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永洪 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江川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重点任务,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做好拆退管用文章 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走进江川区江城镇侯家沟张家头小组,工作人员正指挥挖掘机来回奔忙拆除老房子,一块拆除后的空地上已建起停车场和小花园,一新一旧于同一空间相互交织,挖掘机的轰鸣正将古老的村庄唤醒,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张家头小组内,拆除老房子后的空地上进行了绿化美化。 张家头小组的老房大多兴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年久失修的房子很多都已破败不堪,不但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拆除工作势在必行。站在警戒线外看着自家老房被推倒,57岁的村民王贵华虽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拆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王贵华和其他村民一样,早已住进了小楼房,老房子主要用来养猪。得知村里要统一拆除老房子后,他二话不说就把6头猪以每头500元的低价出售,马上把老房子腾出来,用实际行动支持拆除工作。 “经过前期走访摸排,张家头小组有163宗建筑符合拆除条件,应拆除面积6143.14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141宗5004平方米的拆除工作。”据侯家沟村党总支书记秦文生介绍,为顺利推进拆除工作,村里充分发挥妇女们熟悉村内情况、工作耐心细致的优势,成立了巾帼志愿队,她们身穿红马甲进村入户参与宣传动员、摸底测量等工作。“对于暂时没有住处的村民,村里为他们免费提供了安置房,水电都已经安装完毕,他们可以安心住到新房建好为止。”秦文生表示。
侯家沟村的巾帼志愿者陈江红到村民家中,了解他们在房屋拆除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房”指的是农村危房、闲房、旧房,张家头小组只是江川区开展“三房”拆除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川区将“三房”拆除工作作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基础,制定《玉溪市江川区农村危房闲房旧房“拆退管用”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庄规划和“一户一宅”管控,采取“有偿退出、连片拆除、规划建设”和“发放凭证、零星拆除、盘活利用”方式,严守“法规政策不逾越、群众权益不受损”底线,深入推进农村“三房”拆退管用工作,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拆除后的空地如何规划?江川区星云街道早街社区交出了答卷。走进早街社区,原本拥挤的进村道路变得宽敞明亮,村内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美丽的小花园、宽敞的停车场和便民的文化长廊提升了乡村“颜值”,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切实感受到拆除工作带来的好处。
走进江川区星云街道早街社区,原本拥挤的进村道路已变得宽敞。 截至3月31日,江川区累计拆除“三房”3328宗,占地面积233419平方米。下一步,江川区还将按照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把“三房”拆除工作作为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具体体现,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一批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持续深化“玉溪之变”。 创办村(社区)现代农业服务公司 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 作为江川区第一批成立的村(社区)现代农业服务公司,日前,记者在玉溪市江川区安山源商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农用腐殖土,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普朝林是江川区安化乡安化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如今他又多了个头衔——公司董事长。据普朝林介绍,公司由安化社区与江川区供销合作社以乡村振兴产业帮扶的形式合作组建,设董事会成员5名,监事会成员3名。公司主要依托当地林下多年沉积的腐殖叶等可燃物,通过加工配料,生产优质农用腐殖土,预计年产腐殖土5000余立方米,按目前的市场价格销售额将达250万元,可直接带动群众增收120万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活水”。 据介绍,公司由社区出资143万元用于流转土地、建盖厂房,按照“农村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社区的2220名居民人均入股100元。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普朝林信心满满,他表示待公司实现收益,将对社员和社区居委会进行股份分红,让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的目标成为现实。 今年以来,江川区制定出台《江川区村(社区)创办现代农业服务公司工作指导方案(试行)》,引导各村(社区)依托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以项目整合创建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重点,通过村组独建、村企联建、村民共建等形式,积极创办现代农业服务公司,提供农业生产、农村中介、农村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商贸和乡村旅游等服务。 截至目前,全区7个乡(镇、街道)66个村(社区)已实现现代农业服务公司创办全覆盖,江川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川区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加强政务服务、深化结对帮扶、健全监管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稳步推进公司发展。同时,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吸取成功经验做法,努力提高村办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努力实现强企富村、村企共赢。 “四个一”整合项目资金 打造乡村振兴投入新格局 如何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结构,突出资金支持重点,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是进一步汇聚乡村振兴政策和资金形成强大合力的关键。 近年来,江川区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多头申报”为原则,制定《玉溪市江川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四个一”整合方案(试行)》,对各类涉农的财政资金和项目进行深度整合,有效解决过去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分散问题,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乡村振兴投入新格局。 全区按照“四个一批”方式,整合各类资源,集中投向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一批示范引路”,通过村组试点示范,鼓励各乡(镇、街道)在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培育和树立一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整合示范典型;“一批部门参与”,每个示范点都有一批项目主责单位带着项目资金参与其中,从产业、人才、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不同的建设作用,实现“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效果;“一批项目整合”,按照每个示范点的实用性规划,根据每个参与部门的项目资金情况,进行统筹整合;“一批专班指导”,每个示范引领村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系统谋划示范村组的项目库,参与部门分解任务,指导督促推进各项工作。
在全区“四个一批”的引路下,九溪镇矣文村先后完成了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村道治理、民族文化工程、人饮工程、林下养殖示范建设等,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森林乡村。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永洪 摄 在全区“四个一批”的引路下,九溪镇矣文村先后整合发改、住建、民宗等部门资金953万元,完成了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村道治理、民族文化工程、人饮工程、林下养殖示范等项目,矣文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森林乡村。雄关乡白石岩村整合了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项目资金1457万元,建起了产业示范园、幼儿园、养殖小区、文化廊道、光伏电站等,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森林乡村和省级美丽村庄。 紧紧围绕全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和全市“十百千”工程、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等建设,江川区将用3年时间,统筹发改、财政、住建、民政、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部门,优先在完成“两污”治理、改造或新建厕所、人饮工程、村庄绿化美化等方面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每年完成不少于10个村(社区)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到2025年全区每个乡(镇、街道)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示范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示范,打造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留得住乡愁的新农村。 全面推进“一网十联四创建” 打好基层社会治理“组合拳” “虽然只是一盏小小的路灯,但点亮的却是我们老百姓的幸福灯。”谈起小区管理,宁海街道大街社区新民小区的住户张绍华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原来张绍华家门口有一块空地,茶余饭后小区居民都会来这里聊天打牌,邻里之间的距离也由此拉近,但因该路段未安装路灯,一旦天黑了大家就只得意犹未尽地散了,因此,安装一盏路灯成为大家的共同心愿。群众需求反映到网格后,网格长钟国新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前几天刚反映的问题,今天就给解决了,我们很满意。”张绍华笑着说。 “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我是联创员,有事请您说”。走进宁海街道大街社区,“一网十联四创建”工作体系的内容张贴在社区内醒目位置,在大街社区责任区公示牌上,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民警、中心户长的姓名电话、工作职责一目了然。据大街社区副书记卢国春介绍,大街社区位于江川中心城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建小区多、服务诉求多元化是大街社区的典型特征,也为社区治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介绍,大街社区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实现“一张网”体系,以小区、巷道、楼栋为创建网格,创建了11个网格片区,构建了“党支部+中心户长+十联户”的组织体系。今年以来,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新民小区、煤业小区通过“巷子事巷子议”“楼栋事楼栋议”“小区事小区议”,常态化梳理解决各类居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个,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大街社区还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
江川区坚持“党建引领、部门联动、统筹协调、共治共享”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着力打造先锋小区、平安小区、美丽小区、文明小区。 近年来,江川区坚持“党建引领、部门联动、统筹协调、共治共享”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创文固卫等工作,将党的建设、社会治理、公共事务等工作纳入“一张网”管理体系,形成“党支部+网格员+中心户长+十联户”的组织体系,全面开展社情民意联排、矛盾纠纷联调、邻里互助联动等“十联”工作,着力打造先锋小区、平安小区、美丽小区、文明小区。通过党建引领将网格责任区打造为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形成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的工作格局。 依托“玉溪共治通”平台,全区设置中心户长961名,每名户长联系5至15户居民,发动联户成员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和楼栋管理,实现“管理无盲区、服务零距离”。自开展“一网十联四创建”以来,共梳理出居民“需求清单”100余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80余个,“玉溪共治通”事件办结率97%以上,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通过打通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切实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全民参与齐动手,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汤思琪 文/图) 短 评 创新激活乡村振兴动力 □ 星辰 通过“拆房子”,创新农村“三房”拆退管用新途径;“办公司”,培育壮大农村新型市场主体;“搞整合”,挖掘项目资金使用绩效;“抓治理”,启动“一网十联四创建”。江川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如何把农村这片巨大的空间利用好发展好上,实现固“本”强“基”,让“乡村振兴”之“树”枝繁叶茂。 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创新是关键。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向纵深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格局也日新月异。通过“三房”拆除,让乡村美起来,净起来;通过创办村(社区)现代农业服务公司,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努力提高村办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努力实现强企富村、村企共赢;通过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有效解决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分散问题,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乡村振兴投入新格局。打造出一批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森林乡村和省级美丽村庄;全面推进“一网十联四创建”,打好基层社会治理“组合拳”。切实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打造先锋小区、平安小区、美丽小区、文明小区,让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