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学原创
  3. 正文

青豆米粑粑

□ 罗曼娥

曾经看见一句话“生活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深以为然。打开各种学习和娱乐平台,云南春天的正确打开方式一定是从吃花和野菜开始的。我家也同大多数云南人一样,把各种野菜、花卉做成美味,让春天的甜美从我们的舌尖掠过,直达我们的肺腑。

我家的野菜基本是从香椿开始,然后随着街上不断变换的棠梨花、蕨菜、金雀花、阎王茶尖、苦刺尖、树头菜、棕包花、沙罗尖、玉荷花、老白花再到老香椿。一切从香椿开始,也从香椿结束。我家每年春天必吃的美食还有三种:青豆米稀饭、青豆焖饭和青豆米粑粑。要品尝这三种美食都离不开最关键的食材——小青豆。

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每年都要做这些东西吃,母亲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全部都归之于爱吃。于是,经过几十年岁月的加持,就形成了我家每年春季吃青豆一直不变的仪式感。

青豆米稀饭没什么技术含量,在我家,它也算是伴随青豆和香椿上市的春季食物,白白糯糯的稀饭里点缀着碧绿的青豆米,配上几碟舂香椿、酸腌菜、油腐乳,每个家人都可以吃几碗。青豆焖饭则是把自家春节时腌制的三线肉切丁,与去掉外壳的青豆米、土豆炒制后加入煮过的米饭,焖到青青绿绿、黄黄亮亮,配上各种咸菜,又是另一种风味了。总之,它们都与春天的主打菜香椿密不可分。

青豆米粑粑,我们家每年都要不定时做几次,只有一次是定时的,那就是清明节。儿时记忆里无论多忙多晚,清明上坟的前一晚必定要把粑粑做出来,第二天上坟好带到先人墓前祭献。我记得每座墓前都是要摆4个,加上在墓前祭献了以后家人分食的,所以做粑粑的数量会比较大,也因此上坟带青豆米粑粑就深深地刻在了儿时的记忆里。

记得那时剥青豆壳挤豆米,没有指甲挤豆米是很痛苦的,这也算是儿时的痛苦记忆之一吧。青豆米挤出来,母亲便把豆米淘洗干净,放到锅中煮到豆米“开花”,然后捞起用锅铲把豆米弄碎,再放入红糖一起搅匀,就做成了红里透绿、绿里带红的豆米包心。再把煮豆米的汁水加入到事先磨好的糯米面里,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把豆米包心包起做成饼状,用大锅干焙,焙到两面金黄就算好了。那刚出锅的青豆米粑粑包心丝滑甘甜、外皮脆糯,咬一口,青豆米的香甜叫人回味无穷,这道美食也成了当地清明节上坟必备的祭品,也成了当地人儿时的美好记忆。这带着特殊记忆的美食也成了多数人的乡愁,无论走多远,走多久,一到青豆上市时节,必定能想起那刚出锅的青豆米粑粑,那一口春天的味道,也是清明的念想。

编辑:刘玉霞   审核:杨雪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