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玉溪史话
  3. 正文

寻宝·李家山|两面铜鼓铸就一件滇国重器

——江川李家山69号墓叠鼓形铜贮贝器解读

叠鼓形铜贮贝器是流行于古滇国末期的一种贮贝器,由两面铜鼓上下相叠组成,有盖有底,器身装饰繁杂的阴刻纹饰。迄今为止,滇文化墓葬中共出土4件叠鼓形铜贮贝器,其中江川李家山墓地出土1件,现收藏在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这件叠鼓形铜贮贝器出土时还贮存着大量海贝,其在造型装饰上,不仅铸有一只立体蹲蛙,还刻有或仰坐或站立的羽人、酷似孔雀的长尾飞鸟等丰富纹饰,为我们打开了了解滇人社会生活的窗口。

阴刻纹饰繁杂而精美

这件叠鼓形铜贮贝器是在江川李家山古墓群第二次发掘中,从69号墓出土的,通高48.7厘米、盖面径27.7厘米、底径32厘米。

叠鼓形铜贮贝器造型纹饰平面图。 记者 沈阳 摄

叠鼓形铜贮贝器造型纹饰平面图。 记者 沈阳 摄

从造型来看,这件贮贝器整体由形制与大小均相同的两面铜鼓上下相叠组成,两鼓的胴部和腰部间铸有两两对称的绳索状扁耳。下鼓呈倒置状,鼓面作为器底,器底下有三扁足,下鼓圈足向上与上鼓圈足以子母口扣合,设计巧妙。在上鼓面中央有一只立体蹲蛙,双目圆睁,两前肢弯曲成双环耳,两后肢下蹲作起跳状,似在昂首鸣叫,给这件贮贝器注入了无穷的生命力。

叠鼓形铜贮贝器造型简洁大方,器盖和器身还刻有繁杂而精美的纹饰。上鼓面紧邻蹲蛙周围有九芒太阳纹,芒间饰有复线三角纹;往外有五晕,第二晕是主晕,有四只长尾飞鸟,其余晕为三角齿纹和同心圆纹相间。同时,上鼓胴上段有三角齿纹间同心圆纹三道,下段有羽人划船纹一周,每只船上还有一个头戴羽冠、屈腿仰坐的羽人。另外,上鼓腰部上段有羽人舞蹈纹,六个格内各有一个站立的羽人,他们戴着羽冠,左手持长羽,右手向外张,腰间下端有两条羽状的宽带;上鼓腰部下段有两组三角齿纹与一组同心圆纹相间。下鼓纹饰与上鼓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胴下段为水鸟纹,鼓面作为器底没有纹饰。

这件器物给人的惊喜之处还在于,两面铜鼓纹饰的方向都一致朝上,并没有因为铜鼓的扣合而上下颠倒,表明这件贮贝器是按既定的设计方案制造的,不是以两面铜鼓临时拼合而成。

“滇王墓”标志性器物

很多学者认为,铜鼓和贮贝器均为古滇国的重器。那铜鼓和贮贝器两种重器奇妙地“搭档”在一起,“碰撞”出来的叠鼓形铜贮贝器又担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呢?

叠鼓形铜贮贝器整体由形制与大小均相同的两面铜鼓上下相叠组成。 记者 沈阳 摄

叠鼓形铜贮贝器整体由形制与大小均相同的两面铜鼓上下相叠组成。 记者 沈阳 摄

从贮贝器的演变来说,目前,古滇国出土的贮贝器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筒形贮贝器为主,其已具备贮存财富的功能;中期有大量铜鼓和鼓形铜贮贝器,即铜鼓被重新改装或设计成为贮存贝壳的工具;晚期才出现少数的叠鼓形铜贮贝器。从铜鼓的演变历程来看,古滇国早期铜鼓的功能以祭祀为主,后期贮藏贝壳的铜鼓与贮贝器同为财富的象征。

有专家认为,鼓形铜贮贝器的出现打破了古滇国的神圣王权象征,演变出的叠鼓形铜贮贝器则反映了古滇国末期的财富观念,铜鼓向叠鼓形铜贮贝器的演变也标志着滇文化的衰落。在古滇国历史上,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滇设置益州郡,大量汉官掌管益州郡县,滇王政治地位开始衰落。随着权力的旁落,以及滇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融合,铜鼓的权力象征和财富功能开始分离,象征王权的铜鼓不断被改造成外形美观而又象征财富的铜鼓贮贝器、鼓形铜贮贝器、叠鼓形铜贮贝器。

如今,滇文化墓葬中共出土4件叠鼓形铜贮贝器,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3件都来自大型高级墓葬,墓主均为男性。李家山的这件同样出土于大型高级墓葬中,不过墓主是一位女性。有专家综合出土叠鼓形铜贮贝器的墓葬特征,认为其属于礼器中的重器,主人应该是西汉晚期已逐步丧失政治权力的古滇国王室。还有专家大胆推测,一般的贮贝器可被滇王或滇国贵族所拥有,但叠鼓形铜贮贝器的主人只能是滇王,其象征意义类似于中原的“九鼎”,滇青铜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这种叠鼓形铜贮贝器可作为判断滇国“滇王墓”的一种标志性器物。

羽人与巫师

这件叠鼓形铜贮贝器上的羽人划船纹、羽人舞蹈纹绝非等闲饰物。

划船纹是石寨山型铜鼓的主要纹样之一,根据船的不同形制及船上人物活动的不同,可分为捕鱼图、竞渡图、祀河图等,此类图案与巫师的活动有关。至于纹饰中头戴羽冠的羽人,他们不是一般人,而是武士或巫师等特殊身份的人。

有学者认为,羽人舞蹈纹是巫师正在施行巫术的表现。古滇国有一种舞蹈叫“羽舞”,是根据舞者穿戴的羽服、羽饰来命名的。羽舞是滇人的一种主要祭祀舞蹈,参加人员全是男子,他们在身上遍插羽毛,模拟飞鸟,达到忘我的状态,从而实现人神沟通的目的,该舞蹈形态与现代傣族的孔雀舞有些类似。这件叠鼓形铜贮贝器上的羽人,跳的或许就是羽舞,而他们模拟的飞鸟形状,与该叠鼓形铜贮贝器上四只长尾飞鸟的形态又有些相像,或许这一切并不是巧合,因为有专家认为,这几只长尾飞鸟的原型就是孔雀。

蛙是滇人崇拜的图腾

叠鼓形铜贮贝器的立体蹲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蛙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今天仍可发现它的踪迹。

蛙的形象为何会出现在青铜器上?有专家分析,青铜器最早被用于祭祀,随后逐渐成为生活用品。最初的青铜器纹饰往往充满对自然的畏惧,因此以狰狞风格为主,象征辟邪免灾。随着人类越来越强大,人们不再惧怕自然界的未知灾难,也不再惧怕各种各样的猛兽,反而对蛙一类的小动物产生兴趣,审美上的转变,使青铜器上有了蛙的形象。

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对蛙的寓意进行了分析。有人认为,古滇国蛙的形象与图腾崇拜有关,属于月亮崇拜的一部分;而有人认为,蛙与当时的生殖崇拜有关,蛙代表女性生殖器官——子宫,也有专家说蛙类多卵而具有强大的繁殖力,且肚腹鼓起和孕妇肚腹相似,象征多子;还有人认为,滇人对蛙的崇拜来源于对水灾的恐惧,先民的生活环境较为恶劣,因此需要祈祷神灵的庇佑,崇拜的神灵需要有他们不具备的能力,蛙作为两栖动物,不怕水灾,且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自然被先民神化;另有人认为,蛙类吃蚊子等害虫,又可预知天气,人们常把蛙鸣与打雷下雨联系在一起,认为它能祈雨……对于蛙的寓意,我们没法下一个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对蛙的形象探究,有助于了解先民的思想观念及发展演变。

这件叠鼓形铜贮贝器,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来看,都充分表现了滇人特有的装饰与艺术风格,承载着古滇国社会的历史记忆。作为李家山出土的唯一一件叠鼓形铜贮贝器,无疑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记者 李艾丽 实习生 周正)

编辑:刘玉霞   审核: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