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21>>贯彻省委省政府玉溪现场办公会精神>>弘扬时代精神 学典型争先锋

我们身边的榜样|方富光:奔走在乡间的“摩托医生” Copy1

发布时间:2022-05-13

4

方富光骑着摩托车奔走在乡间

15年行医经历,21万多公里行程,7.2万余例问诊,换了6辆摩托车、3双假肢、6个接受腔……身患残疾的峨山县大龙潭乡乡村医生方富光,尽心尽力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立志学医

日前,在大龙潭乡鱼塘村委会,记者见到了忙碌中的方富光。

说起自己的故事,方富光感慨:“要不是党组织筹款救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早没了。”

1973年,出生于峨山县大龙潭乡烂泥塘村的方富光,从小就患有先天性脊柱裂,下身轻度萎缩,自7岁时脚掌被刺伤起,伤痛、残疾便伴随着他。自记事起因残腿经常肿胀、溃烂,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穿裤子,而是穿着母亲用旧衣裤给他改做的裙子,拖着经常发炎、疼痛的残腿,坚持每天上课,直到初中毕业。其间,病情多次恶化,父亲因病过世,让他灰心丧气,陷入极度的消沉和悲痛之中。在党组织的捐助下,他到玉溪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22岁时,方富光进入一家福利企业工作。工作期间,因右脚外伤引起骨髓炎,出现中毒症状,医生建议截肢保命。此时,他的母亲突然病逝,雪上加霜的窘迫让他无奈地放弃治疗回到村里。切肤之痛,让他立志要学医,要改变乡亲们看病不便的状况。

“摩托医生”

1994年5月,方富光在村里开了一个药品零售店和百货店,一边卖药和小百货,一边刻苦学习医药知识。从简单的配药、打针、输液开始,方富光一步步攻克难关,手上和腿上到处都是他自己扎的针眼。

通过培训、考试,方富光先后获得了药士资格证书和乡村医生从业资格。33岁那年,方富光被调到迭所卫生所工作,主要解决迭所、鱼塘两个村和村完小师生看病等问题。

方富光说:“我的医技虽然不高,但对生病时的痛苦与无奈深有体会,所以无论男女老少,我都热情细致地诊疗和照顾。”来找他看病的患者逐年增多。

因年轻人外出务工,村中老人、孩子居多,遇突发性急诊或重病,方富光就得上门诊治。为此,他学骑了三轮摩托车。方富光说,因患骨髓炎脚跟骨掉落,每次骑三轮摩托车时都十分艰难。最远的村子距离诊所有6公里多的山路,每次出诊,他车里除了药箱外,还得带锄头。遇到雨天路滑,车子过不去,他就用锄头把路挖平,再踩着泥泞推车前进。

2012年,39岁的方富光因急性骨髓炎,双小腿接受了截肢手术。术后不到一个月,村中患者上门看病,方富光咬牙坐起来给患者治疗。为让患者能随时找到他,方富光直接搬到卫生所住,晚上睡觉也不锁大门。

三个月后,安上假肢的方富光每天坚持训练,从能够独立站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到一点点挪步,直到能够依靠拐杖独立行走,他再次骑上了三轮摩托车。

戴上假肢、拄着拐杖、骑着三轮摩托车走村串寨,为急诊患者出诊、为管理对象体检及随访;为管辖区的儿童打疫苗,每季度为慢性病患者做随访,每年为65岁以上的老人体检;主动为困难群众上门服务……方富光不惧严寒酷暑,无畏刮风下雨,奔走在大山深处,乡亲们亲切称他为“摩托医生”,称他的三轮摩托车为“三轮救护车”。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方富光积极响应防控工作要求,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方富光每天走村串寨,到各村民小组排查返乡人员及外来探亲人员,逐一做好名册登记,每天两次入户为居家医学观察对象测量体温,详细询问记录村民近期活动范围和密切接触人员,及时上报乡卫生院,按要求将身体不适的村民送至定点发热门诊筛查。白天接诊、入户,晚上整理资料、归档,用一支笔、一本健康台账、一支体温计、一个口罩、一瓶消毒液、一叠宣传资料、一个卫生专用箱……默默奋战在疫情防控“前哨”。

新的身份

今年初,村“两委”班子换届后,方富光有了新的身份,他不仅是大龙潭乡迭所村、鱼塘村的乡村医生,也是鱼塘村党总支组织委员、监委会委员。他每周不仅要到村党群中心工作,还要兼顾卫生所的工作。

针对近年来村民外出打工造成土地大面积闲置的问题,方富光与“两委”班子成员招商引资,引进一家牛蛙养殖企业,与41家农户签下50亩土地租赁合同。在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危房闲置房安心拆除等项目中,方富光与村“两委”用实际行动谋划着鱼塘村的未来。

方富光说:“我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但从顽强地活着到守护乡亲的健康,再到带领乡亲们实现乡村振兴,一直得到党的支持和帮助。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把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下去,让父老乡亲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杰  文/图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