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中)正在同工作人员讨论完善戛洒镇党群服务中心功能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黎 文/图
2012年9月,大学毕业的李亚原本可以选择更好的岗位,但他毅然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回到家乡新平县平掌乡联合村工作,2015年考上公务员进入新平县平掌乡人民政府工作。2021年3月,李亚调离原来的岗位,任新平县戛洒镇党委副书记。他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使命,为扶贫工作奉献、为百姓利益着想,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不改赤子之心扎根家乡
近日,记者见到李亚时,他正在戛洒镇党群服务中心同工作人员开会讨论如何使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更加便捷群众。
“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己过上了好生活,也希望让更多的父老乡亲能够过上好生活。”李亚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是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平掌乡地处大山深处,缺乏成型稳定高值的产业,村民普遍收入较低。李亚在上大学时因家庭贫困接受了国家资助和乡亲等的帮助,从此他便感恩在心。
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李亚说:“我本来就是从贫困地方出来的,既然有这个机会回到家乡工作,改变家乡原本贫困的面貌,把家乡建设得更好,那我肯定会义无反顾地去做。”
回忆起刚回到家乡工作的时候,很多路车根本开不进去,有时坐摩托车进村入户,常弄得一身泥,特别狼狈,可还得经常下村,到基层了解老百姓的心声。
2015年,李亚考上公务员后正式接手平掌乡脱贫攻坚工作,虽然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还是家乡的扶贫工作。进入扶贫办工作以来,与“朝九晚五”的工作形式不同,“5+2”“白+黑”成为他几年来的工作常态,同事们都已经回家休息了,李亚还在挑灯加班,30岁的他成了同事口中的“工作狂”。“原来我们都是白天一起下村,耐心地跟农户讲解政策,晚上回来经常还要加班。”李亚原先的同事王丽娟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我们走了,他还在加班,我们都很钦佩他。”
记者问李亚,这样高负荷的工作累吗?值吗?李亚是这样回答的:“看到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看到自己的家乡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就觉得有满满的幸福感,再苦再累都值得。”
脱贫路上攻坚克难的“小李亚”
李亚时刻把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就业安置、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贫困户的大事小事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去解决。当地的干部群众都喜欢叫他“小李亚”或者“亚哥”,贫困户来乡上办事,常说“我要找小李亚”,因为只要到他这里的问题,他都会尽最大努力解决。
为了准确把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李亚经常带着扶贫小组成员深入所帮扶的贫困户家中,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沟通,分析致贫原因,研究帮扶措施,制定帮扶方案。“在脱贫过程中,经常会遇见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时候。”李亚说,“但我们还是会耐心地入户宣传,努力做好宣传工作,有时候老百姓会抵触,我们就多次入户宣传,把政策宣传到位,一直做到老百姓满意。”
“在白腊度小组易地扶贫搬迁时,我们入户做老百姓工作,那时候老百姓都不理解、不支持我们的工作,不愿意搬迁。”李亚回忆,“通过我们一次次入户,老百姓开始支持,都很感谢政府帮助他们改变原本的生活,现在他们原来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面对困难,李亚没有退缩,面对难点问题逐个突破。2015年10月,为改变家乡“土基房”的居住现状,他全力协助乡党委、政府做好集中安置点搬迁项目规划和申报,通过多次入户宣传动员和向上争取项目,全乡共启动了34个集中安置点建设,惠及农户868户。回忆起家乡当时的居住情形,他感慨:“泥泞、昏暗、潮湿、危险,这是我对家乡房屋的深刻印象,尽管如此,许多乡亲还是不愿意搬走,生活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家里也没钱,人搬走了,他们很担心地和牲口怎么办?”但是为了改变那种贫穷落后的生活方式,李亚一次又一次进村进组,每家每户进行宣传,分析搬迁后的“发展账”,风雨兼程,他从来没有退缩过。2019年底,平掌乡662户2282人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退出,10个贫困村(社区)均已脱贫出列,贫困乡也成功脱贫摘帽。
舍小家为大家青春无悔
2018年,李亚和妻子谢参艳走进婚姻殿堂。由于扶贫工作繁忙,李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平掌乡老百姓身上,这也让他无法抽出时间陪伴妻子。谈起妻子时,李亚的脸上写满了愧疚,他说:“工作太忙,很多时候回到新平县城都无法和妻子见上一面,基本上就是几过家门而不入便急着赶回平掌乡。”
面对家庭与工作之间的难题,李亚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妻子选择了理解与支持。
回忆奋斗了9年的地方,李亚说:“通过扶贫工作,平掌乡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道路现在已全部硬化,老百姓也住进了砖混结构的房子,产业也发展壮大了。”脱贫攻坚结束了,但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如今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李亚将继续为了群众挥洒汗水、书写青春。
编辑:陶晓兰 审核: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