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22>>第三届“彩云杯”主题网评大赛

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发布时间:2022-06-02

新平的地理气候立体、热量垂直分布、光热条件充足、水资源总量丰富,具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

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全产业链打造生猪、蔬菜、中药材、水果等重点产业,才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新平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就是依托“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沿线发展,巩固提升现代柑橘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建设,全域旅游开发,生猪养殖,壮大产业规模,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几年来,新平县的柑橘在“褚橙”品牌引领下,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扬名全国。全县柑橘种植标准化建园面积在50亩以上的有221户,面积达91756.5亩,占总面积的77%。全县柑橘种植涉及12个乡(镇、街道),91个村(社区),482个村(居)民小组,5158户农户(不含企业管理户)。截至今年9月,全县累计种植柑橘面积达11.9万亩。

柑橘产业,已成为新平县热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老厂乡勐炳村,地处绿汁江沿岸,属于亚热带河谷气候,村域内年平均气温22℃,终年无霜,热区耕地资源丰富,素有“天然温室大棚”的美称。

勐炳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种植,因地制宜引导菜农发展种植豇豆、姜柄瓜、辣椒、西红柿、小黑豆等冬早蔬菜,挖掘开发冬早蔬菜的巨大效益潜力。

林下经济是一项助民致富的产业经济,而今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更是山区群众摆脱贫穷、改变生活的新希望。新平县结合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紧抓林下产业发展,着力扩大林下“三宝”(魔芋、重楼、黄精)种植规模,为山区群众开辟和拓宽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新平林下中药材、林下蔬菜、食用菌共种植9290.34亩,其中林下中药材2430.7亩、林下蔬菜1893.9亩、食用菌4965.74亩。实现销售收入4254.89万元,其中林下中药材350万元、林下蔬菜619.29万元、食用菌3285.6万元。

以“提素质、增效益、稳供给、保安全、促生态”为目标,以“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为抓手,优化区域布局,统筹种养加协调发展,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现代生猪种业,促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屠宰管理和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推动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生猪产业在云南率先实现现代化。

按照生猪产业发展规划,为实现年出栏生猪100万头目标,新平县还将新建年存栏种猪5000头种猪场1个、年存栏种猪7200头种猪场2个,新建年产36万吨饲料厂1座,新建年出栏20000头以上商品猪的规模化育肥场若干,新建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屠宰厂1个,新建食品加工厂1个。

旅游是新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是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已成为新平融合发展的综合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经济增长点。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具有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加就业、扩大开放、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旅游业在进行要素融合的同时,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当下最热的乡村旅游、庄园旅游、生物制酒参观、手工艺品制作参观、矿场遗址参观、民族歌舞表演等新业态,丰富了产品类型,完善了旅游功能。旅游产业融合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是开发旅游产品、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新平县是旅游资源大县,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体验性、参与性旅游产品较少,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深度不够、产品较少,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在1.3%~4.2%间,距离占支柱产业5%和战略性支柱8%的要求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到2022年,“红河谷-绿汁江”流域开发已拥有1个AAAA级风景区、1个AAA级风景区、1个AA级风景区、11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行业直接就业人数达5000余人,间接就业人数达23000人以上。

走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之路,各乡镇各部门要明确发展目标,细化推进措施,形成上下贯通、目标一致、逐级分解的体系。按照职责分工,强调协调配合,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新平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作者:李永新)



编辑:苏晴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