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榜样|化念镇党委:打造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发布时间:2022-05-13

1

化念镇党委班子成员深入网格区域开展工作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杰  文/图

近年来,峨山县化念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谋划移民村组发展等工作,努力为建设“美丽新区、活力化念”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助力重大项目建设

“预计7月底能将396栋房屋交房给涉迁群众。”近日,在玉昆钢铁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群众搬迁安置点建设工地,化念镇党委副书记徐安宪介绍道。

在推动投资212亿元的玉昆钢铁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落地化念之初,涉及化念社区8个居民小组417户居民征地搬迁安置工作,成为项目推进中“最硬的骨头”。化念镇党委顶着巨大压力,发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和“盯关跟”作风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抽调了镇、村业务骨干与市、县抽调人员,共同组成150余人的工作队,攻坚克难突破项目环评、群众搬迁安置等瓶颈,为绿色产城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群众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的工作队员就什么时候进村入户说政策、讲道理。一瓶矿泉水、一个手电筒、一顶草帽成了工作的‘三大法宝’。”徐安宪说,标准统一、程序统一、口径统一、解答统一,确保了项目前期工作做实做细,29856.68万元补偿资金如期兑付,化念镇党委的决心给搬迁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社区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带头搬迁。8个居民小组417户居民的征收协议签订和补偿工作如期完成,房屋拆除实现“清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土地保障、赢得了时间。

徐安宪认为,玉昆项目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身边的农村党员起到了最关键、最直接的作用。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近日,位于化念镇冲山大箐的五星枇杷种植基地里,几十名工人正在对400余亩枇杷树进行养护。

基地负责人刘林说,从移民到化念生活已近8年,他每年需雇50余名工人到基地工作。作为致富带头人的刘林是一名老党员,如今,他带领20余户移民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一起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致富经。

2013年,溪洛渡水电站云南库区涉及昭通市永善、昭阳、巧家3县(区)的664户2997人集中移民至化念镇。针对移民安置点基层治理体系亟待完善及移民融入难、治理难等问题,化念镇党委想办法、出实招。

化念镇党委宣传委员杨钢介绍,为让移民早日融入化念生活圈,化念镇党委书记、包村领导等反复深入移民家中,对移民村基础设施、生产条件等情况进行了解后,以移民为核心,将强化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凝聚党员力量、提升队伍建设水平融入移民工作全过程,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村组干部;围绕“党员带头动员移民、带头发展致富、带头维护稳定”“三带头”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移民核心”、基层干部的“移民模范”和共产党员的“移民先锋”作用,将基层党支部与群众接触最为密切的这一优势转化为做好移民工作的坚强组织保障。

投资4000万余元建设移民综合服务中心、活动场所等各类配套工程,逐一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子女入学问题、就医困难;积极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足额发放移民后扶补贴;在移民生活逐渐安顿之后,化念镇党委又组织移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外出考察。

如今,在化念镇党委的引导下,移民安置点着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和猕猴桃、枇杷等特色水果种植,成立了念江社区枇杷种植协会。约90%的移民在抢节令、抓机遇中实现增收致富,部分移民外出务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走在念江、清源、平乐等几个移民村,环境舒适、生活安逸,党建“赋能”为移民村带来甜头。

把牢基层治理关口

移民搬迁、玉磨铁路征地搬迁、玉昆项目涉迁群众工作、疫情防控……化念镇党委书记鲁智瑜谈到,在一次次的考验中,化念镇党委总结出“134”工作法,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筑牢战斗堡垒。网格管理体系、干部队伍体系、多层次就业体系三个体系,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充实基层治理人才力量的同时,为基层治理注入前进动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明风尚四项重点,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成效。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化念镇党委抓住“治”的关键点,通过加强支部党员教育培训,规范建设党员活动室,将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大大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牢牢抓住管党治党责任制的“牛鼻子”,定期组织党支部书记参与各类轮训,提升“领航”能力;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到搬迁安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大小事务中。

在网格组织管理工作中,网格员不断对网格内大小事情进行关注,切实将组织链条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小网格“撬动”大治理,构建起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的治理体系。

2021年,通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化念镇党委选出了新一届群众满意、组织放心、自身过硬的村级组织班子。对此,鲁智瑜表示,在党建引领下化念镇党委将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继续打造化念镇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编辑:陶晓兰   审核: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