实现苹果产量1.2万吨,产值1.26亿元,带动2000余人务工增收。

  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食品牌”部署要求,昭通市秉持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突出网格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发展,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昭阳红”品牌连续三年入选云南“十大名果”。2021年,昭通苹果种植面积达85万亩,产量90万吨,综合产值100亿元,40余万群众依托苹果产业增收致富。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鲁甸县把花椒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抓示范引领促提质增效,抓精深加工促产业链延伸,抓品牌建设促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从种植、采摘、初加工、精深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带动4.2万户18.2万人增收。如今,昭通市花椒种植面积达155万亩,正以全产业链思路全力打造百亿元级特色产业。

  在实施“产业兴市”战略进程中,昭通市大力打造千亿元级绿色食品特色产业集群,苹果、竹子、马铃薯、花椒、天麻、特色养殖等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实现新突破,盐津乌鸡、永善脐橙、巧家红糖、绥江半边红李子等优势产业取得新进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3个、特色县2个,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实现了从弱小到壮大的历史性突破。

  美丽乡村新画卷

  秋日午后,走进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翁家坪村民小组,满目青山翠竹,河水清澈见底,安居房错落有致,硬化路干净整洁,翠竹、鲜花、林木相互映衬,文化广场、观光步道、凉亭景观等一应俱全,勾勒出一幅以生态美为底色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短短几年时间,银厂村从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变成了赤水河源头的美丽乡村,去年被评为省级美丽村庄。”赤水源镇镇长吉章旭说,银厂村坚持规划引领,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切入点,深入实施风貌改造、生态湿地、美化亮化等八大项目,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村庄,村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作为赤水河源头第一村,银厂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种植方竹7800亩,中药材、辣椒、魔芋等近10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7%。目前,赤水源镇10个行政村全流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让赤水河畔的美丽村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绥江县鲢鱼村依托天宝山自然风光和李子产业,建设美丽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家家户户住进楼房、开上小汽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昭阳区顺山村秉持“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理念,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全面开展“清五堆、建三园”行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0年获评省级美丽村庄。

  如今,昭通市通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启动建设昭阳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5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90个精品示范村、744个美丽村庄。到2025年,全市将规划创建示范乡镇3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美丽村庄3000个。

  增收渠道新拓展

  蓝天白云下,昭阳区苏家院镇坪子村范家坝塘风光旖旎,坝塘乡舍、农耕体验、植物观光、农耕文化墙,看得见的乡愁令人流连忘返;彩虹隧道、七彩滑道、花山草海,新打造的景观成为网红打卡点;休闲旅游、特色美食、乡村客栈,农旅融合催生新业态,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新拓展。

  范家坝塘示范点是昭通市携手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精心打造的3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之一。该示范点以“花山草海、七彩坝塘”为主题,依托交通便捷、紧邻景区、距昭通中心城市较近等优势,打造花山草海、田园综合体、农业体验园核心区,建成百花大道、丰收大道环线,采取股份合作、业务托管、出租流转等方式,培育“休闲文旅+生态观光”农旅融合新业态,带动农民增收。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我家经营的农家乐实现毛收入6万多元。”今年7月范家坝塘农旅融合项目开园运营以来,村民范荣琼推出特色农家菜,游客络绎不绝。他说,以前养家糊口全靠外出打工,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在家门口就吃上“旅游饭”。

  “农旅融合新业态美了乡村、富了农民,拓宽了群众的增收路。”苏家院镇坪子村党委书记王国民介绍,村里建成金丝皇菊观赏基地40亩、农耕劳动教育基地98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还新增了商超、民宿等新业态,下一步将增加小酒馆、咖啡馆等休闲项目。

  像范家坝塘示范点一样,鲁甸县“云中乐谷”、彝良县“云中苗寨”两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均已开园迎客,为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接下来,还将启动建设11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

  今年3月,昭通市制定实施兜底保障、增收富民、助农减支、基础支撑等18条措施,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截至6月底,全市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0494.7元,完成2022年增收目标的74.07%。

  短评

  昭通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随着全市185.0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昭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头等大事。

  紧扣“巩固、发展、振兴”这条主线,就要坚持用发展的理念和举措,筑牢返贫防线、发展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有效拓宽农村群众以工资性经营性收入为主导、转移性财产性收入为补充的增收渠道。

  站在新的起点上,昭通市正积极争取国内一流专家团队力量支持,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昭阳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努力建设成为全省脱贫致富示范区,创造乌蒙大地更加美好的明天。

  云报全媒体记者 沈迅 吴沛钊 蔡侯友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