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特刊|乡村振兴阔步行
—— — 玉溪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布时间:2022-10-14来源:玉溪网

0

诗画乡村美玉溪。 通讯员 潘泉 摄

如期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显著提升,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交出了优异答卷。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玉溪市坚持“四个不摘”要求,精准施策,在产业、就业、教育、饮水安全等方面持续帮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立足新发展阶段和历史起点谋划工作,抓产业促乡村发展,加快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1   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

群众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土路变成水泥路,村民喝上“放心水”……玉溪市元江县洼垤乡曾是典型的贫困乡,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该乡围绕“基础好、产业优、村庄美、保障全、组织强、百姓富、彝乡新”的目标,建基础、兴水利、育产业,解决了“阻在山路、困在水利”等发展难题。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洼垤乡从产业振兴、基础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下功夫,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之花绽放在洼垤的村村寨寨。

11

 “黄金叶”铺就致富路。

洼垤乡只是全市乡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玉溪如期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9年,全部贫困人口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了保障。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2020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3927元,比2015年增长了375%,2021年达15812元。实施C、D级危房加固改造,拆除重建16.98万户,全面消除全市农村“4类重点对象”D级危房存量,实现农村困难群众“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目标,惠及68万农村群众。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全面提升,全市累计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406处,受益人口182.5万人。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玉溪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玉溪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中之重,强化“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的推广应用,坚持常态化监测与集中排查相结合、线上线下排查和信息比对相结合,精准锁定“三类”监测对象,针对风险原因,精准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实施精准帮扶。其中:产业帮扶727户、就业帮扶1124户、健康帮扶2768户、金融帮扶289户、教育帮扶763户、住房改造123户、饮水安全保障55户、社会帮扶240户。通过精准帮扶,全市2351户7868名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10

菊花种植助农增收。

玉溪在产业、就业、教育等方面持续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产业就业双驱动,通过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抓实新型经营主体倍增计划,强化利益联结,提高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能力。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长效机制,延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增加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财政资金精准投入、金融扶贫持续加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保障。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继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继续落实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守住“义务教育有保障”底线。目前,我市控辍保学已在“动态清零”的基础上实现了“常态清零”。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建立完善住房保障排查的常态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妥善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的基本住房安全需求,持续提升全市农房抗震能力。在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健全饮水安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工程持续发挥作用,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有效解决农村供水保障不够稳定、季节性缺水等突出问题。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市、县、乡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保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财政、金融、人才等政策有效衔接,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   产业兴旺

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聚焦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产业、育主体、强联结,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在培产业上,玉溪立足资源优势,聚力做品牌、壮主体、转模式、深加工、强外贸,推进“一二三”行动,大力培育“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企”,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地留在农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在育主体上,以农村集中连片区域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业企业强强联合、同业整合,打造一批具有完整产业链、较强竞争力的标杆型龙头企业。在强联结上,玉溪以订单生产、生产托管、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资产租赁、就业务工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为纽带,进一步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8

火红柿子迎来收购商。

新平县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抓好产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以“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模式,坚持打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新平县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转型升级、创新提质增效。以柑橘为代表的水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产值逐年提升,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同时,新平县把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作为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充分发掘农业产业资源和山水风光,因地制宜赋能“休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特色消费、电子商务等新的增长点。此外,新平县还强化利益联结,开展“地企联动 党建共创”、村企党组织联建,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和合作生产,提升了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加大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创办“强村公司”力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正如新平县一样,经过产业培育、市场主体培育、强化利益联结,玉溪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以烤烟、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畜禽为重点的“6+N”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加快向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三品一标”认证基地面积达到549万亩,创建省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69个,绿色有机农产品数量达到55个。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6户,其中国家级7户、省级74 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311个、家庭农场13054个。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一产产值达39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934亿元,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800个,农产品商贸流通链条初步构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提升。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0元,较2012年的7628元翻了一番多。

3   设施完善

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3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玉溪乡村“面子”越来越美,“里子”越来越实,正大步朝着“产业好、环境好、生活好”的目标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脱贫攻坚,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显著提升。玉溪乡(镇、街道)及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宽带网络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广电网络光纤全覆盖;脱贫村和200人以上或党员10人以上的自然村都有了活动场所;全市校舍总面积达633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222万平方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乡(镇、街道)及行政村体育基础设施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全部有标准化卫生室和村医,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实现全覆盖。行政村通10KV动力电、自然村通380V动力电。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改善后,玉溪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聚焦乡村建设行动目标,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抓实实用性村庄规划、拆临拆违、人居环境整治、试点亮点打造,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要求,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全力推进“十百千”工程建设,全面开展绿美玉溪行动,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聚集田园综合体、产业园、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功能和要素,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乡村等试点示范创建。目前,全市开展村庄规划编制567个村,已形成规划成果506个。完成了100个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4.7%,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升,6131个涉农自然村全部达到人居环境整治1档8条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创建美丽乡村224个。

12

  丰收的喜悦。

迈步新征程,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改变”继续在玉溪大地的村村寨寨以不同的画面呈现。峨山县岔河乡河外村路口小组按照“化零为整、腾出空间、合理布局”的思路,拆除危房旧房,打通环村路,集中处理垃圾污水,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空间,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打造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花园村庄。

自2021年底以来,玉溪以拆临拆危拆旧为突破口,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围绕“清、规、建、治、管”五字方略,紧盯“玉溪是个大公园,村村都是度假村”的建设目标,综合施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全面高质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努力绘就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画卷。

4   治理有效

乡村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玉溪乡村教育快速发展、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改善、乡村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乡村精神文化发展繁荣兴旺,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

一大批山区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改善了当地教育环境。

十年来,玉溪深入实施教育扶贫重大工程、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扎实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不断提升教育改革发展质量。全市累计投入教育经费573.95亿元,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等重大工程,实现了“校园胜家园”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大力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积极推进社保扶贫法定人员全覆盖,4469名脱贫患者得到大病医疗救助,4310名残疾脱贫人口纳入低保,3837个脱贫劳动力参加公益岗位。

4

乡村卫生室提质,解决了村民看病难题。

玉溪加强监测预警工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平稳过渡,确保不发生因病规模性返贫。此外,玉溪多措并举抓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稳步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标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着力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效能,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

乡村设施完善,为村民锻炼身体及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便利。

建档立卡贫困户马金文把8亩石头地改良成了平整的庄稼地,2020年仅烤烟一项收入就达到4万元;建档立卡户鲁卫平脱贫致富后,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脱贫攻坚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物质和精神实现了“双脱贫”,如今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脱贫地区蔚然成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玉溪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发展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5   组织加强

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乡村治理有序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得到有效整顿,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平安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化。

新平县戛洒镇新寨村曾是一个头上戴着“软弱涣散党组织”帽子的“落后村”,各项工作推进滞后,发展后劲不足,村级事务没人管,村内人居环境差。2020年10月,新寨村试点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不但高质量完成了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更实现了班子强起来、产业优起来、群众富起来、环境好起来的蜕变。

9

  主播线上带货,助力农特产品销售。

2021年,玉溪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完善激励、考核、淘汰、责任机制,建立起村干部分工负责、精简高效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探索出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治理新模式;2022年,玉溪市深化县、乡、村、组“四级联创”,推动小组创好、村社创优、乡镇创强、县区创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乡村得到有效治理,村级集体经济也不断发展壮大。2022年2月,玉溪制定出台了《玉溪市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奖励行动,着力探索出一条基层组织带动、集体促动、群众联动的“双增收”新路子。为落实好“三个行动”,玉溪还着力从优化扶持政策、加强政务服务、深化结对帮扶、健全监管机制、强化考核激励等方面做好措施保障,把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落实到位,持续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和发展能力,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季永鹏)


编辑:陶晓兰   审核: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