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打牢基础 创造条件 蓄积势能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我们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指明了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我们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系统学习新思想新论断,全面把握新部署新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市委有要求,政府系统见行动、抓落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玉溪大地上形成生动实践。
过去一年,我们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安排,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谋划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有效顶住经济下行、疫情影响等多重压力,经济发展难中求进、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交出了本届政府开局之年的合格答卷。
主要做了7个方面的工作
一、产业质态明显提升
●工业倍增势头强劲。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5户,总量达489户,增加值增长9%。
高新区被认定为省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玉溪卷烟厂就地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卷烟及配套产业增加值增长4.5%。
绿色钢城累计完成投资207亿元,矿冶产业增加值增长19%。
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23%。
有色稀贵金属产业增加值增长15%。
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
●特色农业增量提效。
净增农业市场主体3327户,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
新建高标准农田25.1万亩,粮食产量达61.8万吨。
烟叶收购均价每公斤增2.22元,烟农收入达26.5亿元。
新认证“两品一标”产品132个,“10大名品”数量稳居全省第2。
●现代服务业稳中有进。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5%。
万达广场如期开业,铂尔曼等酒店投入运营,青花街被认定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实现旅游总收入430亿元。
新备案外贸进出口企业116户,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1户,实际利用外资1950万美元。
4个亿元以上重大物流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5户、总数排名全省第3。
●数字经济乘势而上。
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7%。
互联网带宽达5.5T、排名全省第2。
玉溪融建被认定为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京东数字经济园区、红塔区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获评省级众创空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评估排名全省第1。
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
二、项目推动持续发力
●项目储备更加充足。
紧扣延链补链强链,谋划1130个支撑项目、计划总投资4021亿元,100个列入省级重大项目、3个被列为省级“重中之重”项目。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玉楚高速建成通车,北研高速、机场高速、大化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启动实施,G8511昆磨复线、易新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提速,玉溪民用运输机场选址获批,中老铁路沿线12个省级项目完成投资140.6亿元,滇中引水工程完成投资12.6亿元,26个风电光伏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
●项目保障更加有力。
常态化组织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
组建重点产业服务中心。
新增建设用地1631.3公顷,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569.6公顷。
投资项目审批更加便捷,丰元锂能、云南坤天等一批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精准招商成效显著。
引进市外国内资金增长12%,签约项目入库127个、落地率63%,形成市场主体172个、转化率85%。
三、发展动能不断蓄积
●创新基础不断夯实。
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入列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通海成为国家首批、全省唯一国家创新型县。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2户、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42户,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94人。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
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90项市级管理权限移交红塔区。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5条措施,367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全覆盖。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市属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增长38.7%。
●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119户企业上榜云南外贸“双百强”,数量居全省之首。
中老铁路玉溪境内累计到发旅客252.1万人次、货物1428.3万吨,蔬菜、花卉出口占全省中老铁路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0%,玉溪对老挝出口额同比增长76.2%。
增开3列昆玉城际直达通勤列车。
玉溪海关业务量居全省属地海关第1。
四、城乡发展协调并进
●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
●中心城区更具品质。
科教创新城、高铁新城初具规模。
城市道路疏堵保畅工程加速推进,新增市政道路54.9公里、燃气管网37.2公里、供排水管网270公里。
完成园林绿化项目211个,新增绿化面积41.2万平方米。
国家“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创建达标。
第二届中国(玉溪)品质生活论坛成功举办。
●县城建设更富内涵。
启动老旧小区改造275个,红塔区、峨山获评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优秀典型。
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完成绿化面积2.7万亩。
易门、峨山获评全省“美丽县城”。
●乡村振兴更有成效。
“十百千”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完成3个示范乡镇、29个精品村、245个美丽乡村评定。
改扩建农村公路536公里,澄江市入列“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改造农村危房2694户、公厕217座、户厕6840座,拆除临违建筑和危旧房屋483.7万平方米。
建成省级绿美乡镇9个、绿美村庄18个,新平新寨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组建673个农业服务公司、4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有行政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其中60%达10万元以上。
五、生态建设纵深推进
“三湖”保护条例修订全面启动,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修编报审,完成“两线三区”划定,组建湖泊联合研究中心,建成6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三湖”保护70项重点任务和18项标志性工作加快推进,抚仙湖流域污水收处实现全覆盖,星云湖、杞麓湖15个截污项目开工建设。种植环境友好型作物28.4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主要入湖河道水质不断改善。全面开展“三湖”流域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累计整改问题1778个。
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Ⅲ类及以上。
美丽河湖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
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营造林23.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平方公里,46个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有序推进。
入选第三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28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完成整改12项,杞麓湖典型案例20项整改措施完成15项。
六、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用于民生保障。
10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
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6万人。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城市。
新增幼儿园学位720个、小学学位1665个。组建玉溪职业技术学院并实现招生。启动科教创新城中学建设。红塔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名单,“中央厨房”校内午托服务得到社会高度肯定。
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居全省第1。
红塔区、江川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获省级表彰。
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开工建设。
澄江寒武纪化石地入选全球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
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全覆盖。
成功举办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
连续八届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
七、风险防范有力有效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疫情防控工作部署,适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圆满完成粮食生产、收储任务。
按时足额偿还到期政府债务113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实现“双降”。
3个烂尾楼项目复工续建,2个“保交楼”项目实现交付。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3%、9.3%。
在全省率先实现应急广播系统全覆盖,实现森林草原“零火灾”、地质灾害“零伤亡”。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平安玉溪建设取得新进展。
回顾过去的一年,困难和挑战超出预期,我们付出比以往更加艰辛的努力,为今后发展打牢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蓄积了势能。我们发挥世界级锂矿资源优势,积极招引企业8户、签约项目11个,开工建设项目6个,开辟了新能源电池产业新赛道,“烟+锂时代”正式起航;我们进一步明确“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的鲜明导向,工业投资实现翻番,首次突破25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1.5%,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00%、22%,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们高度重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充分结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好稳经济“组合拳”,纾困解难“出真招”,为实体经济降低成本55亿元,市场主体净增4.9万户、总量排全省第6,“四上”企业净增282户、总量排全省第3,高质量发展更具活力;我们历时3年、统筹37亿元资金建成省运会体育场馆群落,成功举办省运会、残运会暨特奥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兑现了“当好东道主、办好省运会、带活玉溪城”的庄严承诺,品质玉溪形象更加彰显。
2023 赶超跨越 起而行之 踔厉奋发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全国经济势必迸发出强大动力,迎来新的增长。省委提出“3815”战略发展目标,明确了“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发展路径。特别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经济复苏信号强烈。从玉溪发展条件看,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稳的态势更加牢固、好的质效加快提升、快的动能不断累积,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市委聚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科学谋划了玉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开启了实现新跨越的崭新篇章,玉溪必将迎来新的时代机遇。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玉溪开好局起好步。
重点抓好9个方面工作
一、加速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优化产业链专班工作机制,纵队作战、链式发展,全方位推进产业强市三年行动,不断蓄积玉溪经济活力、实力、竞争力。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坚持巩固烟草产业支柱地位不动摇。
推动矿冶产业提速发展。
更加注重装备制造业集群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建筑业。
●加快壮大新兴产业。
坚持把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发展作为实现工业倍增的“新赛道”。
围绕打造全省重点新能源电池产业制造基地目标,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再招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
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升玉溪疫苗产业园建设水平。
●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
抢抓中老铁路沿线开发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做强粮食物流加工企业,提升交通物流水平,做好铁路经济大文章。
加快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省级物流枢纽申建步伐。
加快旅游业与康养、文化、教育、现代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复苏。
加强银政企合作对接,强化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功能。
引导鼓励物业服务、养老托育、文化娱乐等行业补短板、提品质,促进电商、仓储、租赁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做优数字经济。
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筹办好“玉溪数字峰会”,加快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企业引进和培育。
●做强产业园区。
坚持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深入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
坚持园区经济“一盘棋”,组建招商战略联盟、产业联盟,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市域流转和利益共享,推动企业集中入园,实现园区差异化协同发展。
创新园区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土地保障等体制机制。
二、千方百计促消费扩投资。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同向发力,将需求潜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有效激发消费活力。
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引导与扶持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着力提振消费信心。
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新型消费,推进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信息化智慧化,发展智慧商圈、智慧超市等新零售业态。
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新模式,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强化项目保障。
全年谋划储备项目不少于1100个,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
聚焦国家和省政策导向,精准包装项目,争取新增专项债券50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
整合招商资源,压实“一把手”责任,以商招商、以企招商、联合招商,招引一批“链主”企业、总部企业、高新企业。
●强化重点行业投资支撑。
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17个,抓紧推进续建项目64个,抓实15个投资过亿项目前期工作。
开工建设G8511昆磨复线、通龙和易晋高速等项目,推进澄华、峨石红、北研、机场高速建设,加快大化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既有昆玉铁路扩能改造,建成永金高速。
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以上,支持群众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
开工建设十里河、亚尼河水库,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滇中引水二期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构建“44533”全域现代化水网。
坚持一视同仁,充分激发活力,让民间和社会投资更好地参与到玉溪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三、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创新赋能、人才引领驱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加快教育教学质量大调研成果转化,实现县域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全覆盖,提升市属中学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玉溪一中重塑辉煌,打好高中教育质量翻身仗。
巩固拓展“双减”成果,规范民办教育,争创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市。
加快红塔区高铁新城小学建设,完成红塔区泷水塘幼儿园、易门一中、新平戛洒中学等新建扩建工程,科教创新城中学实现秋季招生,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2100个。
推进玉溪农职学院、玉溪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支持玉溪师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玉溪产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产学研协同答题、市场阅题的项目形成和评价机制,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能级。
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
实施创新平台增效、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申报认定一批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健全市县财政科技联合投入机制,引导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加大人才培引力度。
持续实施产业人才引进、产业人才培养、园区人才汇聚、卓越企业家培养“四大工程”,落实“兴玉英才支持计划”。
扎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做优人才“生态圈”,优化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住房等保障。
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开放汇资源、拓空间,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创造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
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强化绩效管理。
健全完善向上争取资金、资源资产盘活、税源培植等工作机制,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建立经济运行部门联动监测机制,探索市县共抓产业、共投项目、共建财源、共享税收试点。
不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深化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
依法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抓好江川区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全面推进指标攻坚,推行体验官和观察员制度。
健全“首席事务代表”制度,推进“一网通办”,新增22项“跨省通办”、16项“一次办”服务事项,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免罚清单”,完善政务服务“双评价”机制,创新开展“容缺受理”“模拟审批”“交地即开工、四证齐发”等审批服务。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突出纾困、输血、培引、双创、改革、服务六项重点,旗帜鲜明大抓市场主体,持续推进“三进市场主体”活动,实施“个转企”工程。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主动融入中老铁路沿线开发新格局,大力发展铁路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
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和境外营销网络体系,积极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扩大疫苗、数控机床、矿石等进出口,巩固农产品出口全省龙头地位。
启动海关监管场所建设。
探索发展论坛经济,办好品质生活论坛。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打基础、利长远,补齐“三农”工作短板,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做优现代农业。
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构建“6+N”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科技化水平,走设施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路子,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持续转变。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推动烟草产业现代化转型,持续打造全国烟草最优“第一车间”。
推进新平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三湖”流域绿色有机示范区建设,打造通海蔬菜、红塔花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建设和美乡村。
坚持示范带动,加快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成果运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星级管理,打造一批具有玉溪辨识度的美丽乡村新标杆。
深入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抓实农村“厕所革命”、“两污”治理和风貌整治,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大力提升“三治融合”乡村治理能力,让农村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引导鼓励农村人口向中心集镇转移,做强集镇,做优环境。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村居民、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取得新成效。
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严格执行科技特派员蹲点服务制度,打通科技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深挖乡村特色潜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休闲农业。
推广以工代赈,强化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着力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带动广大农民发展致富。
全力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
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示范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
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昆玉协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双百”“双十”城市高品质空间格局。
●精描细绘规划城市。
尊重自然地理格局,挖掘地域风貌特色,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优化城市功能分区、空间形态和用地布局,编制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城镇开发边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严格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管控,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发挥规划刚性约束作用。
●精雕细刻建设城市。
聚焦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面实施城市更新居住品质提升三年行动。
实施“强中心城区”行动,打造现代城市经济集聚核心区。
启动红龙路、彩虹路等9条中心城区市政道路建设,确保环山路、红九路、红塔大道西段建成通车。
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加快县城提质扩容,全力创建健康美丽文明幸福智慧县城,抓好戛洒、化念、雄关、绿汁等重点乡镇建设。
●精耕细作管理城市。
全民总动员,全社会共参与,确保全国文明城市一次性创建成功。
聚焦通起来、亮起来、绿起来、特起来、强起来、大起来,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探索并推广智慧小区管理新模式,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争江川—通海—华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确保玉溪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投运,城镇安全供水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七、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良好生态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持续深化“三湖”保护治理。
科学统筹“三治一改善”,纵深推进“湖泊革命”。
严格执行“三湖”保护条例和“两线”划定方案、“三区”管控实施细则,强化流域空间管控。
加快推进星云湖32个、杞麓湖179个自然村截污治污工程,完成通海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江川西片区污水处理厂、星云湖村落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三湖”流域污水收处实现全覆盖。
加快推进22条入湖河道综合整治,落实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建成湖外农业用水循环工程,分区管控畜禽养殖,最大限度减少入湖污染负荷。
完成39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深入开展湖泊基础研究,提升湖泊保护治理科学化水平。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持续抓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抓好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强化南盘江、元江水污染防治。
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快城乡绿化美化,抓实森林玉溪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
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建设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力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实施钢铁、水泥、化工等产业低碳改造升级工程,推进充电桩、加气站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无废城市”,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
启动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国家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林票、碳票、林业碳汇等转换路径,抓好澄江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
八、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准发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计划,实施“技能玉溪”行动、劳务品牌建设三年行动,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
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精准对接就业需求与供给。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深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抓好国家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工作。
深化全民参保计划,稳定提高参保率。
启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和个人账户改革。
加快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建成市老年养护院。
拓展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为困难群体提供及时有效救助。
●推进健康玉溪建设。
实施健康县城建设三年行动,打造3个健康县城示范。
推进市中医医院“一院两区”提质扩容,加快元江人民医院迁建和红塔区、华宁中医医院建设,开工建设市传染病医院,玉溪市中山医院投入运营。
加快组建“大玉医”城市医疗集团和城市中医医疗集团。
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加强全科医生和村(社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落实支持生育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实施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HPV2疫苗“健康惠民工程”三年行动。
坚持“保健康、防重症”,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稳妥有序执行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创建一批国家卫生乡镇。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加快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建设,打造“聂耳故乡·红色之城·音乐之都”推进“百千万”文化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打造一批文艺精品。
加强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九、全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坚决制止变相举债、虚假化债,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强化基层财政运行监测预警,坚决兜住“三保”底线。
提高经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安全风险预警、防控能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加强应急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强化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底线。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玉溪。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实施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打好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
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提升玉溪“长安杯”品牌影响力。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筹建主题教育馆,建设覆盖全市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
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项目30个。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统筹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扎实做好外事、侨台、保密、气象、慈善事业等工作,依法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全力支持群团组织发展。启动第五次经济普查。办好10件惠民实事。
2023年10件惠民实事
稳定和扩大就业
年度目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2022年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在70万人以上,其中转移省外就业8.6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4万人以上。
教育普及普惠能力提升
年度目标:统筹推进基础教育能力提升,加大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学校建设力度,加快红塔区高铁新城小学建设,完成红塔区泷水塘幼儿园、易门一中、新平戛洒中学等新建扩建工程,新增幼儿园学位540个、中小学学位1560个。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年度目标:组织申报省级星创天地3个、科技特派团2个、省级科技特派员50人以上,争取立项一批乡村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和乡村振兴科技专项项目。建设玉溪市技术市场线上交易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精准对接,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住房保障和居住品质提升行动
年度目标: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以上;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0个,惠及群众1万户以上。
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
年度目标:建设70件集中式供水工程,提升4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专科能力
提升工程(薄弱专科)
年度目标:9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中,100%设立精神科和眼科,设立老年病科从55.5%提升至77%,设立临床营养科从“零”提升至44%。
农村公路安全“消危”行动
年度目标:完成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0座,确保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安全可靠。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惠民工程
年度目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不少于30个。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文艺节目,开展惠民演出700场,完成30个乡级文化站和30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示范化建设,创建命名3000户文化户,创建命名100支“星级”文艺队。
HPV2疫苗“健康惠民工程”
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年度目标:针对玉溪居民,年龄在9至30周岁人群中接种HPV2疫苗,全市在校初一年级女生免费接种,9至30周岁其他女性按照惠民价格接种,降低女性宫颈癌患病率,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打造3个老年友好型社区、2家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
“村村寨寨广播响”工程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年度目标:成立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市级中心1个,县级中心9个;健全75个乡(镇、街道)前端,711个村(社区)终端配套设施;建立应急广播节目资源共享平台,市、县、乡、村、组五级应急广播体系实现一张网运行、一体化管理。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