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 全国政协委员杜明燕: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31来源:学习强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时代课题中的“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的目标和路径。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六专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进行了阐明。

长期以来,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项难以解决的问题。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及共同富裕的深刻思考和实践总结的重要论述,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在学习中体会,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说明,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核心。结合我所在的工作领域和实践经验,我认为,旅游业能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

通过文化旅游这种媒介方式,引导城市居民到乡村吃农家饭、住民宿,体验乡村宁静、优美的环境,放松城市生活紧张、疲惫的心情,同时购买乡村牧区农副产品,并保持持续性消费,从而产生经济收益。正是这种去掉中间环节的直接供需关系决定了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中产业支撑的最有力的手段,不仅可以培育观光农牧业、休闲农牧业等多种现代农业新业态,还可以有效改变农村发展单纯依靠第一产业的局面,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休闲旅游提升,就是强调供给侧的高质量与高品质,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乡村休闲旅游的需要。

我认为,要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农业,做精做强特色农产品。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盘活利用闲置农宅,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一批乡村民宿精品。培育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打造消费新热点。

以我的家乡呼伦贝尔为例。呼伦贝尔地域辽阔、民族多元、风俗各异,各地的生产生活经营方式也形成了“百里不同俗”的特色,因此各地不同的特色民宿发展有很大的空间。目前,呼伦贝尔除了传统的蒙古包外,还有额尔古纳的木刻楞、林区的板夹泥房、鄂伦春的斜仁柱、达斡尔的介字房、鄂温克的柳条包、敖鲁古雅的小木屋等,极具地方特色,而且都按照现代工艺建设改造,又符合消防设施验收。

这些特色民宿充分利用了牧民闲置资源,目前正在向着特色精品民宿方向发展,受到游客欢迎,同时大大实现了牧民增收。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支持方向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牧区建设、增加农牧民就业机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牧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旅游呈现快速发展,即使是在后疫情时代,出境游、跨省游诸多限制下,城市周边的近距离的乡村旅游仍在逆势发展。但由于我们呼伦贝尔地区地域辽阔,发展乡村旅游业村落大多分布比较分散,交通可进入性差,而且村与村之间或者乡镇间产品单一,形成了同质化低端竞争。最关键的是,能提供专项服务的人员少,更不知道该怎么样服务好城里来的游客。

因此,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首先要有市本级的项目支持,这样才能“栽好梧桐树”,针对不同地区培育不同的乡村旅游品牌产品,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培训,扶持更多的从事乡村旅游业的农牧民做好打造IP品牌、营销和服务这三件事儿。

一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来打造乡村旅游产品,着眼于特色资源的综合利用,针对特色产业带动型、景区依托型、农场庄园型、民俗体验型和现代农业展示型等不同的发展类型,充分发挥现代农牧业、林业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大力开发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康体养生休闲、民俗风情体验、亲子拓展活动等特色旅游活动。就是做适合于城市人旅游体验的综合型产品。

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去营销推广我们的乡村旅游产品,特别是农副产品的销售,对于农牧民来说,农业和畜牧业是生产生活的主业,发展旅游业是增产增收的手段,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必将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三是针对服务,通过经营的方式,梳理出一套服务的标准和流程,让村民如何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做好乡村旅游服务。要积极开展相关从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研究一些适应乡村旅游行业需求的新职业,如“农民旅游导游员”“牧民旅游讲解员”“乡村旅游接待服务员”等,让从业人员逐步做到先培训、后就业,持证上岗,以增强服务的规范性,赢得游客肯定,提高游客重游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幅度提高,达到文旅产业提标提效的目的。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


编辑:王雪峰   审核: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