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换上当地彝族服装,体验采摘乐趣,在山林间拍照打卡。
6月中旬,下了几场微凉的雨,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大密罗社区的野生食用菌开启“疯长”模式,当地群众又迎来了一年一季的捡菌时节。
“雨水一过,林子里的野生食用菌就开始‘冒头’了。我们社区野生食用菌品种丰富,有羊肝菌、牛肝菌、干巴菌、鸡枞、青头菌……”走在林间,大密罗社区二组村民陈刚向记者介绍着野生食用菌的品种。雨后的林间空气清新、雾气弥漫,大大小小的菌子悄悄生长,藏在草丛里,看到个头较小的菌子,陈刚便用松针将其小心遮盖起来。“再养两天,菌子长大就可以来采摘了,现在采了太可惜。”陈刚说。由于社区实行封山育林、封山育菌、保种促繁等措施,村民们陆续承包山林育菌,待成熟时再采摘,当地的野生食用菌质量和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我承包了300亩山林,每到采菌时节,就会请三四个亲戚来帮忙采摘,每年采摘野生食用菌的收入平均5万元左右。”陈刚说,下一步,还将尝试开发体验式采摘野生食用菌的活动,让市民们在他承包的山林间采摘野生食用菌,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
大密罗社区地处山区,拥有林地47526亩,处于合作水库与凤凰水库二级保护区之内,常年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社区充分利用当地优良的自然生态优势,早在几年前就率先在几个小组实行林下资源承包试点。有了承包者,山上的野生食用菌质量有了保障,通过管理的野生食用菌质高价优。近五年来,大密罗包山捡菌的收入达718.81万元,小组提取25%作为公益金,社区提取5%作为公益金,余下部分由各村民小组按照人头分配,确保村里的老人和小孩都有收入,也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雨后初晴,野生食用菌快速生长。
随着野生食用菌采摘时节的到来,大量品种繁多的野生食用菌涌向市场。但是,大密罗的菌子几乎是供不应求,野生食用菌还没有上市就会接到省内外订单。不少承包者已经注册了商标,根据客户需求,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加工销售,仅其中一家承包者2021年的菌子外销收入就实现近30万元。
大密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晓琼告诉记者,社区将打造野生食用菌精品文化,促进野生食用菌文化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带动当地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从而可以让更多村民和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真正实现党建引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冉 曾永洪摄影报道)
编辑:陶晓兰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