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抚仙湖沿湖面山建设项目长久熔断机制、九龙晟景违规建筑拆除并复绿、玉溪市委书记王力挂帅打响冬季清河“战役”……去年以来,抚仙湖“湖泊革命”强力推进,亮点频现,开启了“十四五”抚仙湖保护治理新局面。
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景。 强机制:搭建统一协调指挥体系 去年8月10日玉溪市“湖泊革命”动员大会召开后,澄江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指挥长的抚仙湖“湖泊革命”指挥部,下设15个工作组,向澄江市6个镇(街道)、47个村(社区)派驻143名工作队员,建立村(居)民小组责任网格448个,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镇、村、组四级指挥体系,建立了信息报送、任务派单、会议调度等工作机制,把部门治湖上升为党委政府统领治湖的新高度。
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 面山开发建设项目长久熔断:着眼长远“还湖于民” 玉溪市、澄江市心怀“国之大者”,着眼长远,牺牲短期利益,把抚仙湖沿湖面山开发建设项目长久熔断机制作为为国护湖、惠泽子孙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加以严格落实。按照“未启动建设项目一律清退、已建在建项目评估优化调整”的原则,研究拟定抚仙湖沿湖面山开发建设项目优化调整方案,进一步降低开发强度,保留生态空间。 随着“湖泊革命”的强力推进,包括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得以妥善解决。位于抚仙湖西岸抚仙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九龙晟景项目一栋酒店、两栋公寓楼长期矗立在湖边,与优美的湖光山色极不协调,且违反了《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米的违规建筑在不足两月的时间里被拆除,并完成所在地块复绿工作。整个过程实现零安全事故,购房群众合法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玉溪市“三湖”保护治理及沿湖违建项目整改积累了有益经验。 流域生态治理及修复:源头治理 系统修复
土地流转后抚仙湖北岸的丰收图景。 抚仙湖流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及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治理及系统修复工作任重道远,须持续推进,久久为功。 深入推进河道、湿地综合治理。玉溪市委书记、市级总河长王力带队参加冬季清河行动,为全市河(湖)长及广大干部群众做出表率。在湿地综合治理方面,发挥调蓄带对低污染水的收集回灌利用功能,回灌量约180万立方米;系统谋划推进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提蓄水循环利用工程,预计今年6月完成。 全力持续打好全流域截污治污歼灭战。建成主管网130公里,支管网1106公里;完成6个镇(街道)54142户支管网排查,累计排查问题600个,整改完成281个。启动澄江市50吨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澄江市实现行政村1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厕全覆盖及414个村民小组垃圾收集全覆盖。
尖山河湿地。
加快推进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移民搬迁、拆除地块生态修复治理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已完成59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开展剩余13个矿山生态恢复前期工作。巩固存量,全面加快推进“森林抚仙湖”抚育提升项目前期工作,完成9万亩抚育提升及1.5万亩新增涵养林项目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编制工作。 此外,抚仙湖生态廊道线和环湖公路线“两线”划定已按照省、市最新要求完成了报审稿报审工作;累计拆除“两违”图斑88个,总面积16.46万平方米;完成沿湖生态移民搬迁9704户3.2万人,拆除房屋234万平方米。 转型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乡村振兴
马房村附近农田里,当地村民在为羊肚菌种植户打工,以增加收入。
近段时间以来,抚仙湖沿岸的农田里一片生机,油菜花开,蚕豆丰收。2021年,抚仙湖径流区实行土地流转、休耕轮作已是第四个年头。5.8万亩已流转的耕地被统一规划布局,扩大生态保育型、环境友好型作物种植,种植绿色烤烟1.2万亩、蓝莓1.1万亩、荷藕水稻0.8万亩。大力实施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替代部分化肥亩数17650亩。巩固禁养区畜禽养殖退出成果,加强常态化监管,累计排查超规定养殖户92户,已全部完成整改,正在研究制定畜禽散养退出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倒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出年产值约5.8亿元的蓝莓产业和一批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抚仙湖沿岸涌现出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就业,促进乡村振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跃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