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英杰录 | 彝族之鹰——杨国祥
发布时间:2022-10-31来源:玉溪日报


杨国祥探出机舱,脸上露出笑容。(图片由杨国祥亲属杨家明提供)

杨国祥探出机舱,脸上露出笑容。(图片由杨国祥亲属杨家明提供)

1972年1月7日,中国核试验基地罗布泊,一架战斗机腾空而起,朝着指定区域飞行。战斗机到达指定区域后,随着一声巨响,人们期待的“蘑菇云”出现了,人群沸腾了,因为这预示着我国第一颗实战氢弹试验成功了。驾机成功投掷氢弹的人便是有着“彝族之鹰”美誉的杨国祥。

杨国祥,玉溪人,彝族,第一个成功试飞超音速战斗机,第一个驾驶强-5飞机投掷氢弹,第一个用强-5飞机运载氢弹着陆成功……在我国空军史上创造了17个第一;1951年到1980年的近30年间,先后驾驶过十多种型号的战机,共飞行2000多个小时,完成了无数次光荣任务……他驾驶着战鹰在茫茫的蓝天对党对人民写下了赤诚,也写下了一生的辉煌。

出身贫寒 苦难中辗转学习

1929年10月,杨国祥出生在玉溪县迤逦乡(今红塔区洛河乡)小六竜村一个彝族农民家里,祖辈靠种地和卖工为生,家境贫寒导致家中无人识字。杨国祥的父亲当过矿工,深感不读书识字想在社会上闯荡是非常艰难的,便决心要供杨国祥读书。

杨国祥10岁那年,也就是1939年,大小六竜一带由各村出钱请来了一位老师,在大六竜办起了一所初级复式小学,收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中就有杨国祥。之后,他辗转到峨山县鸭子冲就读三、四年级。由于离家太远,为了不迟到,鸡一打鸣,杨国祥的母亲便起来炒饭,他则把饭装在帽子里,边走边吃。中午没有地方吃饭,他饿着肚子学习,直到下午放学回到家后才吃饭。1943年,他又辗转到玉溪县后裕乡(今红塔区研和街道)观音寺后裕中心小学读高小,离家更远了,只能住校,可家里穷得连一床被子都拿不出来。他只能和同学商量,一个拿被子,一个拿滑席,一起合睡。星期六赶回家后,他挑柴火、水果到研和街去卖,以此挣钱交学费、伙食费,买书和学习用具。

尽管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杨国祥从没有想过放弃。1948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杨国祥考进峨山中学。           

投身革命 彝族娃搏击蓝天

当时,峨山中学是峨山县地下党县工委直接领导的一所学校,县工委就设在峨山中学。苦难的家庭和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让杨国祥尝尽人间辛酸,他急切地盼望人间的光明。在峨山中学,师生团结、友爱、革命、奋发的精神感染了他,让他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在学校,他积极参加“乡巴佬合唱团”,放声歌唱“团结就是力量”;参加“秘密读书会”,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和熏陶,逐步懂得人民翻身做主的革命道理,懂得了要团结起来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人民才能得解放的道理。特别是在与老师董子健、滇中地工委负责人温宗姜谈话之后,杨国祥更加努力读书,更加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

随着革命认识和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1948年10月,杨国祥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云南民主青年同盟”,在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斗争;11月,峨山县工委领导峨山中学全体师生、集结各乡民兵游击武装1000余人,举行武装起义的计划受挫后,杨国祥听从组织安排,在小六竜建立联络据点,并在村里办了农民识字班,组织了20多人的民兵游击队,负责大小六竜一带10多个村子的联防保卫工作。

1949年,杨国祥参加革命的事被玉溪县政府当局知道,数次派人抓捕未果之下,便威吓其亲戚朋友,吓得他们都躲进深山老林,这更坚定了杨国祥跟着共产党干到底的决心。在拜别母亲之后,他找到了董治安带领的游击支队,被分配到政工队工作。在新平县城,他所在的部队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独立第一团”,他被分在政治部搞民运,成为一名彝话翻译和政工队员。在转战双柏、易门途中,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骡马队政治指导员。1950年3月,玉溪军分区成立,独立第一团整编为分区部队,他仍担任原职,辗转于玉溪各县剿匪,并亲手击毙扬武匪首郭子正,缴获驳壳枪1支及土匪郭子正的印章等物。

1950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全军按照党中央毛主席发出的“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的指示,选拔第一代飞行学员。玉溪军分区在全区1000余名干部、战士中进行挑选,杨国祥被选上,保送到航空学校飞行专业学习,开始了他搏击蓝天的生涯。    

刻苦努力 飞行技术获赞誉

1950年11月,杨国祥到牡丹江航空学校报到,体检复查合格后被分配到温春学习飞行。

初建时期的航校,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教练飞机是日本投降时留下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过的破旧教练机和部分缴获的国民党教练机,飞行教官是日本关东军空军投降人员和国民党军一部分起义人员。在课堂上,他克服听不懂日语的困难,从日本教官的日语和不流利的中文、手势中,揣摩领会教官讲授的内容。校舍和生活条件很差,严冬季节,学员在零下35至4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学习,可他从未有过抱怨。经过11个月的艰苦学习,杨国祥学完了PT-17、Z-5、九九高级教练机和九九袭击机等4个机型的飞行技术,以优异成绩完成了飞行专业的学习。1951年12月,杨国祥成了飞行员。

为了集中精力钻研飞行技术,杨国祥参加游泳、滑冰、篮球、排球、足球、爬山等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他刻苦努力、不断成长,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认可:1952年,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国庆三周年庆典时,他驾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首都人民的检阅;1954年到1955年期间,他参与了改装喷气战斗机的任务;1956年,他参加全军大比武,先后获得空五师、空三军、沈阳空军比赛第一名;1956年10月,他代表沈阳空军参加由彭德怀元帅主持,另有5名元帅和100多名将军检阅的空军杨村大比武,获得全国空军比赛第一名,成为我国空军历史上首位获此佳绩的彝族飞行员,被誉为“彝族之鹰”;1957年,空军进行夜航训练,他荣获“技术能手”称号;1958年,他参加技术考核比赛,再次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杨国祥出色的表现,让他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之下,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艰巨任务。

1964年,杨国祥所在的部队接受了我国空军第一部飞行操典大纲试飞任务,经过一年多的飞行试验,圆满完成了任务。此外,他还成功完成了特技轰炸、特技射击试飞任务,为我国空军第一部飞行操典的定稿提供了依据。1965年,苏联停止供给油料和飞机,特别是没有教练机,造成了空军部队、航校训练上的巨大困难,杨国祥提出改装乌比斯教练机的建议,并和20多名同志一起制定改装方案,亲自执行试飞任务。经过半年的努力,乌比斯教练机改装和试飞成功。1965年,上级决定改装米格-19超音速战斗机,“红鹰302”飞机诞生,杨国祥执行试飞任务。试飞完成后,杨国祥对飞机的主要性能、优点、存在问题作出比较全面科学的鉴定,写出了全面的试飞报告,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在报告的基础上,新飞机的改进工作继续。1969年9月,第一架改进后的强-5样机生产出来,试飞也获得成功。从1969年开始,我国已大批量生产强-5飞机装备了空军、海军部队,并两次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引起了国外航空界和军方的关注。    

技术精湛 投掷氢弹获成功

1970年,杨国祥接到了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一个人驾驶强-5飞机投掷氢弹。

接到任务后,杨国祥便与同事一起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确定核武器投弹设计方案、改装飞机、试验投弹方法、实地试飞投弹训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1971年12月30日12时20分,罗布泊试验基地,杨国祥驾驶飞机准时起飞,依次解除氢弹的四道保险,又校正了各种数据,打开了时统开关,飞机到达拉起点,机头仰度达到45度时,杨国祥用力按下了投弹按钮,氢弹没有投掷下去。他一怔,在请示得到同意后,先后进行应急投、超应急投,仍没成功。杨国祥脑中闪过三种选择:跳伞,个人最安全,但飞机将携带着氢弹随意坠落,可能给基地、博斯腾湖带来灾难;驾机至沙漠,机毁人亡,但党和国家的财产、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将毁于一旦;带弹着陆,非常危险,但可以保住国家财产和科学家的心血。

短暂的思考后,杨国祥请求带弹着陆,并最终得到了同意。凭借着精湛的技术,杨国祥沉着冷静应对,驾驶飞机安全停了下来,在中国人民空军史上记下了永不磨灭的一页。

在找到事故原因并对飞机进行改进后,再次试验计划经批准提上了日程。1972年1月7日,北京时间13点正进行爆炸。杨国祥再次踏上了征程,登机、滑行、起飞……完成了一系列驾驶动作,转弯、俯冲、增速、打开时统开关,拉起机头,上仰到45度时,他用力按下了投弹按钮,飞机剧烈震动,氢弹投下去了,随后强烈的光辐射、猛烈的冲击波、巨大的轰鸣声撼动了罗布泊大地,天地间迅速升起了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实战氢弹爆炸成功了。

杨国祥成为我国核试验历史上第一个用超音速战斗机投掷核武器的飞行员,同时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投掷过核武器的彝族飞行员。

1984年,杨国祥离休,但他没有休息,投身于征集党史资料的工作,抢救云南地下党史和边纵史;应邀在昆明、玉溪、峨山、通海等地为干部、工人、学生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140多场,听众约16万人次。2017年3月13日,杨国祥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享年88岁。    

在回忆录中,杨国祥写道:“回忆我的人生旅途,在党的领导下,是党指引我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份坚定的信念,让杨国祥不断成长,成长为一只翱翔天际的彝族雄鹰。(记者 李梅)

史料提供、文本审阅:玉溪市委史志办

编辑:刘玉霞 王雪峰   审核:杨雪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