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呐,都是有些「手段」在身上的
发布时间:2022-10-24

提起云南红河,想必大家一定会想到元阳哈尼梯田,那是勤劳质朴的哈尼族1300年的田园牧歌,更是被人们当做衡量梯田景观的标尺,而在这场片“大地的艺术”上,曾创作出一个个脱贫致富故事,阿者科村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在元阳县阿者科这个海拔1800多米的哈尼族村寨,哈尼族人创造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有多高”的壮丽景象。游人如织中,一名看起来并不属于这里却又与当地人熟稔的彝族青年穿梭其中,作为一名“90后”,看似年轻的他已在基层摸爬滚打了近8年时间,已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爱春村委会阿者科村家喻户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老村长”,他就是王然玄。

2013年6月,云南元阳哈尼梯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在云南元阳,19万亩梯田从山脚绵延到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为这个“吉祥的地方”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2018年,云南省元阳县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合作,共同编制实施了“阿者科计划”,用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018年6月,时任元阳团县委副书记王然玄被县委组织部派到阿者科驻村,指导村民将这一计划落地实施。“自己在大学所学专业就是市场营销,现在去做旅游也不算跨行。”原本踌躇满志的“90后”青年干部王然玄,刚刚到村就领略了当头一棒,“村民们连‘旅游’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配合。”


    除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外,不少电影曾在此取景也吸引了八方来客,王然玄说:“每年约有2万游客自发入村游览,但是村民并未实质性参与,从‘旅游’中获益。”与此同时,这种无序的旅游方式也加剧了当地村民与游客们的矛盾,“有些素质不高的游客直接就跑到村民家里去,也不打招呼就开始拍照,将心比心地讲,任谁也接受不了。”除此之外,前来参观的游客也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环境压力,最让王然玄头疼的是游客对于民族习俗的不了解,“祭寨神林是哈尼族每年春耕开始前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有的游客直接就闯入了寨神林,这让村民们更加反感。”

与此同时,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村民想新建住房所产生的矛盾也阻碍了“阿者科计划”的顺利实施。作为阿者科村哈尼族传统民居的50余栋茅草屋顶“蘑菇房”,被专家们认为是元阳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哈尼族建筑群,但村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盖了水泥房不能住,非得让我住这茅草屋?蘑菇房不是我们想住,是你们城里人想看。”

王然玄是这么对村民们解释的:“一群在城市里住腻了的人来乡下看看,我们提供吃住服务,来的人就会付出报酬”。但这种土味“旅游”概念在现实面前也不能让村民相信真的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那段时间村民看我和同事的眼神就像在看骗子。”王然玄说道。

今日能够笑言一切的王然玄,没人知道他与同事当日付出了多少,被人当“空气”,甚至被赶出门。几番周折下,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在这片淳朴的土地上落地生根,陆续说动村民投身旅游建设中来。

2018年9月,与“阿者科计划”配套的元阳县陌上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村民以村庄、梯田等文化景观入股占70%,县政府出资占30%,由中山大学团队做智力扶持,全村村民签订了乡村旅游发展协议。在村民的半信半疑中,王然玄与驻村同事立下了军令状:“一个月内大家看不到钱,我们自己走人!”

事实上,立下军令状的王然玄心里也没有底气,唯有忙碌可以抚平焦躁。


    因为村民文化水平不高,语言不通,王然玄就积极协调相关单位部门为村民进行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关培训,指导村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为了将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更好地宣讲出去,他就自购设备,学习技术为阿者科村拍摄了第一部宣传片;为了提高游客体验度,王然玄又和村民们复建了一系列传统生产工具与设施,如水碾房、织布机等,制定了菜单式的旅游方案;将村落中的指示牌设置为多语言,主动邀请知名旅行社到本村考察,并与7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扩大旅游产品销路。


    王然玄介绍,每日的收入由村民自我结算监督,经营规范后,游客多了起来,村里的大喇叭也忙了起来,“每天都会在广播站播报今天的营收额,这是每天最痛快的时刻。”王然玄说。

2019年3月8日,是哈尼族的昂玛突节,阿者科村民迎来了第一次分红大会。66户人家分别获得640元至1600元不等的红利。王然玄看着村民们从红包中把钱抽出来清点,眼睛有些发酸,鼓掌鼓到手发麻,他说:“很难想象村民们拿到钱的心情,只是感觉回望的眼神多了一份信任,他们之前一年的收入,人均也就3000余元。”


    作为申遗成功的重点传统村落,“阿者科计划”团队创新制定了一种全新的乡村旅游发展分红方案,归村民的分红通过传统民居分红、梯田分红、居住分红、户籍分红“四三二一”分配结构执行,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得到有力保障,传统习俗和生活生产方式的基因传承有效维系。


    仅一年时间,全村实现旅游收入71万元,举行了3次旅游分红大会,户均分红5440元,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创造就业岗位12个。更让人欣喜的是,外出务工青年陆续返乡,“盘活了人口外流的古老村庄。”

在江苏读书期间,王然玄去上海游玩,站在人民广场上的时候也曾立志,“人要在这种地方混得出人头地才叫成功。”自2013年他回到基层历练,至今已有9年。


    8年的时光里,王然玄走过最难走的路,重复过数不清的话。再谈起“成功”,理解层次愈发丰富,他坦言:“现在觉得我不一定要在大城市,在农村里面通过努力,哪怕我只参与到其中,能够改变农村的一个现状,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种别样的成功。”


    疲惫时,王然玄会带一把云南小串,两瓶饮料,坐在田埂边“假装”游客,天边的云卷云舒倒映在梯田的水面,与老乡淳朴的问候和小朋友的微笑共同治愈着他。虽说是在休息,侧耳听到游客的讨论,王然玄也会顺口接茬儿,娓娓道来这片土地上的好风光。

“在农村基层一线干事,首先你得不惧,敢为人先,同时你要坚韧不拔有恒心。农村基层一线相对而言确实条件比较艰苦,但是正是因为它的艰苦,才值得你的付出,才会有特别的奋斗效果。”一番感慨后,王然玄回忆起了那个让他刻骨铭心的故事:在“阿者科计划”推行之初,村民们并不买账。走投无路之下,着急上火的王然玄只得求助当地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因为语言不通,一番连说带比划之后,这位老者对戴着党员徽章的王然玄说了一番话:“娃娃,我不知道你们要干什么,但我知道你们是共产党派来的,共产党是不会做坏事的,我相信你们。”随后,已近耄耋的老支书步履蹒跚地带着王然玄挨家挨户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后续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阿者科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这名老党员已在2020年去世,但对于今日已成长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攀枝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的王然玄而言,当日那番话就像一面旗帜,每当遇到困难,动摇的风在脑中吹过,这面代表着信任、“随风扬起”的旗帜就变成了推他向前的动力,陪着他与阿者科的老乡一同走过脱贫攻坚的风雨,走到乡村振兴的明媚。在与老乡们一同前进的路途上,王然玄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等荣誉。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扶贫干部,“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要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田畴也能找到别样的“成功”,脱贫攻坚战这场“硬战”已经“打赢”了,如今,我们正在乡村振兴的新道路上阔步前行,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站在新起点上,在彩云之南的农村天地,一大批像王然玄一样的年轻人正返乡下乡、扎根农村,他们在用自己的青春智慧、青春力量,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编辑:王雪峰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