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顾世丹
在历史的演进中,玉溪不仅累积了多彩的人文风貌,更孕育了一批爱国志士。特别是辛亥革命以来,无数玉溪儿女为救国救民英勇奋斗,前仆后继。他们当中,不仅有坚定拥护和践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鼎力相助共产党部队的范石生;有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国民党陆军上将唐淮源;更有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是滇中玉溪孕育的爱国者的杰出代表。
范石生:拥护共和帮助工农武装
1887年,范石生出生在峨山县一个传统的书香世家,于16岁那年考中秀才,后因科举制度被废除,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昆明优级师范学校。在玉溪籍留日士官生李鸿祥的指引下,他投笔从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结识了朱德、唐淮源等人,因志同道合,他们结成金兰之交。
1910年,范石生与朱德、金汉鼎、唐淮源等100多名青年才俊被编入讲武堂的“尖子班”——特别班。1911年8月,特别班学生提前毕业加入新军,范石生被编入新军十九镇七十五标,成了一名革命志士。
范石生。
1911年10月10日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范石生、唐淮源等先后参加“重九起义”“护国起义”,并随孙中山参加北伐。1923年,已是滇军第二军军长的范石生身先士卒,率部击溃了进攻广州的叛军,守卫了广州革命大本营。孙中山亲书“功在国家”四字赠范石生,同时特赠军刀和金链,授上将军衔。
随着时局的变化,范石生的滇军第二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调往湘、赣、粤三省交界的城口镇。1927年8月1日,朱德与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国民革命军在南昌起义,并按计划向广东进发。
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受到重创后,朱德、陈毅率部转移到了湘、赣、粤三省交界的山区。得知第十六军驻地地址后,朱德主动与范石生取得联系。经过双方谈判并达成协议后,范石生冒着风险,将朱德的部队隐秘安置于自己的队伍中,并为其提供弹药等物资。
1928年1月,蒋介石对朱德所部行踪有所察觉,要求范石生解除其武装,逮捕朱德。范石生以他的部队无共产党员为由,拒绝执行命令,保护了共产党人。
依靠范石生的帮助,朱德的部队在脱离十六军后,击溃了国民党军独立第三师师长许克祥的一个整编师,并进入湘南地区,发动湘南起义,缴获枪支弹药无数,壮大了革命力量,最终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范石生因此招致蒋介石不满。1929年为排除异己,蒋介石将范石生的第十六军缩编为一个师,以“剿共”不力为由将他的职务从上将军长降为少将师长,最后只给他一个中央军事参议院的闲职。
深感报国无门的范石生,带着一家老小回到昆明,靠行医维持生计。1939年3月,范石生在出诊途中遇刺身亡,终年52岁。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说起范石生曾这样评价:“范将军与朱德总司令是辛亥革命故旧,他们有金兰之交。1927年南昌起义失利后,朱总司令率部转战,面临饥寒交迫、弹尽粮绝的巨大危险,范将军鼎力相助,掩护和帮助了处于困难中的共产党部队。”“他未清共、反共,未杀左翼青年。他曾冒巨大风险,救援三支工农起义军。他是国民党中爱人民、爱士兵,忠实执行孙中山政策最好的将军。”
唐淮源:血战中条山以身殉国
江川区江城镇有一条不起眼的街道,叫作北门街。隐藏在街巷中的北门街13号,便是曾在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并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的唐淮源的故居。
唐淮源。
唐淮源与范石生、朱德都是同窗好友,且有共同的报国志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唐淮源于国家危难之际受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军军长,率部转战燕赵之地,不仅多次与朱德会面,谈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必要性,还与八路军在晋东南的武乡、襄垣、长治、潞城、榆社等地协同作战,创造了国共两党军队共同杀敌的典范。
随着战事的推进,1938年第三军奉命驻防中条山,抵御日军。1939年,身在抗日前线的唐淮源得知母亲过世,悲痛万分。战事稍缓后,唐淮源回乡葬母。其间,他在江城举行演讲,阐述当时战况,鼓励江川青年踊跃参军,加入抗战队伍中保卫祖国。处理完母亲后事后,唐淮源匆匆离开江城,前往抗日前线。
1941年3月,日军秘密从华北、华东、中原调兵达25万以上,扑向山西中条山。唐淮源率部抗击。
5月,经过激战,因弹尽粮绝,唐淮源身陷绝境,便在笔记本上写下遗书:“余身受国恩,委于三军重任,当今战士伤亡殆尽,环境险恶,总军两部失去联系。余死后,望余之总司令及参谋长收拾本军残局,继续抗战。余死瞑目矣!”
此时的唐淮源倍感有负国家的培养和民族的养育之恩,但又不愿落入敌手,于是饮弹自尽,以身殉国,时年55岁。
1942年,国民政府发出《追赠陆军上将第三军军长唐淮源褒扬令》;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纪念左权同志的文章,列举了在抗日战场上殉国的5位高级将领,其中就有唐淮源的名字。
国民政府发出《追赠陆军上将第三军军长唐淮源褒扬令》。 记者 顾世丹 摄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1986年经民政部批准,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唐淮源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唐淮源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玉溪市在江城修建了唐淮源纪念馆,每年都有很多人前来聆听、感受唐淮源将军戎马一生、慷慨赴国难的英勇事迹。
曲焕章:捐赠白药支持抗战
距离唐淮源家乡不远的江川区前卫镇赵官村,是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的故里。
曲焕章。
这是曲焕章还未出名时用的印章。
曲焕章,原名曲占恩,字星阶,1880年出生于江川前卫镇赵官村。为发展医药事业,他在昆明金碧路开设了“曲焕章大药房”,规模化生产和销售自己研制的百宝丹(云南白药)。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无偿捐赠百宝丹支援抗战,以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为国为民的爱国精神。
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身处大后方的云南人民除军人外,各行各业也行动起来,尽其所能参与抗战。
1937年9月,滇军60军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当时,出于爱国之心的曲焕章拿出数万瓶百宝丹,免费送给这支抗日军队。
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大捷后,日军组织大规模反扑。滇军奉命接防台儿庄东南禹王山一带防线。4月22日,日军进犯,禹王山阻击战打响。在这场战斗中,60军有4万余人,对手是装备精良的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和日军第10师团(矶谷师团)。日军不断猛攻,滇军将士英勇顽强地坚持战斗,负伤后外敷内服百宝丹又继续冲锋陷阵。在惨烈的交战拼杀中,云南子弟和日寇进行了100余次拉锯战,血战27个昼夜。在这场血战中,百宝丹拯救了不少滇军将士的生命。
由于抗日前线急需大量药品,曲焕章为了满足战时所需,采取了许多措施扩大生产,他自己更是夜以继日地进行配药。百宝丹生产出来后,被运往抗日前线。
当时用于装百宝丹的小药瓶。
1938年,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兼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向曲焕章发出邀请,让他到重庆中央国医馆任职,并以支持抗战为名,要曲焕章交出百宝丹秘方。遭到曲焕章拒绝后,焦易堂将他软禁起来。同年8月,曲焕章在重庆不幸逝世,时年58岁。
新中国成立后,曲焕章的妻子缪兰英向人民政府献出百宝丹秘方,造福百姓。随后,百宝丹秘方被列为国家保密级配方,并更名为“云南白药”,由指定药厂生产。
进入21世纪,江川区为传承和弘扬曲焕章的爱国精神和白药文化,不仅成立了曲焕章文化研究会,还修建了曲焕章白药文化纪念馆,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再现曲焕章卓有成就的一生,讲述一代药王的传奇故事。
回望历史,除了像范石生、唐淮源、曲焕章这样的爱国杰出代表人物外,玉溪还有无数以死报国、忠肝义胆的英杰,他们用自己的精神和事迹诠释了爱国者的含义。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图)
编辑:刘玉霞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