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21>>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新闻聚焦

深度报道|新平勐炳村从深度贫困村到致富“明星村”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7-13来源:玉溪网

0 副本

绿汁江从勐炳村边蜿蜒流过。

盛夏时节,来到海拔700米的新平县老厂乡勐炳村,推开车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绿汁江边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玉米地和水稻田。

今年春季,勐炳村番茄大卖的帷幕早已落下,村民们与外地客商交易番茄的盛况仿佛还在眼前,“6元一公斤、9元一公斤、11.5元一公斤……”的讨价还价声似乎还回荡在村子上空。勐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沐信甫乐呵呵地说:“今年,我们村终于有一户农户种番茄的销售收入突破了100万元,50万元至90万元的有25户,20万元至50万元的有200户,10万元至20万元的就太普遍了。”

这样的销售收入太震撼了,更震撼的是2017年以前该村还是一个省级深度贫困村,短短几年全村就经历了化茧成蝶的变化,成了一个“明星村”“小康村”和“幸福村”。走在村子的田间地头听完沐信甫的介绍,走村入户听完村民的述说,这个绿汁江边的村子快速脱贫和奔小康的过程,以及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给我们四大启示:乡村要振兴,交通道路是基础,产业发展是核心,绿色发展是方向,“领头雁”是关键。

一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

勐炳村是省级贫困乡老厂乡最穷的村子,该村10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绿汁江沿岸,全村367户1506人,98%以上的本地人口均为彝族,50岁以上群众大多不会讲汉话。2015年前,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全都是土路,交通闭塞,从勐炳到对岸的楚雄州双柏县只能靠船渡,山路一到雨季经常塌方,村里的人都出不去。勐炳村村民李绍明说:“我们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与外面连接的公路硬化掉,下雨天有什么急事、大事能出得去。”

4 副本

2016年前,勐炳到戛力莫小组的勐戛路。

沐信甫告诉记者,勐炳村距新平县城127公里,因交通条件差出行难,没什么大事村民们都不愿出村子。该村群众因长期生活在一个闭塞的环境中,思想僵化是造成勐炳村贫困的主观原因。客观上因交通条件差,即便种出农产品也拉不出去卖,也没有人愿意进来收购,出行难成了制约该村发展的最大问题。要想拔出穷根,还是那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

5 副本

2017年,拓宽和硬化后的勐戛路。

2015年后,在各级政府支持下,结合脱贫攻坚,勐炳村整合资金开始修路。2017年,勐炳大桥建成通车,到对岸的双柏县再也不用走水路了。2017年投入1400万元拓宽和硬化了保勐路,从勐炳到老厂乡集镇之间的道路从此畅通。自2016年至2020年,勐炳村先后筹集和整合资金1.3亿元,拓宽和硬化了勐炳到新平县、勐炳到峨山县、勐炳到老厂乡、勐炳到戛力莫小组的公路,勐炳村逐渐打开了与外界联系的门户。同时,全村10个村民小组之间的公路也全部硬化。

目前,勐炳村与外界的交通可谓四通八达,双柏县河门口途经勐炳村至峨山县富良棚乡丫勒的三级路勐炳段公路已开工建设,项目实施后,从勐炳村到永金高速公路只需半小时,以后勐炳村的货运、客运将进入“高速公路时代”。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大改变,勐炳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前闭塞的山村成为投资热土,成为发展低热河谷特色农业的网红打卡地,涉农企业、种植大户纷纷到勐炳淘金,并带动当地村民迅速脱贫致富。

一句真话:乡村要振兴全靠产业兴

“过去,勐炳村之所以是老厂乡最穷的村子,原因是产业单一,群众缺少增收渠道。2015年以前,全村主要靠种稻谷和玉米,村民一年苦到头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口袋里没有钱。”勐炳村党总支副书记方绍荣坦言。

2013年新一届村委会班子上任后,面对勐炳村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新上任的班子在沐信甫的带领下,积极谋产业,外出取经看产业,长期坚持不懈抓产业。新一届村委会班子认真分析村情,认为勐炳村地处绿汁江沿岸,属典型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区,因此从头年8月底到第二年3月底发展秋冬蔬菜最为适宜。

拿准了脉搏,说干就干。2017年,村委会组织部分村民到峨山县化念镇学习种植秋冬蔬菜的经验,并引进化念7户种植大户到勐炳种植番茄,带动当地村民发展秋冬蔬菜产业。方绍荣告诉记者:“为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当地群众发展秋冬蔬菜产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018年村委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对绿汁江边3060亩的小、散、乱田块进行土地整治。”通过改造,原来小、散、乱的农田变成规整的大块和便于农机耕种的连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农田机耕路通到田间地头,村民耕田种地的成本随之降低。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全村还新增耕地2001亩。

2018年,随着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全村的土地变成了“香饽饽”,土地流转量和土地租金迅速攀升,2015年每亩租金300元的土地到2020年迅速提高到每亩3000元,土地整治后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随着外来种植大户的引入,当地村民拿出一部分土地流转给引进的大户种植蔬菜,就近打工学习种植蔬菜的技术,为全村发展秋冬蔬菜产业奠定了基础。 

新平森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番茄收购点的工人正在忙着将番茄装框准备销售。.jpg

新平森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番茄收购点的工人正在忙着将番茄装框准备销售。

据方绍荣介绍,为更好地推进全村蔬菜产业发展,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农户+电商”的发展模式,引进新平森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平勐鑫商贸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成立了“新平沐大哥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蔬菜产业。

2021年,勐炳村番茄种植面积达4400亩。.jpg

2021年,勐炳村番茄种植面积达4400亩。

从2017年至今,由于勐炳村交通条件的大改变和农田基础设施的大改善,全村陆续引进上百家种植大户落户勐炳,大力发展番茄、豇豆、辣椒和芒果、西瓜、荔枝、葡萄等果蔬产业,其中冬早蔬菜产业已实现规模化发展。统计显示:2021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其中番茄4400亩、辣椒1000亩、茄子300亩、小瓜300亩。

勐炳村九组村民普进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开始种植蔬菜脱贫,脱贫后他每年都要种好几亩番茄和辣椒。村民李绍明说:“我家从2018年开始种植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种了20亩。以前家里没钱办不了什么事,自从种植番茄后,收入多起来了,房子也是新建的,今年还买了辆小轿车,各种家电都置办齐全,农闲时还自驾出去旅游一下,现在有了钱就想好好把孩子培养出来。”

目前,全村367户中有347户种植蔬菜,去年全村蔬菜总产值近2亿元,预计今年全村蔬菜总产值将超过去年。

3 副本

勐炳村菜农忙着采摘番茄。

经过五六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番茄种植已成规模,成为勐炳村一张亮丽的名片。2021年,番茄种植面积占全村蔬菜种植面积的73.3%。今年番茄销售行情特别好,每亩平均纯收入达3.5万元。  

一句诤言:要想长久富裕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番茄连作,病虫害多了起来,土地的板结情况也开始出现。针对这一情况,勐炳村开始向新平县漠沙镇学习苦瓜与稻谷轮作经验。沐信甫告诉记者:“一个产业要培育起来真的不容易,要倒下却快得很,如果不未雨绸缪,借鉴其他地方发展蔬菜产业的成功经验,不注重绿色发展,要不了几年,全村蔬菜地里的病虫害就会更多,土地的板结程度就会加重,番茄的产量就会降低,品质就会大幅下降,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经过近两年的广泛宣传和水旱轮作示范,目前全村村民都开始自觉遵循‘菜-稻’轮作模式发展秋冬蔬菜产业。村民鲁振华说:“现在,我们尝到了水旱轮作的甜头,通过水旱轮作,番茄的病虫害的确少了许多,目前我们村子的菜农都会自觉进行水旱轮作,做到以田养田。”据了解,近年来勐炳村不仅大力推行水旱轮作制度,还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推广物理防虫和生物性诱剂杀虫技术,全面实施绿色生产方式,走上一条绿色发展蔬菜产业的路子。 

一句实话:要想做成大事少不了“领头雁”

“2013年后,勐炳村委会新一届班子面貌一新,积极进取,想做事能做事敢担当,积极带领全村群众谋发展。我们村子有今天的大发展,真的离不开村委会班子和基层党组织的带领。”李绍明说。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勐炳村在不断发挥村委会班子“领头雁”作用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鲁振华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是村委会的班子成员还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处处都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占地,我是党员我家先让、房子我家先拆,其他方面也是你有困难我帮你、有好事你先上、有难题让我来。”

据沐信甫介绍,勐炳村持续开展“党旗飘扬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先后争取2亿元资金完成住房、交通、水利、农业产业等30多个项目,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的出行难、饮水难、种地难、增收难和住房差等问题。


未标题-1

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勐炳村产业兴旺奔小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200元增加到2021年的12530元。2015年,全村建砖房的只有57户村民,到2021年,全村建砖房的有338户,92%的农户都建起了新房,即便没建新房的也在外面购置了商品房。村民罗有明对记者说:“近年来我家每年都要种10亩左右的番茄,赚到钱后花了20多万元把房子又扩建和装修了一番,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5万元,村委会班子思考着怎样进一步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来反哺全村群众,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让全村群众的民生福祉更上一层楼。今年,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一条融合“集体经济+三级考评+医保补助”的乡村治理机制应运而生,以“三级考评”为核心,按“优秀、良好、合格”三个家庭档次进行公示,从集体资金中拿出资金进行补助,促进全村群众医疗保险的缴纳。“下一步,随着村集体收入的稳步增加,还准备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到全村的民生福祉中,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闯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勐炳特色路。”沐信甫表示。

采访完勐炳村,在回去的路上,记者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往绿汁江河谷眺望,勐炳村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产业旺,一幢幢漂亮的民居点缀在山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尽收眼底。一个曾经的穷山村经过几年蜕变,成为绿树葱茏、流水潺潺、瓜果飘香,处处透着新气象,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喜悦的新农村。(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佳  图片由勐炳村委会提供)



编辑:刘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