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庆假期,阳光明媚,微风和煦。位于江川区安化乡光山村的花漫光山多肉乐园人气十足、热闹非凡。游客们或是去草地上露营,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自助烧烤区,品尝“最抚凡人心”的特色美食;或是悠然漫步网红栈道,在湖光山色中享受清闲时光;或是穿梭于多肉迷宫内,欣赏多肉植物的娇俏可爱……大家沉浸在风光旖旎的乡村美景中,寄情山水,购物消费,惬意地享受美好假日。
“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在花漫光山多肉乐园发展得红红火火(图片由花漫光山多肉乐园提供) “蓝天白云,山清水秀,国庆打卡花漫光山多肉乐园。”这是市民矣晓倩发在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唯美的自拍再配上呆萌可爱的多肉景观,短短几分钟就收到无数点赞和评论。依托青云路建成通车契机,国庆期间开业的花漫光山多肉乐园成为不少市民放松心情、休闲度假的首选。 美丽乡村游带火假日经济 光山村曾经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却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偏僻山村,群众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烤烟和蔬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致富困难。 近年来,为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光山村按照“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园、实现产村融合”要求,围绕“一村一品一企”建设目标,积极培育发展多肉花卉种植产业。 今年6月,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光山村投资500多万元打造花漫光山多肉乐园,由村办公司与项目运营公司合作经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该项目占地10亩,由萌宠乐园、多肉迷宫、彝家童乐园、露营基地、彝人码头、星空剧场、网红栈道等区域组成,可为游客提供多肉种植体验、多肉销售、儿童乐园、露营烧烤等游购娱一体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娱乐和消费需求,已于国庆期间正式开门迎客。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接待800余名游客,大部分都是玉溪本地人,客流量最多的一天是10月4日,达到1000多人。”谈到国庆期间的运营情况,花漫光山多肉乐园负责人毛贤文难掩兴奋。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37个品种、2万多棵多肉植物装点而成的多肉迷宫最受游客欢迎。放眼望去,形态各异的多肉被连片种植在山坡上,肉嘟嘟、水灵灵的叶片,色彩斑斓,娇嫩欲滴。一旁环绕水库修建的彩色步行栈道连接着露营草地,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让人瞬间身心放松。 随着游客纷至沓来,也带火了村里的农家饭店。一大早,毛贤文就忙着在彝人码头餐饮区查看食材准备情况。据毛贤文介绍,红烧牛肉、牛肉冷片、野生菌、各种本地时鲜蔬菜都是必点菜肴,大家都想尝一尝这山里的美味,体验不一样的农家特色。“大家打卡游玩之后就来这里聚餐,每天都会有17到18桌的客人。除此以外,我们安化的酒也非常出名,均由本地优质的高粱、包谷、青稞酿制,很多游客品尝后觉得不错就会购买一些带回去收藏,每天的销量在5公斤左右。”毛贤文说。 “我们是专门从红塔区开车过来这里游玩的,全家老老小小7口人,自助烧烤价位适中,里面有肉有蔬菜,还有米线也好吃,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游客张潇月告诉记者。 花漫光山多肉乐园建成后,除了吸纳本地村民到园区务工,还设置了一些临时摊位帮助村里的多肉合作社进行多肉展示和销售。合作社成员普五九边忙着收钱,边告诉记者:“游客比较喜欢购买的多肉品种是玉坠、绿熊、火狐狸,它们颜色鲜艳,造型可爱,目前一天的销售额在2000元左右。” 如今,随着园区“周末经济”“假日经济”进行的红红火火,村民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收入方式,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产村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为群众创收60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安化乡副乡长杨景月告诉记者。 好生态、好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底气所在 走进光山村,多肉元素随处可见,有的被成片种植在路边小道上,自成一幅幅对称风景;有的则被栽入瓦罐中挂在农家小院外墙上,与墙面彩绘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以前这里是土路,表面坑洼不平,现在已经硬化好了;曾经这里是荒地,现在被我们改造成了多肉迷宫;以前这里是个鱼塘,现在我们在岸边修建了栈道,游客可以来这里走走吹吹风,感受光山优美的景色”。光山村党总支书记普吉九一边热情地和村民打招呼,一边忙着介绍近年来光山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喜悦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好生态、好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底气所在。乡村振兴战略打响后,光山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及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项目,积极整合各级各部门补助资金,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空心村”改造和农村“七小工程”建设,共拆退“闲房危房旧房”9407平方米;围绕青山中、花园里、净靓美的要求,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一进五清”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距离村庄不远处山上的大棚里,承载着村民致富梦的小多肉正被精心养护,即将发往全国各地。“截至目前,安化已拥有多肉花卉企业 1 户、多肉花卉家庭农场 16 户,多肉花卉专业合作社1个,多肉花卉种植面积达2000亩,品种300余个,带动村民就业300余人,年产值近2000万元,形成了‘党组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杨景月告诉记者。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两山’转化实践区、脱贫振兴衔接样板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休闲康养旅居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挖掘当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持续扩大多肉种植规模,培育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持续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潜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打造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奋力谱写‘山乡彝家’生态文化小镇发展新篇章。”杨景月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汤思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