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吉贵:全家都是“护林员”
发布时间:2022-07-18

守护山林二十余载的薛吉贵。

编者按

有这样一批从业者,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却肩负着几代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绿色梦。他们常年以大山为伴,以林木鸟兽为友,在交通不便、通信不畅、信息闭塞、生活艰苦的林区里,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守护着林区一草一木。他们,就是一位位平凡而又不凡的生态护林员。他们身在林业一线,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践行者。即日起,本报记者将带您走近他们,从那些感人的故事和朴实的话语中,感受这些质朴辛勤的劳动者如何跋涉于密林山野,守护着绿水青山,为祖国大地绿意盎然奉献青春与心血。

□  本报记者  沈杰  文/图

薛吉贵,1971年出生,曲靖市会泽人。1995年,24岁的他带着妻子一起进入玉溪市北山国有林场,成为一名护林员。如今,薛吉贵已经51岁。二十多年来,他都在认真地重复着一件事情——守护绿水青山。

6月8日一早,在北山国有林场东风管护站的烂泥箐管护点,记者见到了薛吉贵。该管护点位于江川区安化彝族乡烂泥箐村委会境内。

二十余载护青山

带上砍刀、盒饭、雨伞等工具,薛吉贵前往他管护的林区巡山。

刚下过雨的树林薄雾蒙蒙,薛吉贵边走边回忆着他刚到北山国有林场安标山护林点的点滴。“安标山护林点就是一间石头搭建的屋子,30多平方米,周围除了山还是山。”薛吉贵说,屋里没水、没电,靠煤油灯照明,每挑一次水得走几里路,一个月出山购买一次生活必需品。10年间,薛吉贵的两个女儿相继出生,随着她们一天天长大,入学成了难题——最近的下山头村完小,离护林点五六公里,不是寄宿制,夫妻俩只能把女儿托付给当时住在江川县白龙潭村的朋友家。

安标山护林点废弃后,薛吉贵被调往烂泥箐管护点,女儿也转学到了烂泥箐村的学校上学。该管护点于1994年前建成,依旧不通水、不通电,薛吉贵一家四口在烂泥箐管护点40余平方米的红砖房里一待就是13年。

走到大山深处,树木愈发茂密。“这里远离城市,走在路上除了风声还有虫鸣鸟叫,一天下来很少遇到人。这样的路我必须每天走一遍,大概有10多公里。”薛吉贵一边清理着拦路的树枝一边说,进入防火期,天干物燥,护林防火工作压力变大,作为护林员,必须每天到林区巡护,清理高危地段的林下可燃物,排除可引发森林火灾的隐患。

靠着双腿,薛吉贵踏遍了责任区内的山山水水、一沟一壑,对管辖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状况等都了然于心。他认为,护林工作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每天都与树木打交道,树木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能让大山披上‘绿衣’,让我们生活的城市被绿水青山环绕。”薛吉贵说,这样的工作虽然艰苦,但值得他用心去坚守。

中午时分,薛吉贵找了个有树荫的地方,吃完随身携带的饭菜,稍作歇息,继续朝大山深处走去。

做好护林这件事    

2005年5月,薛吉贵在巡山时发现北山林场的猫猫山区域发生森林火情,第一时间报告了林场。由于火场所处位置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专业扑火队到达后为如何快速抵达火场犯愁,熟知地形的薛吉贵仅用20分钟时间,就将专业扑火队带到了火场。

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猫猫山上的火被成功扑灭,但火灾过后到处是被大火焚烧后倒下的树木和光秃秃的树干。附近村民趁着天黑,偷偷前往山中盗伐火烧木,也借机盗伐起周边活树。薛吉贵知道后,连夜蹲守,及时摸清情况,经反复劝说无效后报告了森林公安局。

薛吉贵指着远处的青山告诉记者,那场火灾后,经林场补植、补造和管护,经过十多年休整,才有了远处的绿树林。而且从那次以后,周边的乡亲看到了薛吉贵公正无私、不屈不挠的护林精神。如今,乡亲们不仅不再肆意盗伐林木,还自觉参与护林。

穿越丛林时,薛吉贵边走边查看,拿着砍刀对枯枝进行修整。“病虫害对树木的破坏力很强,蔓延速度很快。”薛吉贵说,每年的森林病虫害高发季节,他都要认真检查管护区域内林木的情况,严格开展枯死松树踏查,并配合做好松材线虫病监测、防治工作,把森林病虫害监测员的职责一起扛起来。

全家都是“护林员”

傍晚时分,薛吉贵回到了管护点,负责另一片林区的妻子也回来了。这是一栋崭新的管护用房,也是薛吉贵的家。

“我们全家都是护林员。”薛吉贵说,他担任护林员后,经常给妻子讲护林知识;女儿们出生后,夫妻俩又一起给孩子们讲护林知识;两个女儿在学校也给同学们讲起了护林防火的相关知识。遇到周末、假期,女儿会随薛吉贵夫妇一起巡山护林。

“对于女儿,我给不了她们什么,但是看护森林资源,总得有人站出来。”薛吉贵说,刚到林场时,夫妻俩靠几十块的工资维持生计;如今,每月一共能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 

“我从农村出来,这半辈子虽然只做了守护森林这一件事,但我不后悔,以后也会继续守护好绿水青山。”这位两颊印着高原红的硬汉不畏严寒酷暑,不分白天黑夜,尽心守护森林,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人生价值。二十多年坚守山林,现在的薛吉贵已头发花白,他说:“我越来越离不开这片树林了。”


编辑:王雪峰   审核: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